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困系列 | 关心就是“我陪着你”

 长沙7喜 2021-06-11

学爱会
深圳市学习困难关爱协会(简称“学爱会”)正式登记注册于2012年8月,协会主要通过公众教育、政策倡导、校园及社区支持服务等为学困儿童及家庭提供体系化的支持,持续提升教师、家长及志愿者应对能力,支持学习困难儿童实现天赋自由。
7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图片
01
重新认识我们身边的这些孩子

2021年1月25-27日CCTV-9频道播出了三集《我不是笨小孩》,这是一部持续三年追踪跟拍患有阅读障碍(Dyslexia)孩子的纪录片。相信该片能帮助不少家长、老师重新认识自己身边的那些不能跟同学一样顺利学会读书写字的孩子,同时,也能让那些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摆脱垫底的孩子卸下两个沉沉的标签——“笨”和“懒”。

图片

毋庸置疑,患有读写困难(阅读障碍)的孩子不笨也不懒!他们智力正常,其中有很多孩子聪明伶俐、情商高、讨人喜欢。他们也努力学习过。懒惰并不是成绩一直在及格线徘徊或者学业上毫无长进的原因,恰好相反,逃避学习是长期拼尽努力却通通无效后的结果。最终,他们用“我不想学”来掩饰自己学习上的无力与无奈,这比“我学不会”更安全一些。

图片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孩子可能还会被贴上其他标签,也许还更难听,我不得而知。但想想类似“笨”或者“懒”这样的标签,已经足够可怕了。在我看来,贴标签有些时候跟欺凌一样可怕。他们刚刚走进校园,满怀期待与老师、同学一起走上征服知识学问的这条路,没走多远就受到重重打击,以后的路在他们眼中恐怕只是艰苦难熬。消极的标签与恶意的嘲讽可能会摧残他们在学业上所剩不多的信心与希望,日积月累可能会酿成难以挽回的悲剧。因此,《我不是笨小孩》纪录片的播出和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能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些孩子,了解他们的处境和困惑,而“被理解”也可能让他们找到一股温暖的力量,开始学会接纳自己,慢慢地寻回能够铸就一个人成长所需要的品质——自信。

图片

02
读写困难的儿童也可以大放异彩

患有阅读困难的原因不是笨或者懒惰,而是由生物学因素所致的,具有先天遗传性。提到儿童语言发展的遗传因素,我想起著名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他曾经将语言天赋性看成人类的生物禀赋,认为存在着一种语言习得的心理装置,这种语言装置会不断发育,帮助儿童掌握人类复杂的语言系统。人类有四种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其中,只有“听”和“说”是自然习得的,每个健康儿童只要生活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一般都会经过咿呀学语、单词句、双词句等不同发展阶段,自然而然地学会“听”和“说”;而“读”和“写”并非与生俱来,是通过后天学习才能获得的能力。乔姆斯基的理论更针对自然习得的口头语言,强调“自然”的生物学因素是决定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而“使然”的一面,即环境与经验,只起到了辅助作用。

图片

然而,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在解释儿童发展问题时则更关注“使然”这一面的作用。他认为人的知识以及认知结构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逐步建构而形成的。他强调“后天建构”的认知结构貌似与乔姆斯基支持“天生就有”的观点大相径庭,但实际上,他们都一致承认儿童是发展的主体,并都强调环境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条件,且环境要发挥其作用必须与儿童自身的自然因素切实合作。这一观点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对于阅读障碍儿童而言,先天遗传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家庭与学校教育,可以在克服读写困难症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图片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心理学家:皮亚杰

世界上有很多名人曾患有阅读障碍,如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 ~1519)、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1901~1966)等等。我相信,他们也曾经因为读书写字困难而经历过无数痛苦与挫折,只是不服输的他们另辟蹊径,扬长避短,凭借自己其他方面的天赋和努力奋斗,取得了惊艳整个世界的成就,感动了过去的人们,也鼓舞了现在的我们。他们的人生故事证明了阅读障碍并不能阻碍他们活出绚烂精彩的人生!

图片

相比人类早已使用的口头语言沟通方式(听和说),书面语言沟通方式(读和写)大约只有5000多年的短暂历史。阅读是每一个人获取信息、发展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不得不说,生活在信息时代且要实现终身学习的我们,读写能力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从1896年世界上第一个阅读障碍的个案被报道以来,我们才有一百多年的时间去探索其根本原因和治疗方法。可想而知,阅读障碍的干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基于人类阅读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成熟并取得丰富的科研成果,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与期待。

美国、芬兰和其他国家在阅读障碍干预方面已形成一定的体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汉语阅读障碍的矫正可以在其基础上研制出适合汉语儿童的行之有效的一套干预体系。因为即使语言文字系统大不一样,但人类语言认知特点,包括阅读障碍的认知缺陷,是有一些共性的。至于语言特异性问题,我反而对汉语阅读障碍干预更有信心。因为汉字,与拼音文字不同,具有非常明显的表意功能。我们阅读汉语时,有些时候可以忽略其读音,直接通过字形去理解其意义,这就是汉字中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大量形声字形旁起到的作用,而通达意义本身就是理解书中所表达的内容,也能获取知识(相关解释,敬请期待公众号的后续推文)。由此可见,汉语儿童克服汉字读写困难,可能比拼音文字体系的儿童,拥有更多、更乐观的途径和选择。

03
家长的陪伴具有疗效作用
如果考虑儿童发展的“自然”和“使然”相对重要性问题,或者讨论阅读领域的科研工作为社会服务的使命离我们还有些遥远,那么我们来谈谈,如果身边有读书写字困难的孩子,我们能做点什么。

