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宏伟:泪洒墓地忆双亲

 开心明智 2021-06-13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sdhjl1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泪洒墓地忆双亲

李宏伟

又是一年清明时。屈指数来,我慈爱的母亲已经去世四十周年,慈祥的父亲也去世六周年了。这些天来,我们兄弟都在忙乎着给双亲立碑事宜,以表怀念。此前,我早就想给二老写一些关于纪念方面的文字,皆因日常琐事而搁浅延误。今天,我们伫立双亲的坟前,一如往年的这个时候。墓地芳草萋萋,菜花芬芳依旧,痛失双亲的滋味那么遥远而又恍然如昨。

我苦命的母亲,说起全是泪。一九七八年腊月二十四日,一个举家团聚的日子,慈爱的母亲撒手人寰,全家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母亲因营养不良,身体极度虚弱,在万家团聚的腊月小年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母亲的遗体被邻里乡亲从床上移放到木门板上的时候。痛失爱妻的父亲欲哭无泪,声嘶力竭地呼喊着母亲的名字。在葬礼的最后时刻,也是在这个我们每年清明节都要来到的地方,外婆以及那些表姐们悲痛欲绝,在母亲的灵柩落下的瞬间,哭喊声撕心裂肺。外婆拼命地用手刨弄着一堆堆黄土,无助地呼喊着母亲的名字。那一幕幕悲伤场景,根植在当时只有三岁多我的脑海,挥之不去。在每年清明节的时候,悲痛如吐绿的草木,萌发出捶胸顿足的新伤。今天,当我们再次踏在双亲墓地,那些心碎的往事,记忆犹新,永生难忘。

小时候,每年的清明,父亲总要领着我们来到母亲的墓地,烧一捆纸钱,燃几柱香,弄些鸡鱼肉祭品,整理完坟圈上的杂草,然后,父亲喃喃自语,要母亲保佑我们好好读书,健康成长,再三鞠躬,作揖,燃放鞭炮。而今,没有了父亲,往事成为无尽追忆。

岁月如梭,我们日渐长大,父亲却慢慢老了,病了。每年的清明,菜豆花开得最艳的时候,我们又领着父亲,带着祭品,来到母亲的墓地,按照往年父亲的示范,也是燃几捆纸钱,点几柱香,摆上祭品祭奠。前几年,父亲病入膏肓,感觉自己时日不多,开始着手寻找自己的墓地。家里地少,父亲提出和母亲合葬一起。墓地前临池塘,后有矮山,左靠公路,右边是父亲耕耘了一辈子的菜地。父亲之所以选择自己长眠这里,一是母亲去世得太早,他感觉自己亏欠母亲太多;二是这里风景旖旎,有他常年耕耘的土地,心里感觉踏实。

2012年6月24日(农历五月初六)零点15分,一个黑色的时刻,时间在刹那间凝聚成永恒。我敬爱的父亲,和病魔顽强拼搏了五年,熬过他人生最后一个端午节,抛下了他为之耕耘了七十多年的土地,舍弃了他至爱的儿孙,摆脱了病痛地折磨,安详地闭上了饱经沧桑的双眼,享年75岁。

父亲是整个家族的荣耀。1937年农历7月21日,父亲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佃户家庭,祖父靠给地主种地换来粮食维持家庭生计。父亲从小就立下雄心壮志,要冲破贫穷地禁锢,走出大山,带领家族过上好日子。16岁那年,凭借自己小时候在私塾学来的知识,独自一人来到一个偏远山区学校,为了把自己的才华奉献出来,改变当地陈旧的教学面貌,立志当上一名人民教师。他找到这所学校的校长,大胆提出自己地教学设想,感动了当地师生,老校长决定将他收留学校。父亲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一年下来,在该校成了一名“全瓜子”,样样健能。在伯父地关照下,将他保送到邵东农校深造。课余,父亲狠抓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苦练本领,反复摸索尝试教学教改方法。次年,考上邵阳师范,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父亲对学生怀有深厚感情,许多学生由他带着同吃同住,使得他桃李满天下。一些功成名就、事业有成者,得知父亲去世的噩耗,不远千里,都亲自前来吊唁。伯父有五个孩子,年纪比我们大,那时我们还未成年,他们正是风华正茂,如日中天。父亲为了感恩伯父地培育之恩,极力举荐,将伯父教书的大儿子推荐到行政部门,几年后,就当上了乡镇党委书记、局长等职务。伯父第二个儿子在农村当了大半辈子村支部书记,父亲鼓励他学习行政管理,把多年积累的农村基层经验发挥出来,报考村干部中的公务员,在父亲地激励下,也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副乡长。父亲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坚持正义,乡村邻里,哪家遇到困难,闹出矛盾,都是他及时出面调解处理,直到双方握手言和才罢休。在当地,父亲的名气大,威望高,德高望重,有口皆碑,是整个家族的荣耀。

