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解《考槃余事》- 文房雅玩四十五种

 兰悠斋 2021-06-12


所谓“文房雅玩”,既指文人书斋中读书、写字、作画之时,实用又可把玩的风雅清物。

      古时文人,讲究品味,崇尚高雅。格外重视书房的陈设布置,讲究书房的古雅别致,他们把书房变成了一个兼及修身、怡情和养生的美好天地,布局格调独具匠心,将书斋文化推向高峰。

      其中之文房雅玩者形微身盈,小型大器,于文房读书、写字、作画,实用又解闷。以纤悉毕具的细节,将书斋文化的雅气、雅趣、雅境发展到极致。这些小物件儿,除了友人来访时共作赏鉴,每当闲来独坐时,也可摆弄一番,养趣怡情。

       赵氏《洞天清录》屠隆《考槃余事》、曹昭《格古要论》、高濂《遵生八笺》、文震亨《长物志》等著作,对文房雅玩皆有详细论及。

“文房”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当时专指国家典掌文翰之地。

至唐代,“文房”渐演绎为文人书房的雅称。

“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糊斗一,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

左置榻床一,榻下滚凳一,床头小几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或置鼎炉一,用烧印篆清香。冬置暖砚炉上。壁间挂古琴一,

中置几,如吴中云林几式最佳。壁间悬画一,书室中画惟二品,山水为上,花木次,鸟兽人物不与也。”

这是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中对书斋陈设的描述,古人对于书斋陈设之讲究,我们可从中见之一二。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文房用品整理出书的是南宋的赵希鸪。

赵氏在《洞天清录》集列入十项内容,它们是:

古琴、古砚、古钟鼎彝器、怪石、砚屏、臂搁、水滴、古翰墨笔迹、古画等,

但当时流行的文房器物远不止这些。

至明清两代,文房雅玩盛行,收藏、流行之气达到高峰。

明代文人·屠隆在《考槃余事》一书中,列举了45种文房之雅玩(再加笔墨纸砚,总数达49种之多)——

笔格、砚山、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掭、水中丞、水注、砚匣、墨匣、印章、书匣、印色池、糊斗、蜡斗、镇纸、压尺、臂搁、贝光、叆叇、裁刀、剪刀、途利、书灯、香橼盘、布泉、钩、箫、麈、如意、禅灯、诗筒葵笺、韵牌、五岳图、花尊、钟、磬、数珠、钵、番经、镜、轩辕镜、剑。

此中有些是我们现代仍沿袭常用的物件,有些东西,已难见着,就算见过也不见得叫得上来名字了。

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1、笔格

架笔之用,也叫笔山、笔架。有多种造型和多种材料。

清 青白玉五子笔架 藏于故宫博物馆

刻画峰峦势,尸功翰墨余。

锁窗閒昼永,高卧数中书。

——宋代刘子翚《书斋十咏·笔架》

笔架亦称笔格、笔搁,即架笔之物也,为文房常用器具之一。书画中在构思或暂息时借以置笔,以免毛笔污损他物,为古人书案上最不可缺少之文具。

笔架的材质一般为瓷、木、紫砂、铜、铁、玉、象牙、水晶等。其中实用性的笔架以瓷、铜、铁最为普遍,观赏性的则以玉笔架最为典型。式样则尤为繁多,一般有挂式与搁式两种,分别称笔挂与笔搁。笔挂是用竹木制成的架子,可以倒悬笔管,做晾笔用;笔搁是搁笔之物,根据不同形状,亦称笔枕、笔山,也有称笔床,清朝还出现了笔船。

2、砚山

指原石制成的砚,既能当砚,又能赏石。

3、笔床

摆放毛笔的专用器物,有瓷、翡翠、紫檀、乌木等多种。

4、笔屏

插笔与袖珍小屏风合体的文房用品。有多种造型和材料,

一直沿用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且当时较为普及。

5、笔筒

放置毛笔器物,各种材料,各种形状都有。

清 绿地剔红十八罗汉笔筒

笔之在案,或侧或颇,

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

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明代朱彝尊《笔筒铭》

笔筒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置笔用具,一般呈圆筒状,材质多样,可见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设之物。在古代,笔筒以其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大约出现在明朝中晚期。笔筒因使用方便,很快就风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

6、笔船

用于横放毛笔,以木、牙、铜、玉质材料制作。

多作长方形,口沿外撇,内设笔搁。

7、笔洗

盛水洗笔的器皿。多材质,瓷、玉、玛瑙、珐琅、象牙、犀角等,

基本都属于名贵材质。最常见为瓷笔洗。

清 青玉全莲荷叶洗 藏于故宫博物馆

笔洗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属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的一种文房用具,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除了实用价值之外,因其雅致精巧、造型装饰各有千秋,深得追求优雅和精致生活情趣文人墨客的喜爱。


8、笔掭

伺候毛笔的文玩,测墨的浓淡。

9、水中丞

水盂,置于书案上的贮水器,用于书画添水。有多种造型材料。

10、水注

原名砚滴,滴水磨墨之用。

清雍正 宜兴窑紫砂桃式砚滴

铸出爬沙状,儿童竞抚摩。

背如千岁者,腹柰一轮何。

器蛟瓶罂小,功于几砚多。

所盛涓滴水,后世赖馀波。

—— 宋代刘克庄《蟾蜍砚滴》

砚滴又称水注、书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房器物,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古人无水滴,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以供一日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最迟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砚滴也称水滴、水注、书滴、蟾注等,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

