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常用药“男女有别”

 快乐英平 2021-06-13

关于吃药的讲究,我们给大家也说过不少,像是药物的使用方法、用量、吃药时机甚至是吃药姿势……第七人民医院药学部的范主任却说,这吃药还分男女,尤其是以下3类药物!

三类药物“男女有别

阿司匹林

男性使用有双重效果

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脏病,但这也有性别之分。科学家发现,阿司匹林对男性有降低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双重效果,但对中年女性而言,阿司匹林能帮助女性预防中风,却不能起到预防心脏病的作用,只对超过65岁的女性,才有明显的双重预防效果。

女性绝经期前,如果在高血压、糖尿病或血脂不高的情况下,谨慎、甚至不要去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有着解热、镇痛、预防心肌梗死、抗炎等等的作用,除了“男女有别”,以下三类人,也不适合服用阿司匹林。

胃病患者

阿司匹林具有很强的胃黏膜刺激作用,这也是它的常见副作用,症状轻者上腹部不适以及恶心呕吐,情况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胃黏膜出血,所以胃病患者不适合使用阿司匹林,如有需要请严格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过敏体质

过敏体质的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后可能会引起全身的过敏反应,例如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的还会导致哮喘,影响呼吸,多见于患有鼻炎或者鼻息肉的中年患者。

肝肾功能不全者

阿司匹林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如果肝肾患有严重疾病,那么就会造成阿司匹林代谢困难,加重肝肾疾病。

他汀类降脂药

男性使用药效要优于女性

他汀类(氟伐他汀、有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的药物是临床上比较有效的,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也是指南推荐的降血脂药物。它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而且可以使甘油三酯下降,胆固醇下降。它还有一定的抗炎,还有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一项荟萃分析包括了10项研究共79494例患者,结果显示,他汀类药可男性使用时,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硬化可能降低27%,而女性只降低23%

女性在服他汀类药物降低心脏病和中风风险方面获得的益处不如男性。且在同剂量下,女性的不良反应风险大于男性。

女性在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测相关指标,必要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镇静催眠药

女性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更大

唑吡坦(思诺思,君乐宁,舒睡晨爽)是目前常用的新型安眠药物,属于非苯二氮卓类。起效快、持续时间短,可作为催眠药用于失眠的短期治疗,但在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上来说,作用相对较弱。

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发现,在570万名服用唑吡坦药物的女性中,有15%在服药8小时后仍会出现驾驶障碍;相比之下,在350万名服用唑吡坦药物的男性中,只有3%出现这种状况。

这种副作用上的差异来源于男女体内脂肪和肝药酶的差异,唑吡坦在女性体内的清除速度明显慢于男性,使得女性对唑吡坦的副作用更敏感。

药品说明书的常用剂量为:睡前即刻口服10mg而FDA基于仿真研究结果,将女性的一次给药剂量由10mg降为5mg,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为什么同一种药

会“男女有别”呢?

会产生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男性和女性身体的生理结构、以及生理特点不同,导致所用药物的药效学特征不同,从而造成不一样的药效和不良反应。

举例来说:

胃酸分泌的差异

女性胃酸分泌较男性少,对于弱酸性、弱碱性药物的吸收会有影响。

唾液分泌差异

女性的唾液分泌要少于男性,同样的食物,女性需要更长的时间消化。

激素差异

雄性激素会提高男性对疼痛的忍受能力,所以女性需要服用的止痛药的量更多。

体脂率差异

体脂比率也会影响药物反应,男性的体脂率较低,一般为12%~18%,而女性为18%~25%。相同剂量的脂溶性药物对于女性的疗效往往比男性好,但随之而来的是,女性出现副作用的几率也更高。

根据女性健康专家研究发现,在一些药物的副作用方面,女性受副作用影响更严重,风险更大。而根据大数据调查发现,女性服药后,出现皮疹等常见副作用的几率是男性的1.5倍左右。

另外,由于女性先天心脏跳动间隔比较长,而一些心脏病药物的副作用会延长这个时间,女性服用后可能会产生心律不齐,所以女性在选择这类药物时一定要看清副作用!

当然,男性也有慎用药物:

氯苯那敏(过敏药)中年后,由于男性的前列腺功能逐渐退化,氯苯那敏的抗胆碱作用会使膀胱逼尿肌松弛、收缩力降低,加重前列腺增生的症状,让排尿更困难。因此,建议中老年男性应慎用氯苯那敏,以防其对前列腺的影响。

雷尼替丁(治疗溃疡病)、螺内酯(利尿药)等

这类药物长期服用可使男性女性化,会促进男性乳房发育,还会导致性功能低下。

如何来调节差异?

看说明书  

说明书上的剂量是对于我们大多数群体的一个规定的、有效的、安全的剂量,这个总体上是没有错的。

遵医嘱

现在医学强调个性化给药。是希望每个人吃的药,对自己的病能起到专项治疗的作用,服药后应是对于健康更有益,且副作用降到最低。

定期复查

用药是有个体化差异的,特别是对长期用药来说,要定期复查,如果发现效果不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剂量。如果出现严重副作用,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诊。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文章源于授权作家或网络,网络其他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如有侵权,原创作者烦请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处理。【整理摘编: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