我想起之前看过的阿米尔·汗(Aamir Khan)执导并主演的儿童剧情片——《地球上的星星》(Taare Zameen Par / Every child is special)。这是一部非常暖心且给人希望的印度电影。影片有些情节意味深长,让人感慨万分,也回味无穷,我就借来用用。

图片

小主人公伊桑(Ishaan )是患有阅读障碍的8岁小男孩。思维敏捷又有天马行空想象力的他在父亲评语中是调皮捣蛋、贪玩不认真、毫无长进的孩子,还被父亲气急败坏时忍不住责备和打骂。学校先放弃了他,让他退学,说他脑子有问题。接着的遭遇是父亲给他找了一所寄宿学校。这所学校的规矩是“可以让最野蛮的马儿都得听话”。不管伊桑怎么苦苦哀求,父母和哥哥还是送他到这所学校了。分别的那一幕,伊桑愣在那里,眼看着离开的车子,泣不成声。这次,是家人放弃了他。

他画了一本定格漫画,里面是一家四口人,翻着翻着,就他一个人消失了。这本漫画在影片里出现多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我看来,这不是父母为他的未来着想,而是一种合理化的抛弃。从此,父母可以将他的学习和成长交给了学校,再也不用为此操心了。难道这是他父母唯一的选择吗?

图片

根据阅读障碍筛查率,大约十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孩子患有读写困难,这个比例实在太大了。我不敢想象,现实生活中会有多少孩子会跟伊桑一样遭到同样的对待。伊桑的父母送他到寄宿学校之前是不了解阅读障碍的。但是他才8岁,学习不好并非犯下滔天大罪,而他超常的画画天赋却不被自以为是的父亲放在眼里。
我了解,为人父母都会担心自己孩子未来能否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毕竟我们正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残酷世界里。学业成绩早已成为父母唯一的准绳去衡量一个孩子的能力和未来的前程。似乎每个孩子都得向“别人家的孩子”看齐,而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也可能同样被父母要求向另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看齐,慢慢地,孩子们习惯在对比中长大。他们原有的童话世界里失去了什么,也许他们的父母和成长后的他们都不清楚。在十个孩子里面,没有阅读障碍的剩下九个孩子,也不一定一个个都优秀,都能如其父母所愿成龙成凤。对正常孩子已经如此,更不用说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了,怎么比都比不过。
但孩子因为学习不好而被抛弃,这让我无法认同“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这一观点。难道只有学得好、表现优秀才值得被爱吗?放弃孩子不一定就是要送走,而是常用言语否定孩子,毫不吝啬给他负面评价,甚至恶言辱骂,或者不闻不问,不管不顾,也是如此。学习与成长是艰苦的,而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如同蹒跚学步的时候,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搀扶着走路。如果孩子走得太慢,落于人后,就更需要父母的包容和鼓励,因为 “别人也许不等你,但我会等你”。当孩子见书如临大敌,跟文字打斗致身心俱疲的时候,就更需要父母站在自己同一阵线,同心合力战斗才有胜算,如果让他单打独斗如何才取得胜利呢?诚然,父母陪伴孩子本不需要任何条件!

回到伊桑的故事,他的美术老师——尼克(Nikumbh)特意去拜访了他家,给他父母分析了他写字时所犯下有规律性的错误,也解释了他的读写困难的问题,他父母才明白他为何成绩总是倒数第一和留级的缘由。然后呢?我想象,他们会立马准备第二天到学校找儿子,紧紧地拥抱他并告诉他:“孩子,爸爸妈妈误解了你,这些年你太不容易了!……”。可是,伊桑的父母后来所做的让我顿时哑然。他父亲是出差顺便来学校的,但先不找自己的儿子,而是先去见尼克老师。这位父亲自信满满地解释说,他和妻子并不是不关心伊桑,他妻子已经把关于读写障碍的所有材料都研究了一遍。他那眼神是想问尼克老师:“这够关心了吧?”。尼克老师给他一个回应,也讲了一个故事,然后这位父亲就不好意思继续呆在那里,离开了。走出门,下楼梯,失魂落魄的他看见自己儿子正在磕磕绊绊地命名板报上的一个一个字,就禁不住落下了眼泪,是愧疚与自责的眼泪……

图片

后来伊桑在尼克老师一对一辅导下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这个结局令人振奋与向往。但现实生活中或许没有影片里的画面那样美。伊桑的父母似乎在他克服阅读障碍这一难关的付出表现也很模糊。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更需要能扮演尼克老师角色的家长,能认真去了解自己孩子,发现他与众不同之处,跟他一起寻找可能最适合他的学习方式……想来,一定会花掉家长不少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是的,时间和精力也是一个人的财产。拿出自己的一部分财产换来亲子相处时光,见证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我觉得,都很值!哪怕付出一切努力后,效果还不尽如人意,至少我们曾经努力过。何况孩子的收获是既能伴着他成长又能温暖他一生的父爱母爱和美好的童年呢?

最后,我就借尼克老师回应伊桑爸爸的话作为结语,是关于“什么是'关心’孩子?”—— 

“关心拥有疗愈的力量,也是痛苦的慰藉。

关心是让孩子感觉到他们被需要。

无时无刻给孩子一个拥抱、一个充满爱的吻,让他们知道'我在关心你’、'我爱你’。

告诉孩子'如果你害怕了,来找我’,'如果你出错了、失败了,都不要怕,我都陪着你’。”

图片来源于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及网络

参考书籍:

李文玲舒华主编. (2016). 儿童阅读的世界(I/II/III/IV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润清. (2013). 西方语言学流派 (修订版).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刘晓东卢乐珍等. (2009). 学前教育学 (第三版).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