分享

弃乐从茶且用情至深,她只愿把时间浪费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丨海丝茶旅

 说茶 2021-06-11

小而美,静生慧


今日走访的茶空间不在车水马龙的街道旁,也不在曲径通幽的深巷之中,而是隐匿在一栋居民楼里,当然也没有醒目的招牌,只能随着引荐人给的地址,一路询问而至。

进门处,茶师已在等候,一袭素衣,笑容恬淡,伴着屋内丝丝清凉,瞬间扫去了仲夏午后的困顿和暑热。三房一厅的居室,户型方正,采光明亮。厅堂外连接着一个大露台,设计成了户外茶室,除了一间用来教学,余下的都是喝茶的空间,每一张茶桌上也都搭配了精美的器具,布好了茶席。整个空间大面积留白,但在一些必要的角落做了精心的布景,没有浓墨重彩的装饰,黑白灰的中性色调,传递出一种冷静而克制的审美情绪。虽然藏身于居民楼的门户之内,却有着遗世独立的清逸雅致。



为什么要把学堂设在小区的居民楼里,或许是我们最大的疑惑。伴庭芳的主理人杨灿霞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理想的茶空间是想开在独具闽南特色的古厝里,但在厦门实现起来还是有较大的难度。曾尝试过与一些艺术家合作开设大型门店式茶空间,迎来送往总少不了喧闹嘈杂,而这与她所认为的学堂环境并不相符,在她看来学堂不必大而奢华,应该是小而美,安静舒适的,这样的茶道研习空间也是目前需要的。即使如此,杨灿霞老师在选址上仍坚持着自身的高要求,环境绿化要好,要安静,要连接户外。

人和茶都离不开自然,与厅堂相连的这一方露台也算弥补了她一直想要有个庭院的梦想,也是花更多心思去布置的地方。铺了石子和台阶,定制了喝茶的地台,装置了茅草凉亭,种了一排排绿油油的竹子。酷暑时节的清晨和傍晚,吃茶便有了更好的去处,体会天地人和的饮茶意境。喝茶的另一个精神诉求,就是情感交流。茶的氛围也不宜太过清寂,离生活太远,所以在整体留白的基础上会挑选必要的角落做一些精心的陈设,增添一些吉祥和有意义的布景。

小而美,静生慧,以茶为核,潜心修习。伴庭芳学堂在空间上有着自己的定义。

弃乐从茶,一往而深


说起自己和茶的故事,杨老师心中默算,也有20年光景了。与茶相关的第一份工作还是颇为荣耀的。当时竞选成为中国茶都茶文化博览馆的讲解人,如今回想起来,这份殊荣背后更值得庆幸的是,第一次真正的接触茶是从研究茶的历史和文化开始的,这让原本出生教育世家,学音乐专业的她,从此弃“乐”从茶,深耕于茶行业,一做就是20年。这就是茶的魅力所在吧,了解了它的前世今生,才会心生敬畏,求知若渴。

从音乐艺术之路转型到茶行业,这条路走的也并不轻松,茶行业门槛太低,茶文化还在复兴的起步阶段,这让原本在艺术领域受熏陶的她有些难以融入,但茶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当时的她坚信未来可期。杨老师说:“如果没有熬过入行的前五年,不会知道茶这么好。”从那时候开始,她知道自己这一辈子离不开茶了。

把时间浪费在喜欢的事物上


从做茶培训到创业开茶馆再到茶企继续深造,杨老师深谙从茶园到茶杯的每一个环节,关于茶,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然而最终把这十几年的学习和经验沉淀在了茶学堂,是因为她对茶的理解早已经超越了物质层面的满足,茶中的思想和精神养分更吸引着她,也有着更高传播价值的内容。

杨老师认为,做学堂就是要把人生70%的时间都放在自己爱的事情上,有可能会影响别人的事情上。毕竟大多数人70%的时间都是在工作,如果工作不开心,人生也将索然无味。当然也不要指望工作会来取悦你,自己要学会在工作中找到价值感和存在感,这才是快乐的动力和源泉。

“从事茶行业的人都是有福报的,既然选择茶,就不要轻易去改变。”杨老师认真说道,事茶20年,不外乎就是坚持二字,无论茶行业风云变幻,她都是那个不停止学习,静心喝茶的人。

传帮带的“佛系”学堂


因为坚持并享受其中,即使没有过度包装,也没有大肆宣扬,伴庭芳学堂还是吸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员。“每一期几乎都是老学员们的传帮带。”杨老师说,这一点上她相信吸引力法则,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能量和磁场,彼此关联大多是身上都有一些契合的点。做学堂的这些年,吸引来的学生也都是气场相投的,这是令人惊喜的,也很奇妙。

不卖茶,不卖器,纯粹地做间学堂,本身是件很吃力的事,何况对于招生还这么佛系,似乎让人费解。杨老师说,那是因为很多人对佛系存在误解。真正的佛系不是毫无作为,随心所欲,恰恰是为你正在做的事做足准备,拼尽全力。过程是我们可以把握的,结果是不可强求的。正所谓“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真正的佛系恰如是。

对外,用心教授,对内,不断汲取,其他的交给时间。或快或慢,该来的总是会来。

传递一杯茶的生活美学


让茶人受益的是茶中思想,而非停留在玩茶的技法和技艺上。不提供证书考级服务,注重茶道文化输出,坚持原产地茶品质教学。这是伴庭芳学堂的初心与情怀。

美感的经验是无法从概念中理解的,得在实际体验中获得。每一期的结业茶会,杨老师也都鼓励学员们自己动手完成,从空间陈设到茶席布置,从选茶择器到细斟慢品,这其间的所思所想和一招一式,皆是对美感的训练和意志的修行。享受行茶过程中的节奏韵律之美,专注于当下的情境氛围,不好喝的茶也似乎变好喝了。不是因为泡得更好,而是你接受了它的不好。当我们去除杂念,心境平和,专注当下的时候,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令人身心愉悦的。

除了室内教学,每年一半的时间也都在茶山游学,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把自己融入到茶的生长环境当中去。茶的哲学并非仅限于唯美主义,它结合了伦理和宗教,表达了人与自然,以及个体关系和群体关系的全部见解。除了物质价值和美学价值,应当在一杯茶中获得敬畏和感恩之心。

伴庭芳学堂的习茶者有茶行业的从业者,也有其他行业的茶小白,但无论何种身份,都是一群因茶而聚在一起的热爱生活的人。茶道不是表演的艺术,是贴近生活的艺术,是温柔敦厚的待客之道,是分享一杯好茶的心情。习茶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让我们在不完美中仍然能感受爱、感受美,感受一杯茶带来的精神愉悦和传递的生活美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