父亲是家族凝聚力的核心。父亲顾全大局,不拘小节,为了整个家族能团结一心,自己让步吃亏也无怨无悔。早年,伯父和二叔为了祖父分割财产时结下纠葛,父亲极力调解,并主动自己让出部分财产,感动了两个长兄,使得他们不计前嫌,重归如好。我们这一辈堂兄弟队伍庞大,年龄相差悬殊,一些堂兄成家立业早,兄弟妯娌间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勾心斗角,父亲就召集大家坐拢来开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告诫大家要精诚团结。给我们讲廉颇和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自己内部团结一致,就是铜墙铁壁,外界才能无可侵入,坚不可摧。父亲还告诉我们远亲不如近邻、远水救不了近火的道理。这些事理,在我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根深蒂固,使得后来整个家族间兄弟妯娌、邻里上下往来之间,都能和睦相处,齐心共事。

父亲给我自信,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关键。母亲去世得早,我一直跟随父亲生活,学习方面,小时候除了语文出众,其他成绩平平。父亲给我自尊,在公众场合,每当别人问及我的学业情况,父亲总是夸奖鼓励,给我面子,使我暗地下定决心,努力学习,最终取得好的成绩。父亲写得一手好书法,每当寒暑假,他就买来笔墨纸砚,弄来名家字帖,教我练习书写,每写好一张,都要拿来红笔,给我圈出来几个写得好的字,贴到墙上,给予表扬肯定。乡村邻里哪家有红白喜事,父亲要我尝试出手书写对联,使我很小就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父亲告诉我作文,弄来范文给我阅读,记得五年级的时候,他就勉励我报名参加县里组织的作文比赛,并把平时写得满意的作文投向文学刊物,看到一个个铅字在儿童刊物发表,他的脸上洋溢着丝丝喜悦。参加工作后,父亲鼓励我写作公文,新闻报道,对日后我的人生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看到同龄人个个下海经商,而我拿着仅仅几百块每月的工资,急着打算停薪留职,父亲笑呵呵地安慰我:“傻孩子,你急什么?你还这么年轻,年轻就是本钱,年轻人要积蓄能量,苦练本领,为今后成就事业打下基础”。多年后,我才深谙父亲话语的含义。父亲为人师表,他尊重每一个学生,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对子女,对学生,他都是一样,尊重人格,这也是他日后赢得学生尊重的最重要因素。

父亲白手起家,不等不靠的生活作风使我们受益终身。为了改善住所条件,父亲一生先后砌过4次房子,省吃俭用,过度劳累,是他积劳成疾的重要原因。还在乡村教书的时候,他就下定决心改建住房,那时候条件差,仅靠他36元每月的工资,养家糊口已经很不容易了,拿来砌房子,更是杯水车薪。父亲咬紧牙关,自己动手,能省就省。为了省下运输费,他把一根根大木材从龙山上游河道沿河推到下游,最后积聚在十余米深的老龙潭里,木叠木,沉入潭底。要把那些大木材一根根地弄上来,谈何容易。好在父亲善习水性,一个猛子扎下去,水深处冰凉透骨,硬是他将木材一根根慢慢摸了上来。多年后父亲和我说起这些往事,仍心有余悸。后来的三次砌房,父亲总是亲力亲为,操劳过度,导致身体每况愈下。2005年家乡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洪水把我家浸泡了1.5米多深。在大灾面前,父亲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置自家的受损财产不顾,一方面协助乡政府转移受困群众;一方面为抗洪抢险献计献策。衣裤湿了,手机掉了,他全然不顾。那些日子,父亲奔走在洪灾第一线,人黑了,身体垮了,仍然忙着登记摸底,公平公正地发放救灾物资。灾后,父亲一人忙上走下,没有给政府添一丝麻烦,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自己默默无闻,带领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

