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桂郴教授作品15: 说“门当”话“户对”

 探秘桂北 2021-06-11

第六部分  文化史

一、说“门当”话“户对”[8]

很多导游在介绍古建筑的大门时, 把大门上方的门簪说成“户对”;把门下面的门墩说成“门当”。还煞有其词,说古代女方相亲,看男方家的“门当”和“户对”的数量,就能判断男方的门第高低和家境好坏。

不能全怪导游瞎扯,网络关于“门当”“户对”的解释和评说的文章和帖子铺天盖地。百度百科收录了“门当”和“户对”两个词条:门枕石叫“门当”,门框上方突出的一对木头门簪叫“户对”,它们一对在下,一对在上,便是“门当户对”的由来了。并曰:“文官的家用圆形的'门当’,武官的家用方形的'门当’,所以大老远一看,就可知道这家的主人是文官还是武官。'门当’有大有小,大小由宅第主人的身份、财势而定。”“古时三品以下官宦人家的门上有两个门当,三品的有四个,二品的有六个,一品的是八个,只有皇帝的皇宫才能有九个,取九鼎之尊之意。”

网上的所谓“户对”之一----门上门楣。

网上的所谓的“门当”之二---门前石鼓(门墩的装饰物)。

网上的所谓“门当”“户对”:上边两个多边形的柱子为“户对”,下面两雕花石头(门墩)为“门当”。

其实,“门当户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联合结构成语,“门”和“户”分别是门和窗户,“当”和“对”是一个意思,就是“相当”“差不多”。“门当户对”是说两家的门第地位和经济状况基本相当,是可以结亲的物质基础。

把“门当户对”想当然地拆成“门当”和“户对”,并和相亲时的家境考察扯在一起,并无甚依据。

为了彻底辨正“门当户对”,笔者从历时的角度进行梳理,结合汉语辞书进行分析。

第一,检索了从先秦到民国时期,包括经、史、子、集在内的3000多种文献,发现最早使用“门当户对”一词的是唐代的《敦煌变文集》,共出现2例,分别为“长者护弥答曰:此则门当户对,要马百匹,黄金千量,青衣百口,…物百车。”“彼此赤身相奉侍,门当户对恰相当。”

3000多种典籍中,共出现“门当户对”205次,语境大多是明清小说中描写男女双方关系,都是男女门第相当的意思。全部的3000多种典籍,没有发现一例“门当”或“户对”单独使用的语料。

第二,考察了《尔雅》(我国第一部词典)、《辞源》、《辞海》、《汉语大辞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最具代表性的汉语词汇工具书,《尔雅》有成书年代较早(西汉以前),没有(无法)收录“门当户对”及“门当”“户对”。

其他《辞源》、《辞海》、《汉语大辞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几本辞书只收“门当户对”,没收“门当”、“户对”可见,“门当户对”只有一个意思,就是两家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悬殊不大。“门当”和“户对”从来没单独使用过,不是两个名词。把“门当”和“户对”拆开解释,纯粹以讹传讹,混淆真相。

把“门当户对”拆开成两个词,就好像把“船帆”叫“风生”,“船桨”叫“水起”一样荒唐。

[8].本文发表于《文史春秋》2017年第四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