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当代艺术展,真的是十分有幸 欣赏到张培力老师的个展 关于“身体数据”的一系列作品 观展后的震撼,只有亲身感受过 才能体会其中的魅力 他和它们,留给我太多的思考 这就是当代艺术的魅力 张培力老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其实啾啾侠也一样。 5月27日,一个机缘巧合让我遇见本次展览,至今回想起来,还是震撼,久久不能忘记。 我想这次展览不能说一生无法忘怀,至少短时间内会在脑中挥之不去。 张培力老师被称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是中国最早的的录像专家。他出生于杭州一个医生家庭,啾啾侠想他的原生家庭背景,也许或多或少影响着这次个展的作品。 为什么说这次作品呕心沥血呢? 啾啾侠听工作人员介绍,张老师为了此次作品数据的精准性,入驻在医院内进行身体数据的采集和测算,长达3个多月。同时,与院方签订免责协议,一切后果由个人承担,可谓是为艺术献身,为理想献身。 通过医学CT、核磁共振等设备,对身体透视扫描得出数据,再转化为通用空间形体,最终将自身的骨骼、器官、血液,以及脂肪容量等,制作成精准可视化的标本呈现于展览作品中。 注:展览时间 2021.3.27——2021.6.27(12:00-18:00 周一闭馆) 地址:东城区平安大街玉河1号-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 (免费) 筹划5年有余的作品,差一点无缘北京! 其实,张培力老师的这次作品首展位于上海。 2019年11月,《身体数据》起初以“关于强迫症的年度报告”为题,在上海的仁卢空间展出后,瞬间沸腾了艺术界,随后整个系列的作品被某家机构收藏。 ▲(图片:来源网络)上海仁卢空间-张培力个展现场 因张培力老师与天安时间当代艺术馆的翁凌女士,有着多年良好的私交,所以作品在北京开启一场免费的展览,业界反响超高。 啾啾侠看到此次展览,真的感觉非常有幸,所以第一时间将所见所闻,以文字、图片、视频的游记形式分享给你们。 ![]() 开篇之作被张培力老师命名为《秘密》,如果不是工作人员的讲解,光看您自己观赏,只会一头雾水。 这是一间由人工照明程序控制的展厅,当您置身于此时,数秒后灯光迅速减弱,一串荧光数字会展现在您的眼前,这是张培力老师的个人身份证号码,它代表着艺术家在社会中的身份属性。 当空间变暗时,细看每一个荧光材质打印的数字上面,由许多不同的数据组成,这些数据便是张培力老师个人的身体数据中的一部分。 个人数据与社会属性的完美融合,不得不佩服张培力老师作品的展现力。同时也不禁让啾啾侠深思,人虽然作为独立的个体置身于社会中,但也很难脱离整个社会,而人类组成社会,社会又归属于自然。其实人、社会与自然早已融为一体,难舍难分。 与此同时,当浑然不知的置身于一个密闭空间时,眼前全部是白墙,看不到任何新鲜的事物,那种未知感和无措感,特别强烈。当灯光瞬间熄灭时,恐惧感油然而生,顿感焦虑与不安,真的太真实、太深刻了。 ![]() ![]() 跟随工作人员来到内院,小院很幽静雅致,黑白简约的装饰风格,给此次展览更添格调。 展室内依旧是超级简约的装饰风格,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堆“骨骼”,凌乱并无章法可寻。 这些是张培力老师全身的骨骼标本,全部是通过医学设备扫描后的数据信息,再利用最新的3D打印和3D雕刻技术,加之手工打磨而成。 所有骨骼的材质非常讲究,全部是来自意大利卡拉拉的白色大理石,也被称为米开朗基罗大理石。 啾啾侠就是被这间展厅内的作品吸引来的。 当时,在网上只看到两只“骷髅头”在同一轨迹,相隔相对,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通过简单的文字,了解到是关于“身体数据”的展览,啾啾侠觉得应该是与生命有关的主题,于是便来到本次展览。 近距离观赏后才得知,这里所有骨骼头颅标本,全部是按照张培力老师头颅数据等比制作,采用树脂材质。 两颗头颅在同一轨道相对滑行,以“慢、中、快”三种速度相遇后碰撞,周而复始。 在观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讲述:两枚头骨本来自艺术家本人,完全是统一形态,但为何如此呢?其实不妨将两颗头骨视为两个个体,或者自我两种意识,或是观念或是冲突。 啾啾侠认为呢,从展室内随意散落的许多骨骼碎片看,可以是艺术家个人灵感间的碰撞;抛开整体展览的背景,可以是人与人之间思想的碰撞,更或许是理想与现实的冲击,有些理想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了解到创作理念之后,您会不会有更深入的思考呢? 正房内,一组铸铝材质的作品,受程序控制,被左右悬置的煤气罐由电磁铁力升至高点释放后,自由摆动状态下,轮番敲击铝制头骨,周而复始,发出高分贝的撞击声。 这组装置与上一组撞击是相互存在联系的。张培力老师在展现个体时,同样也在表达着个体与外界的辩证关系,就像最初的《秘密》一样,个体与社会是融合一体,无法分割的。 在啾啾侠看来,图中最左侧的颅骨,就好像是现阶段的艺术家,纵观个体(即自己的一生)在整个社会,而煤气罐则完全是现代生活的事物,它代表着现实中给予的压力和冲撞,最初义无反顾的我们,或粉身碎骨或遍体鳞伤,经过多次摔打、撞击,个体在不断强化、脱变。 您觉得呢?看过后您是否有不同的感触呢?当代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此,它给大众抛出一系列的思索与问题,然而又并无正确与标准的答案可寻…… ![]() ![]() 说实话,在观展的过程中,啾啾侠真的很敬佩张培力老师。 纯粹且一丝不苟地执着。 每一件作品,都倾尽全力的诠释,材质的选择绝对不容含糊。坚定且义无反顾地严谨。 花甲老人,为了作品获取最精准、最科学的数据支撑,为艺术献身。专业且独具匠心的作品。每件艺术品背后的意义发人深思。 这是张培力老师身体内全部的脂肪含量。它是一块天然的圣安娜黄色大理石,内部所展现的纹路与肌理,全部是自然天成,毫无人工雕琢。 不用多说,或许您已经猜到,这便是张培力老师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和体液水分总含量的呈现。人造水晶,将无形的水完美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血液和脂肪一样,它全部采用人造水晶来呈现。起初,张老师同样想寻一件玉石来展现,但可以充分展现血液的状态、颜色、密度等,符合条件的太少。 仔细观摩,里面有小气泡。尤其在射灯照耀下,俯视整个石头的顶部,晶莹剔透,效果极佳。它的颜色、材质呈现的恰到好处,仿佛是一件装满血浆的容器。 如此清晰、真切地看到自己身体内的器官,我想只有在医院,通过专业的设备仪器扫描才能看到。 浪漫、抽象、高雅等,是大多数艺术展给我们的印象,而张老师的此次个展,如此深度、直观地将“健康、生命、死亡”等印象呈现给我们,不得不让观展者思考与警示。 此次首发于2019年,正是人类世界无法平静与忘怀的一年。灾难、疫情、死亡、健康等接踵而来,人类与自然的一场“撞击”,正像前面两个作品所诠释的,过于真实与触目惊心。 人类如此渺小,生命如此脆弱,这些种种都应该是本次观展后,值得我们深深地反思与重视。 分享就到这里,让我们下一站见吧~ ღ( ´・ᴗ・` ) 比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