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富轩:护门送书话戌狗

 开心明智 2021-06-13

护门送书话戌狗

李富轩

《易·说卦》曰:“艮为狗。”王充在《论衡·物势篇》中进一步解释说:“戌,土也,其禽犬也。”现在一般认为狗在十二生肖中,与戌对应,排在第十一位,所以戌年所生的人,都说属狗。  据报道,在先秦的《日书·盗者》(甲种本)中戌对应的是“老羊”,未见有犬。第四位“辰”所对应的动物,原文脱漏,学界一般认为那应是“龙”,而不是犬。(参见《云梦睡地虎11号秦墓出土文物论文集》)可见狗列入十二生肖,与地支戌对应,当是秦汉之后的事了。南宋朱熹在《十二辰诗》最后两句是“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卖猪肉”,隐含犬所对应的是戌时,若对应天干地支纪年则是戌年。

(一)执鼠护门

犬,又叫狗,自古与先民生活密切相关。从近代考古资料可知,狗是人类最先驯化的家畜,狗的远祖是狼与豺。我国在浙江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家狗化石,距今至少有七千年。

除了化石,在甲骨文和青铜铭文上都有关于“犬”字的记载,而在《礼记·曲礼》的疏中,对犬与狗,作了区分:“通而言之,狗犬通名。若分而言之,则大者为犬,小者为狗。”同在《礼记》中还有“凡祭祀,犬曰羹献”的说法,有“士无故,不杀犬豕”的规定,说明在上古,犬曾是先民的重要肉食资源,并且可用以祭祀。到了《说文解字》中,许慎解释道:“犬,狗之有悬蹄者也。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也。”

由于先民对生物的起源与繁衍,缺乏科学的解释,往往依托于神话传说,关于犬也是这样。鱼豢《魏略》说:“高辛氏有老妇,得耳疾,挑之乃得物,大如蚕,妇人盛之以瓠,覆之以盘,俄顷而化为狗,其文五色,因名盘瓠。”而后来这个盘瓠,因征犬戎有功,与公主结婚,使犬族得以繁衍,《后汉书·南蛮传》说: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亲悬爱女为赏,曰:“有能得犬戎将吴将军首者,予黄金千镒,邑万户 。”帝有畜狗,曰盘瓠,闻之逸去,后衔吴将军头来,帝不得已,妻以公主。盘瓠负女,走入南山石室,生六男六女,自相匹配。其后滋蔓,今长沙武陵蛮是也。

这类说法在后来干宝的《搜神记》中,郭璞的《玄中记》中,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直到近代徐珂的《清稗类钞》中,古英的《南巡佳话》等等书中,都有大同小异的记载。现在湘川云贵和两广诸省的苗瑶同胞中,也还有类似的传说。在先民时代,神、人、兽并没有等级森严的界限。黄帝轩辕也曾传说是熊之子孙,大禹娶涂山氏九尾狐,还被视作吉祥之兆。在上古,狗也可能做某个氏族的图腾,自然也可能留下各种有关的神话传说。

在早先,狗最重要的职能是打猎与守门。《穆天子传》中有“天子之狗走百里,执虎豹。”“韩 之人,献天子良犬七十。”可见古代君王十分喜爱养犬打猎,并要群臣上贡。狗同时也是能捕鼠的,《吕氏春秋·士容》中就有这样的一则记载: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藉之买鼠之狗,期年而得,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随着社会的发展,狗的地位越来越低。特别是一些豢养的家狗,在宋代,陆佃在《埤雅》中说:“狗非田犬,亦犬子也。非田犬者,不自搏食,苟食而已。”他认为家狗不能猎取野物为生,只好随主人食而“苟食”,似乎地位不如猎犬。但在《古今注》中说“狗一名黄羊”。在《清异录》中,“狗曰守门使”。苏轼在上神宗书中说:畜犬本以防奸,不以无奸而养不吠之犬。可见畜犬守门防奸也相当重要。其实,家狗、猎犬都是狗,并无本质的区别,也无高下之分。就是近代所训练的“军犬”,也是狗类大家族中的一个支系。