父亲为自己想得少,为子女想得多。父亲很爱我们,那种爱,既有母亲的仁慈,也有父亲的严厉。孩提时,我少不更事,偶尔惹弄是非,父亲总是耐心地开导我,使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看到了自己的缺点,我给别人造成的损失,父亲及时掏钱赔偿。刚参加工作时,父亲时刻关注我们的身体。一次深夜,我胃病突发,迷迷糊糊间,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来了,弄来草药,熬好,端到我的床前。这可是他连夜走了几十里山路弄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博大的父爱,总在细微之处体现出来。哥嫂住在市区,父亲为了他们能够吃上免受农药污染的食物,常常不定期地探望,总要带些大米蔬菜等农副产品。我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离家远,又成家不久,儿子刚出生,父亲一个月要来看望好几次,带些肉蛋类、时令菜蔬,每次看着他拖着蹒跚的身体离开,我的心里涌起阵阵酸楚。后来,我举家迁居市区,在父亲有生之年想尽自己的孝道,把老人家接来小住,正逢父亲患尿毒症的最后时期,他肠胃等机能减退,每晚要起来方便好几回。父亲为了不影响我们生活和学习,总是以减轻我们负担为由,硬要求住到乡下老家疗病。2012年端午节前夕,父亲已经病入膏肓,弥留之际,坐立不安,全身疼痛难受。最后两次透析,我摸着枯瘦如柴的父亲躯体,想极力挽救,再一次办理住院手续,他无力地摇头,扼腕叹息,他知道自己不行了,担心自己倒在外面,给儿子添加麻烦。那几天天气很热,我赤膊坐在父亲床前,他抚摸我的肌肤,说这样他心里舒服,踏实,其实我心里知道,那是老人家心里难受,疼痛到了极点,抚摸儿子,是他自我慰藉。弥留之际,还嘱咐我们说他的后事要一切从简。在端午节深夜,老人家匆匆忙忙走了,走得很安详,没有痛苦的表情,给我们留下的是痛彻心扉的悲伤。

父亲是激励我前进的动力源。父亲的形象是高大的,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他不要求我们拥有许多金钱和权利,只要求我们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处世,兢兢业业干事。他淡泊名利,追求真善美。父亲在世时,鼓励我进步,要我拿起笔向党组织撰写入党申请书。我22岁那年,当上了县里最年轻的政协委员,28岁就被评上了中级职称,这一个个小小的荣誉,都是父亲循循善诱,谆谆教诲的结果。父亲在世时身先士卒,造就我们晚辈出人头地的决心。“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孩儿们事业稍有成就,却永远不能尽孝了。父亲,你给孩儿的太多太多,我们回报的却微乎其微,亲恩未报,给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天空飘起了细雨,此刻,我想借俄国作家尤利.沃罗诺夫《死去的人们》这首诗,权当纪念天底下所有去世的双亲。

并不是他们不想

跟我们同声欢唱

只因为死去的人们

不做任何声响

我看不见他们的身影

听不见他们的声息

可是死去的他们

永远

永远和活着的我们在一起

愿父母双亲在九泉之下安息!

2018年清明于昭阳

【作者简介】李宏伟: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某文化部门机关。作品散见于《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辽河》《湖南日报》《湖南教育》《邵阳日报》《邵阳晚报》《邵东作家》《昭阳文艺》等刊物。出版有邵阳文库之《严农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