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粤铭:千年古镇,那棵榕树生气勃勃了850多年

 开心明智 2021-06-13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sdhjl1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作者简介】姜粤铭,邵东县作家协会会员,邵东县新媒体协会副秘书长。作品散见《绿汀文萃》《今日邵东》昭阳文艺》。

走近黄姚

姜粤铭

人的一生不长,仅短短的数十年,而人的爱好却五花八门,有的喜欢钓鱼,有的喜欢“码长城”,我的爱好,则是喜山喜水,追逐风骚。

其实我年轻的时候,并不是那么特别喜欢游山玩水,上班的时候,事务缠身,没有时间;下岗后,时间充沛,却囊中羞涩。若不是伊人一去无音讯,我也不会想到千山万水苦追寻。要不是高铁的便捷,我这次怎么也不会想到来到这藏在深闺人不知的黄姚古镇。

黄姚古镇地处桂林漓江下游,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距离贺州市区40公里,距桂林200公里。素有“诗境家园”之称。这是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发祥于宋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现已被列为广西省级风景名胜区。全镇方圆3.6平方公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既有明清时期岭南风格建筑,又有奇石古榕点缀其间,更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到黄姚古镇的第一眼,就是满满的绿色,树木的浅绿,和远山的深绿,无缝相连。抬眼望去,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只见那嵯峨黛绿的群山,满山蓊郁荫翳的树木与湛蓝辽阔的天空、缥缈的几缕云朵恰好构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画。绿油油的树林,镶嵌千年古镇,小桥流水点缀其间,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绿意径直流淌在心里,空气中夹杂的潮湿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顿觉心旷神怡。

进入古镇,首先闯入眼帘的,是一株庞大的大榕树,号称“龙爪榕”,它因其枝干垂下来形似龙爪而得名,已有850多年的树龄,是黄姚最古老的一颗榕树。古树是在石头中生长,与岩石紧紧相拥,根须没法充分伸展,故又名“石上榕”。而枝干却盘根错节,参天繁茂,伸展至半空,倒影清溪,参差斑驳。枝条向四周展开,纵横交错,如同巨大的绿伞,给人们带来清凉,曝露在空气中的树根,如麻绳般缠绕在一起,悬挂下来,仿佛一条条珠帘,煞是好看。几个老人在树下乘凉,还有几个年轻人在树下写生,很是惬意。心里暗暗地想,若是能在此安度晚年,倒是一个不错的处所,慢悠悠的生活,慢悠悠的山水,可以在大榕树下,慢悠悠地品味清茶,回首流年似水,可以躺在凉椅上,慢慢品味唐韵宋律。当然前提是伊人在侧,不然再美的日子,只怕也会索然寡味。

大树旁边有一条河,河中蒸发出的水气,带着丝丝凉意,让人感觉舒服极了。这些景物构成一幅美丽的画,把我们坐车的疲惫和心中的烦躁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平静。说实话,要不是伊人的一句“我游荡于山水之间”,我也不会如此地想走遍这世间的千山万水,因为千山是你,万水也是你,去程是你,归途也是你,看远山如黛,看余生江海。有你的地方,又怎能少了我呢?

走进了太平门,才感觉是进入了古镇,街道全部是由黑色的石板镶嵌而成,年深日久,已被先人的双足琢磨得漆黑如玉。街道两旁耸立着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大多数房子都还保留着古代的楹联匾额。一直以来都比较喜欢古风建筑,而如今这古建筑越来越少了,每每走在这古街道都似乎走在梦境里,又似乎穿越了一般。

在黄姚,踏着长满青苔的青石小路,抚摸着斑驳的墙壁,仿佛感受到了千年以前的生活气息,一家家充满古城气息的门牌、门上的镂空花纹、带着古画的灯笼,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古城丰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焦躁的心中再一次平静下来。身边的吵吵嚷嚷,也影响不了我们平静的内心。

有一道长廊座落在湖畔,偌大的湖面静悄悄的,没有一点涟漪,长廊对面的亭子倒映在湖中。这时,一只蜻蜓轻点了一下湖面,一圈一圈的水波向外荡开,水中的古亭也摇曳起来,我仿佛看到了古时的人们围在一起欢声笑语的场景。

稍远处那座高大的山峰也倒映水中,它静默着,好像守护着周围的宁静。湖面的侧边有一座桥,站在桥上,不仅能观整个长廊,还能听到树上鸟儿婉转的歌声,身在如此的诗情画意之中,心中真是安逸极了。

走在纵横交错的小路上,不同构造的房屋林立四周,散发古时的清香,一座佛堂隐在其中,虽然门很小,但是里面的佛像却很大。在城市里遇到的各种不快,可以在此倾诉出来,从而释放心中的压力,达到内心的平衡,也可在此求一个心安。

不知你是否读过《雨巷》,“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黄姚的巷子就是这种的。弯曲而又悠长得没有尽头,就宛若一个淘气的孩子带着你在扑朔迷离的地方到处玩转;却又更似一个神秘的古者等待你来探索他的神秘。

在这巷中慢悠悠走着,远远地看见一个撑着红色油纸伞的女子,我心不禁怦然一跳,那身材那侧影不就是我朝思暮想的伊人?我赶紧追了上去,站在那红色油纸伞的前面,仔细一看,差点闹出了笑话,此刻心中难免有些失落,只能呆呆地看着“红色油纸伞女子”渐行渐远。望着远去的背影,不禁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忧愁……”,与《雨巷》中的丁香女子相比,那个“红色油纸伞女子”优雅地走着,哪里有半点忧愁,有的只是满满的幸福。

就这样走走停停,累了就在河边的石头上歇息,看着竹筏船缓缓游过,留下清波在心里,瞧着在水里边洗锄头的老农,我想起了我的父辈们,口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一年下来,也只能混了过一日三餐不愁,哪有余钱去游山玩水?

