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靠天吃饭话农谚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1-06-13




靠天吃饭话农谚




文/娄开宇

某日,与二老一起吃夜饭。只听父亲说:今天是芒种日,上午去种了黄豆。我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日历,5月31日,农历四月廿日,就说:不对啊,您记错了吧!他说:那天我明明看过黄历的,也许是日历印错了。我说:廿四节气,记公历就行,上半年,5~6号和20~21号,下半年,7~8号和22~23号,这是规律,也是常识,公历月底怎会有节气?父亲硬是不信,从三斗桌抽斗里拿出黄历书来看。这结局,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
 
我比父亲书读得多,父亲比我田种得多。说到芒种,他顺口就溜出一句农谚:芒种无雨,紧割小麦两日半。这不,5号18时52分芒种,6号晴一日,7号晴一日,明天8号下午,估计会下雨。这方面,父亲比我有自信。
 
中国的农耕社会延续了几千年,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的长期相处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有的通过文字记录了下来,如历法、廿四节气和各种农事、气象书籍;有的则以农谚和俗语的形式口口相传,沿袭至今。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没有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水利设施,也没有气象预报,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利用前人的书本和口头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行为,也是最正常不过的。
 
6号那天清晨雾很大,父亲就说:夏雾热,冬雾雪。果不其然,昨天大太阳一出来,万里晴空无一丝云彩,真是灵验。小时候我们看到地头墙角蚂蚁往高处搬家,或者一大群蜻蜓在头顶低飞盘旋,大人们就知道要下大雨了。那天有几位文友拍了一些好看的云朵照片发在群里,我就说了一句农谚: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结果淅淅沥沥下了好几天。
 
过去种双季稻,我们那儿山田多,光照不足,有的还是冷水田,立秋前要尽量插秧完毕,过了立秋两天后再种,就有可能歉收。有句农谚说得好:秋分勿拢头,割割喂黄牛。秋分节气如果稻穗还没有伸出头来,一般就没有指望了,以后即使有稻穗,谷子也是瘪的,除非天气一直热下去。
 
如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指导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生产经营,有了气象卫星的准确预报,有了先进科学技术的保障,农民们不再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了,有些农谚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老黄历也要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

作者简介

娄开宇  

娄开宇,笔名荒夫,1956年生,1975年入伍,1977年起在《解放军报》《江苏电台》《宁波日报》《文学港》等军、地报刊发表作品,1990年起因故搁笔30年,2020年起恢复写作。

□编辑:木子叶寒
□摄影:王郝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