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侃:我所知道的贺绿汀

 开心明智 2021-06-12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唐志平


我所知道的贺绿汀

李    侃

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的音乐作品,其实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就由当时我在长沙云麓中学读高中的二哥带回家中的歌唱本,和他在吟唱时,面部洋溢豪迈表情的歌声中,已经有几分明白,几分熟悉了。记得那首歌词的大意是这样的:

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万担谷子堆满仓!透过这首抒情优美的歌曲,勾起了那时国统区无数天真烂漫的年轻学子们的遐想,他们想象山那边的某个地方------。由于歌词和曲调的清新优美,而被快速广泛地在长沙的各大中学校传唱,如此情景像是从反面印证了那时的普通长沙市民,已经听厌了美式的靡靡之音。

以后到了五十年代,我参军入伍并被派到了申城的某军事工厂。改革开放后的19825月,我姐夫以爱国归侨身份,从美国纽约州回到湖南邵东老家,第二年12月在家乡病故,我于是从上海回湖南老家为去世的姐夫送行,见最后一面,这时距离我报名参军,告别父老乡亲已经过去了卅三年。当我重逢久别后的幼时同窗、姐夫族弟李振武时,立即联想起了诗人杜甫的五言古诗<<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振武告诉我,他的女儿佩兰就是经贺绿汀面试,保送到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培养的尖子。说贺老自从文革结束以后,已多次回老家邵东梅塘来探亲扫墓,并且向邵东县文化馆,多次捐赠了音响器材和教学设备,为选拔培养地方的音乐人才尽心竭力,是一个热爱家乡的忠厚长者;还说贺老自奉节俭,却先后捐赠了现金数万元,用于修建祖居地新安塘水库,兴办园艺场、水泥厂,购买柴油发电机等。对同村的六个五保户共捐资数千元救助款。老人把家乡的建设和群众的疾苦时常挂在心上,我听了很是敬仰又深受感动,正是:眷眷怀乡意,拳拳赤子心!盖缘于乡贤贺先生对这片故乡的泥土爱的深沉……

听了老同学对贺老关心家乡事迹的介绍后,我又联想起了曾经在1947年的夏秋季节,长沙流行的来自延安的几首民歌小调,原来那都是当年贺老在“鲁艺”教学时为工农兵服务的创作。在那国共激战的非常时期,国统区流行的革命歌谣,都是经过教育届的地下党组织,和那些沾亲带故的社会关系,而秘密地流经地下管道到达长沙的各大中学校,一时引以为时尚和新潮。对比那些颓废的靡靡之音,显得格外清新,催人奋进。

贺绿汀先生是新中国享有盛名美誉的音乐家、音乐评论家和音乐教育家。抗战期间,他参加了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各地宣传抗日,创作了不朽歌曲<游击队歌>、,以及<全面抗战><弟兄们拉起手来><上战场><保家乡>等鼓舞人们斗志的抗战歌曲。1943年,贺绿汀到达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教书。<前进,人民的解放军><新中国的青年>(东北大学校歌)<新民主进行曲>等,是他在解放战争期间创作的歌曲,风靡一时。1949年后,他将主要精力放在音乐教学上。他一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职务,并创办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和附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音乐人才。这期间,他还创作了<牧歌><我的心上开了一朵玫瑰花>等,并为故事片<<宋景诗>>作曲,如<不渡黄河誓不休>------。连同他早期的音乐作品如:<天涯歌女><春天里><四季歌>等等。他一生共计创作了各种音乐作品260余首,器乐作品10多首,电影配制乐曲20多首,还写了100多篇音乐论著。

19897月,上海市文联、中国音协上海分会及上海音乐学院联合举行的纪念贺绿汀同志从事音乐活动65周年大型座谈会上,著名学者王元化书赠了贺联,联曰:"铁骨铮铮,抒天地正气;清音袅袅,谱人间新声。198912月,史中兴所著纪实文学、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贺绿汀传>>面世。<人民日报><邵阳日报,随后都发表了读者书评,对写述音乐家命运,折射时代风云变幻的<贺绿汀传>给予了高度评价。

贺绿汀1903720日出生于邵东县槎江乡新安塘(梅塘)村一户农民家庭,1999428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根据有关资料记载,邵东李氏与贺姓均系大族,居地毗邻,且累代联姻。这样说来,李贺二族在很多年以前就是亲戚。因为我很早离开故乡,对乡贤贺老的了解,主要还是文革结束后的改革开放时期。据说贺老在十年文革中,由于被“四人帮”诬陷迫害而受到批判,并打致耳聋失聪,我深感惋惜,对他受到残酷迫害时表现出来的铮铮铁骨硬汉子性格,则深表敬佩!

【作者简介】李 侃,号省吾,出生在邵东青松亭。1950年离开老家,现居澳大利亚墨尔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