(二)古人宠犬

由于狗特别聪慧而忠于职守,所以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器重,畜狗死了,连孔老夫子也要慎重其事地埋葬,《礼记·檀弓》记载道:

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弊帷不弃,为埋马也;弊盖不弃,为埋狗也。丘也贫,无盖,于其封(当为“窆”)也,亦与之席,无使其首陷焉。

不过,古代的君主还常常因宠爱犬,而过份奢侈。早在春秋时代,景公的一只走狗死了,命令要“外供之棺,内给祭”,晏子前去谏阻。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唐代丘悦的《三国典略》中还有两则记载,一曰:“齐高纬以波斯狗为'赤虎’,仪同逍遥郡君,常于马上设蹬褥以抱之。”一曰:“齐广宁王孝珩,尝畜一犬,守外,人不得趣近。孝珩每射,令其取箭。亦解呼召;左右牵衣而进。”

南齐君主与王侯都宠爱其犬,待遇甚高,且令其呼召,使“左右皆牵衣而进”。至于唐天子李隆基,也是很宠爱小狗的,有一次,他与亲王下棋,还多亏爱犬出马,才使自己摆脱尴尬局面,这在《酉阳杂俎》记载:天宝中,上尝于夏日与亲王棋,贵妃立于局前观之,上数子将输,贵妃放康国 子于坐侧, 子乃上局,局子乱,上大悦。就故事本身而言,李隆基和杨玉环靠狗来搅乱棋局,遮盖输棋的面子,有点近于无赖,但因为发生在天子贵妃身上,似乎也颇有趣。

在《古今诗话》中所写宋太宗赵炅和罗江贡犬的情谊,更是超过现代欧美人与宠物的关系:

淳化中,合州贡罗江犬,甚小而性慧,常驯扰于御榻之前,每坐朝,犬必掉尾先吠,人乃肃然。太宗不豫,犬不食;及上仙,犬号呼涕泗,以至疲瘠。章圣初即位,左右引令前导,鸣吠徘徊,意若不忍。章圣令谕以奉陵,即摇尾饮食如故。诏造大铁笼。施素 置卤簿中行,路见者陨涕。后因以毙。诏以敝盖葬于熙陵之侧。

在《东轩笔录》中,更记载了宋仁宗赵祯以贡犬守护掖庭:“庆历中,卫士有变,震惊宫掖,台官宋禧上言,蜀有罗江狗,赤而尾小者,其警如神,愿养此狗于掖庭,以惊仓卒。时人谓之宋罗江。”

宋徽宗赵佶生于元丰五年(公元一0八二),正值壬戌,是属狗的。朱弁在《曲洧旧闻》记录了这一段因而禁止屠狗的奇闻:

崇宁初,范致虚上言:“十二宫神,狗居戌位,为陛下本命。今京师有以屠狗为业者,宜行禁止。”因降指挥,禁天下养狗。

(三)义犬救主

由于古代的犬在人民生活中作用很大,上至君王将相,下至一般下民,也不论是在危难之时,还是在平时家居之中,都往往要借助犬的力量和技能,在《述异志》中所写的黄耳犬替陆机传递家书,更写得详细具体,令人钦佩:

机羁旅京师,久无家问。因戏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执书驰取消息否?犬摇尾作声应之。机试为书,盛以竹筒,系之犬颈,犬出驿路走向吴,饥则入草噬肉取饱。每经大水,辄依渡者,弭豪掉尾向之。其人怜爱,因呼上船。裁近岸,犬即腾上速去。先到机家,口衔筒作声示之,机家开筒取书看毕,犬又伺人作声,如有所求,其家作答书内笥,后系犬颈。犬既得答,乃驰还洛,计人行程五旬。犬往还裁半月。

陶宗仪在《辍耕录》中所记的犬不但能挽车运粮,而且“悉谙人性”,则又是狗中之特别灵慧的:“高丽以北为别十八华,言连五城也,地极寒,每岁委官给散资粮,每车以四狗挽之,狗悉谙人性,站有狗分例,若克减之,必 其主者至死乃已。”

