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工茶好还是机械茶好?我们在新疆棉上找到了一点答案……

 说茶 2021-06-11

△波士顿倾茶事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居安思危,任重而道远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和第二大棉花生产国,在遭遇“新疆棉事件”后,不仅提高了国人的危机意识,也迎来了国货崛起的契机。

同样作为我国的优势农作物,茶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重要商品,茶文化也一直是中华文明传播于全世界的重要文化符号。

如今,我国茶园面积及产量全球第一、出口额全球第一。但是,茶叶离成为真正全球性的商品,依然任重而道远。

△19世纪70年代的华中茶叶加工场景,产品主要销往俄罗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国是茶的原产地,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地位在世界范畴毋庸置疑。作为茶叶生产大国,中国采茶、制茶过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的人工作业模式,长期停留在手工作业状态。

每年茶季,浩浩荡荡的采茶大军所向披靡,每一颗达到采摘标准的茶芽无一“幸免”。如今,双手采茶已经成为茶农增加收入的利器,成为中国美丽茶山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但是,即使收入可观,在抢夺天时的茶季,我们的采茶“劳动力”依然严重短缺。近年来,我国许多产茶大省如福建、云南、四川、湖北等地,已逐步推广普及采茶机械化,与机采相配套的标准化茶园建设也已提上日程并发展迅猛。

△人工采茶大军 图片来源于第四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

△机器采茶 图片来源中国茶叶公众号

在国务院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六大茶类制作工艺赫然在列。这不仅是荣誉,更是中国茶人匠心精神的体现。茶不是非遗,但制茶的技艺是非遗。中国茶,恰恰是因为品类和制作技艺的不同,而有了万千种滋味的变化,也给世界带来了美妙的滋味。

而,要让非遗制茶技艺成为公众认可、市场欢迎的鲜活文化,便要实现非遗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完美对接。把非遗大师的手作茶技艺,复刻为机器记忆,用科技智能让那些靠经验和感官直觉传承千年的制茶方法,实现从手工业时代到工业化标准生产时代的转变,这也是中国茶叶不得不走的一条路。

近几十年来,随着高新技术不断应用到茶叶加工中,一批可实现自动化、省力化作业的茶叶加工新装备研制成功,制茶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我国茶叶产品也更加丰富和标准化。

△手工炒茶 图片来源于华祥苑

△先进的制茶生产线 图片来源于竹叶青

不可否认,在当下及未来,最重要的商品就是科技。从昔日棉花帝国的商业逻辑来看,如果茶叶要成为全球贸易中最重要的商品,便是要尽其所能地占据优势地位,其中的关键是在产业链的全球配置过程中尽力降低成本、牢牢抓住最具利润的环节。

手工茶好还是机械茶好,市场还在为此争论不休……但,不管你追求哪一种茶,当你手捧温暖的茶杯,胸中是否会铺展开一幅全球茶叶地图?

责编 / 汤惠英

值班编委 / 余洁云

程振林:茶叶科技要如何用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