在黄姚,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土,土得掉渣,古镇没有经过任何修饰,原汁原味,如果你不去刻意想着这是在旅游,你一定会以为你是回到自己的家乡,这就是自己的老院子,那摆在屋外的农具,仿佛就是你用过的,这些农具往往会勾起你藏在心底的回忆,将你带到那久远的年代,那些被尘封多年的人和事就会电影一样,在你脑海里演出来。

街上漫步时,一种坚实、古朴、清凉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与丽江、凤凰等诸多人声鼎沸的古镇相比,黄姚养在深闺人未识,她安静、秀气,淡雅。给我们以深刻的印象。

古镇内的建筑则按九宫八卦阵式布局。房屋多为两层的砖瓦结构,建筑精美,工艺高超。斑驳的砖墙散发着清冷气息,布满着时光留下的痕迹,让人感受到那份岁月静好的温柔;游走在古镇的窄长的小巷,檐角略带沧桑的砖瓦,随风摇曳的灯光,轻打于泛着记忆的青石,倒影些许残烛与孤傲。  

黄姚古镇的石板街,最早铺砌于清顺治年间,全都是工匠用灰黑色的石板镶嵌而成,行走于油亮泛光的青石路上,细数千年历史留下的痕迹,静谧安宁,拥有着无人可打扰的幸福,心中颇感惬意。蜿蜒小路通向未知的远方,让人恍然生出一种隔世之情感,思古之幽情。

古镇的古桥也非常多。带龙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黄姚15座古桥梁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古镇景致的地标。它以青石板为材料,由两个桥拱组成,拱桥呈半月形横跨在新兴街东面的小珠江上。带龙桥可不是个装饰品,除了供行人来往,桥面用腰形铁块连锁的石板还能在发洪水时作分洪之用,因此黄姚历经千年仍完好保存。

带龙桥右岸为见龙祠,累了可坐在石凳上歇息。桥边多怪石嶙峋,眼尖的不妨寻找,乌龟、骆驼和巨蛇每一个都惟妙惟肖,自有传说。

走过带龙桥后,有一条街它被叫做鲤鱼街。鲤鱼位于古镇东面的鲤鱼街路中。古时候,工匠们在铺砌石板街时,遇到了一块突起的天然岩石,于是他们将这块石稍加修饰,凿成了这条长约2尺的鲤鱼,称之为“盘道石鱼”。

在古巷中穿梭后,出永安门,走向莫家大院。旁边的护龙桥很美,只是当时太阳有点晒,我们也就不多逗留。穿过兴宁庙就到莫家大院和司马第。

走进莫家大院,给人第一感觉就是大。据莫氏老人记忆传承,当年建此大宅,光做青石基础就花了五年时间。游人沿姚江边仰视那巨石堆砌的莫家城墙时,无不感叹唏嘘,追思那时光里的过往,感叹先人的智慧与神奇!

司马第是古镇阶梯式建筑的典型代表。这里的“司马”不是姓氏,而是官职,即明朝时的府州通判。司马第建筑分前后两座,屋檐下的苏式彩画,虽色彩朴素淡雅,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彩画多寓意富贵、平安、吉祥。门前的两根石柱为旗栓,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司马第的台阶很有讲究,第一层石阶共七级,寓意七上八下,第二层石阶共三层,寓意连升三级,门槛设为两级,共为十二层台阶,寓意一年十二个月。司马第现在依然是后人的住所,因此只能在门外参观。

游逛在古镇里,行走在青山绿水间,美景都是那么的自然不经刻画,浑然天成,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象。走过家家户户的门前,走在古朴的镇巷,体味当地的生活气息,心里满是轻松自在。外面的世界纷扰繁复,唯独这里犹如世外桃源,安静,让人心安。喜欢这样的时刻,看着每家门前的灯笼,就像有人在等你回家一样,家里的桌上有备好的热茶,桌边坐着等你归家的亲人。

身在浮华的我们,眼中充斥的是五光十色,灯红酒绿。黄姚则不同,来到这里,看到的就是事物纯粹的色彩,本来的样子,不加打磨,不经修饰,但就是很美。取一卷轻宣,挥笔即成诗,洒墨便是画,数不尽的风雅翠秀,看不完古宅水乡。我在想,浮光再潋滟,淌不过流年。纵然岁月如诗,往事如烟,风景如画,青翠绵延,远山如黛。谁能知道,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晃数十年就这样白白流走了。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依然感谢你有缘在我生命中昙花一现。

呆在黄姚的日子里,剪一段流云,裁一缕霞光,深深地刻在心中。伊人不在的日子,也许更应该坚强。俯在小客栈的窗前,临窗静思,凭栏遥望,一叶孤舟,一江秀色。唯美的情怀,温婉的文字,莫名的感伤,心灵中珍藏。雁过无痕,云穿无行,悲喜无由,郁闷无端。风摧残花满地伤,繁华落去尽惆怅,世间悲欢太痴狂,浮云落日也沧桑。

这样的日子,时光变得慵懒而漫长,生命变得美好而淡然。走在黄姚古镇里,明明醒着,却又恍如走进了梦境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