11、砚匣

又叫砚盒,安置砚台之用,多为优秀木材制成,常刻铭文。

12、墨匣

也叫墨盒,安置墨块之用,类似小箱子。

13、印章

包括姓名、闲章、肖形章等,过去读书人大多有多枚,

齐白石就有“三百印石富翁”之署。

14、书匣

用于存放书、书札、柬帖的小盒子。

15、印色池

用其蓄藏印泥之器物,多为瓷器和漆器。

16、糊斗

用来盛放浆糊的器具。

17、蜡斗

古时文人用蜡之处很多,缄封必用蜡,而不用糊。

一般多有盖与之配套。

18、镇纸

又称纸镇、镇尺,材质多样。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

清 黄玛瑙凫衔灵芝镇纸 藏于故宫博物馆

刀锥皆见末,汝钝类模棱。

及与飘风会,方多镇物称。

卷舒劳重寄,著作得良朋。

自古安刘者,都无文学能。

——清代陈恭尹《镇纸》

镇纸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品,与笔墨纸砚四宝相类,镇纸可称为古代文人文房中的“小五”。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古代文人在书房中,常将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欣赏,同时用来压纸或者压书,由此出现了镇纸。

19、压尺

用于压纸,与镇纸类似。一般多为金属,需要重量。

20、臂搁

也称腕枕。文人用以搁放手臂的文案用具。多种材质。

臂搁不是文房中的必需品,而是奢侈品。

清 白玉雕竹形臂搁 藏于故宫博物馆清 红木雕臂搁 藏于故宫博物馆

何来臂搁制雅宜,色古质朴非新奇。

——清代弘历《宋瓷臂搁》

臂搁是古代文人用来搁放手臂的文案用具。除了能够防止墨迹沾在衣袖上外,垫着臂搁书写的时候,也会使腕部感到非常舒服,特别是抄写小字体时。文人墨客们在炎热的夏日挥毫泼墨时,将臂搁枕于臂下,一来可防止臂上汗水洇纸,二来由于有祛暑功效,可得一时清爽,因而也有人管竹臂搁叫“竹夫人”。

21、贝光

用以压实磨光纸张。最初以贝壳所制,故称为"贝光"。

22、叆叇(àidài)

云彩很厚的样子,形容浓云蔽日。古时此词也代指眼镜。

23、裁刀

用于裁纸。主要有金属刀、竹刀和象牙刀。

24、剪刀

古称铰剪或铰刀,一种剪裁物件的工具。

25、途利

类似今天的美容美甲套装。含虐子、掏耳、牙签、剔甲刀。

26、布泉

指王莾时期所制的古钱币,此种古钱当时非常珍贵。

27、书灯

类似今天的台灯。

28、钩

用于探取、悬挂器物,古时钩的运用极广。

29、箫

中国古老乐器。箫声清悠旷远,文人多爱此物。

30、麈(zhǔ)

指鹿一类的动物,用其尾制成拂尘。

31、如意

最早民间用以搔痒,后来应其名吉祥渐成装饰品。

32、禅灯

类似现在落地灯,古时以石材为主,有多种造型。

根据石材不同而制,石白点灯后发白光,石红发红光。

33、韵牌、韵谱

指工具书。古时没什么字典辞书,读书人几乎离不开《说文解字》。

34、五岳图

地图,类似现在的旅游地图。读书累时可以让思想行万里路。

35、花尊

插花的花器。

36、钟

古代乐器。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可以用小木槌击奏。

37、磬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可赏可奏。

38、数珠

也叫念珠、佛珠。佛通佛,珠通诛,意思时刻提醒禁诛杀。

每串为一百零八颗。

39、香橼盘

类似今天的果盘。

40、钵

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也可研药。

41、番经

指梵文经咒,古人有此喜好,

类似现代人读外国名著要读原文。

42、镜

指铜镜。类似现在镜子。

43、诗筒葵笺

两样东西,一为竹筒,一为笺纸。

古人把诗文写好,装进竹筒寄到远方,这样可以防潮防损。

“元白之交”的白居易和元稹,常这样把诗装进竹筒,寄给对方。

44、轩辕镜

古镜名,古人谓用之辟邪,其形如球,主要悬挂在卧榻前。

故宫太和殿龙椅正上方有“盘龙藻井”,藻井上雕刻着一条龙,

龙嘴下面叼着一个晶亮的圆球,即为“轩辕镜”,

传说它是中国古代祖先“轩辕氏”制造的,可以分辨真假天子。

45、剑

佩剑代表君子之风度。书房挂剑,文武双全。

文房雅玩,形微身盈,小型大器与重器大件相比属小器物。

然而正是这些小玩意,却又为一个个内涵丰富的知识载体,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是民族传统的某种物化体现。
它丰富的功能,独特的造型,以及百态千姿的制作工艺与材质,凝聚着历代文人的智慧与审美,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品味高雅的艺术世界。

它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