在古籍中关于慧犬特能的记载也屡见不鲜。在《辛氏三秦记》中,说到白鹿原有个“狗枷堡”,秦襄王时下来一只“天狗”,只要有贼来,“天狗”吠而护之,得使一堡平安。

其实狗和马一样,都十分忠于主人,古今中外都有不少义犬忠主和义犬救主的记载。《南史·张彪传》中写道:

张彪败后,与妻杨氏去城之西山楼子,随从皆离散,惟尝养一犬名黄苍,在彪前后,未曾舍离,乃还入若耶山中,陈文帝遣章昭达领千兵重购之。彪眠未觉,黄苍惊吠,追兵来,便  一人,中喉即死……及彪被害,黄苍号叫彪尸侧,宛转血中,若有哀状,昭达殡彪丧,坟冢既毕,黄苍又俯伏冢间,号叫不肯离。

在《搜神记·卷二十》中所写的李信纯的那只“黑龙”犬,竟为主人而倒毙,后来连太守也知道了,“悯之曰:'犬之报恩甚于人!人不知恩岂如犬乎?’即命具棺椁衣衾葬之。”

而在《续搜神记》中所写广陵杨生的那只狗,不但有义,而且有谋,读起来俨然传奇小说: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养狗甚怜爱,行止与俱。后生饮酒,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冬月野火起,风又猛,狗周走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沾水得著地,火寻过去。生醒方见之。他日又暗行,堕空井中,狗呻吟彻晓,须臾有人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厚报君。”人曰:“以此狗见与,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已死,不得相与。馀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因下头目井,生知其意,乃语路人,以狗相与,人乃出之,击狗而去。后五日,狗夜走归。

(四)狗猛酒酸

狗对主人的忠心有时到了“愚忠”的地步,它们只知维护主人的利益,往往不管主人是对是错,所以有“桀犬吠尧,各为其主”的典故。在《左传·宣公二年》中,晋侯竟用训练有素的恶犬来谋害赵盾,幸好“其右提弥明知之”,“搏而杀之”,使之能得以逃难。

现在民间有句俗语,叫做“狗眼看人”,往往是说狗也会趋炎附势,最爱吠穷人,专咬衣服破旧的人。其实这是它的一种条件反射,并非它能分出人的贵贱贫富。就是对于自己的主人,往往也只认外形,不辨本质,这在《列子·说符》中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黑,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也可能由于狗对自己的守门职责过于认真,往往有替主人帮倒忙的事情发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中就有“狗猛酒酸”的寓言,用以说明在君王左右如果有凶狠的坏人当道,正直的圣者就不敢去辅助他。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邪?”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我国现有犬一百多种,被世界公认的珍稀名犬,有下列九种:

一、中国松狮狗:原产于中国广东,耳小直竖,体健,头部如狮子,体毛浓密如松鼠,舌为蓝色,精灵忠诚,守户、看管、玩赏皆宜。

二、中国狮子狗:原产青藏高原,善勇斗、牢守家,会不声不响地扑咬可疑之人,可作老年人伴侣,在英、日等国特别受欢迎。

三、中国沙皮狗:作为玩赏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国宝,目前世界仅存百余只。毛短而硬,有明显叠皱,头部为河马型,皮似磨光待漆的沙纸,因此得名。状似奇丑而机智忠诚。

四、藏獒:原产于中国西藏,成狗身高七八十厘米,体重八十公斤以上。性情刚毅,神态威猛,助猎、看家,被世人称为“神犬”。

五、北京狮子狗:头部如狮,小巧玲珑,温顺活泼,身价不凡,纯白者竟达数百万美元。

六、西藏狮子狗:以拉萨狮子狗最为名贵。性情开朗,灵敏活泼,善于博得主人宠爱。

七、中国袖狗:小巧玲珑,性情温顺,可笼于衣袖内,据说目前在中国大陆也仅有数只。

八、中国细犬:形象俏丽,性情温和,善抓野兔。

九、北京哈叭狗:胸阔背短,眼大耳大,毛柔软,四肢短,嗅觉灵敏,走路轻巧。

【作者简介】李富轩,湖南邵东人。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从事过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等工作。于华中科技大学退休,现寓居武昌瑜珈山下。著有《竹林七贤》、《中国古代寓言史》等。

绿汀文萃平台微信号  LTWCHJL1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