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义:立夏不下,锄头高挂

 经义工坊 2021-03-02

农历三月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对应这两个节气,农谚有“清明要晴、谷雨要淋”的说法,而关于农历四月第一个节气“立夏”,农谚又说“立夏不下,锄头高挂”,几种说法的核心含意都是指节气当天的天气状况将影响后期农作物的收成。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农谚似乎已是“毫无用处”的知识,而对于长期生活在乡下的父母,则是根植于生活生产生存的体验和阅历。

当年的穷乡僻壤没有任何办法预知天气,一本黄历就成了日常生活的必备,农谚则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天理。正规的黄历都列有一年365天的天干地支,还会注明纳采、嫁娶、开光、开市、求医、治病、安葬、动土的吉日或者忌日。父母特别重视的是“戊”日,因为黄历上说逢“戊”不能动土,每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六个天干逢戊”的日子,就不能从事与动土有关的事项。以农活为例,如果这天下地干活,就会影响庄稼长势而影响收成。数十年来,父母一直严格遵守这些祖传的农业生产训条。每当有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不按这些规矩安排生产,恰巧又真遇上减产欠收的情形,父母就会坐在田间地头数落他们。父母总是根据各个节气当日的天气状况,再结合农谚预测以后的天气变化,提前安排好抢种抢收、抗旱排涝。为了多看懂一些黄历本上刊印的其他知识,只读过初小的父母还十分吃力地学习简单的字句。

我为了弄懂这些神秘兮兮的祖训以及广为流传的农谚,还专门向本地几位读过古书的老人请教,他们只如歌咏一般念出“甲不开仓、乙不栽植、丙不修灶、丁不剃头、戊不受田、己不破券、庚不经络、辛不合酱、壬不汲水、癸不词讼,子不问卜、丑不冠带、寅不祭祀、卯不穿井、辰不哭泣、已不远行、午不苫盖、未不服药、申不安床、酉不宴客、戍不吃犬、亥不嫁娶”的口诀,一个个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我至今也未能弄明白来龙去脉,更不用说怎么单凭天干地支就能推算出风霜晴雨!

后来,有县上的工作同志驻村整队或者下村检查,短则十天半月,长则半年一载。从他们随身带来的收音机里,父母第一次听到各地广播电台专门播报的“天气预报”,感觉到无比新鲜和好奇。只要有工作同志带来收音机,晚上就会坐在煤油灯下或者柴火堆旁,收听“局部地区”是否有小雨、大风的消息。尽管这些预报对于一个偏远的乡村角落,基本上少有准确的应验,但也从中琢磨出一些门道。我们的行政区划当时属于四川,但所住位置靠近湖北大九湖边界,凡是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完全可以不管,湖北恩施地区的天气预报则会偶尔显灵。所以,父母更多看重湖北方面的消息,再依靠黄历和农谚,加上多年对本地小气候的总结,居然形成一种较为准确的直觉。父亲还在无意之中因一次“打赌”而小有名气。

那是土地刚刚承包到户的年月,左邻右舍的承包地边界相连,大家种起地来相互较劲儿,都盼望有个好收成。只要下到地里,一天到晚精耕细作,谁也不想偷懒,谁也不甘示弱。一天午后,父母和邻居们都在自己的承包地里劳作,突然雷电交加,暴雨从西边的后山直奔而来。我家承包地上边正好是二叔的承包地,正在埋头挖田的二叔见此情景,扔下锄头就跑,边跑边喊大家快找地方避雨。

父亲却不慌不忙,慢腾腾地说,跑什么跑?偏东雨隔田坎!如果下到我地里来,我就把雨全部喝下去!
二叔说,那我就等你喝,我赌一斤白酒。到时,要是你不把雨喝下去,你就打一斤白酒送给我喝!
雨越来越近,风越来越急。母亲劝父亲说,还是回家去吧,淋湿了没衣服换呢。
是呀,虽说那时土地已经承包到户,但每家每户还是缺钱少衣。父亲想了想说,要回去你就回去,反正我不回去,今天偏要把一斤白酒挣到手里!
话刚说完,豆大的雨点哗啦啦落到二叔地里,二叔早已跑得五里不见烟。母亲正要往家里走,突然一声炸雷响起,刚好淋到二叔的承包地里的暴雨嘎然而止,位于坎下的我家承包地里居然颗粒未染、尘土未息。
父亲把锄头拄在地里,朝着二叔躲雨的地方大喊“兄弟,快把酒打来”!一嗓子刚刚喊出,西边的太阳霎时穿过云层,映出父亲满脸的得意。

从此,父亲在左邻右舍奠定了预报天气的江湖地位。大字不识几个的父亲,除了种地,还要时不时翻开黄历,给大家指点明天后天、本月下月的天气。

如今,父母都已过“从心所欲”的年纪,更加坚信祖训,更加坚守自己总结的规矩而不踰。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已经成为父母固定的安排。只是看完天气预报之后,父亲照旧要翻翻黄历,再走到家门口看看对面峡谷上方的云层,再预判明天的天气。如果明天无雨,就会把锄头刮得铮亮,再坐下来编织撮箕、竹筛、竹筐等农具。如果明天有雨,就会早早洗漱,再靠在床上,一边和母亲拉家常,一边似懂非懂地翻看那本早已毛边的黄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