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录片《照相》观后感

 源源不断 2021-10-06

图片

图片

文 | 彭意华


我跟向哥要了纪录片《照相》的链接,迫不及待的看完,然后又看了一遍!感觉很亲切,本片的语言全都是本地土语,听着就是那么爽,跟看普通话的视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看完后我对农村照相人这个群体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了,以前对这个职业完全没有概念!我的感觉,这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职业,整天骑个摩托车在外面走村串巷,日晒雨淋,风餐露宿,賺的是辛苦钱,而且还是有竞争,某个片区如果去晚了,被别人抢先了,则成功率会大大降低!

图片
片中只说了照一个大相是五十元钱,并没有透露邓朝晖先生大概的月收入或年收入,我的估计,收入大概也只是能养家糊口,发不了财的!照一个相五十元,要照一百个相才有五千,平均每天要有三到四个的业绩才能完得成!估计好的时候能完成,差的时候就不一定了,四五千块的月收入跟外出打工的收入差不多!当然这是我的猜测,也许不止吧!

片中有个镜头,我看了觉得还蛮心疼的,一开始看到他拿一把枝条在水泥马路上清扫,不知道要干嘛?看完才知道是累了,在马路上睡一觉,休息一下!那么硬的路面,也没有垫个东西,躺在上面估计是很难受的!不光难受,而且还很容易受寒!其实可以买个吊床,找两棵树,两头一绑就可以休息了,携带方便还可以避开虫蚁的骚扰!

下到乡村里照相,其实不光是一种商业行为,在现在已经空心化的农村里,年轻人都外出了,剩下的都是些老人家,平日里很难见到人,也很难跟别人说几句话,照相人来了,能说几句话,闲聊一阵,这对老人家来说,其实会有一种心灵上的慰藉,这个是用钱买不来的!

图片
如果没有照相人下乡,某些地方的老人家,要照个遗像,还要跑一趟县城,要花一天的时间,几十元的车费,而且县城里照相馆的费用又不便宜,这样可能几百元就没有了!

我在农村长大的,农村里老人家的心态我很清楚!人一旦进入老年,就要开始准备过老用的四大件,棺材,寿衣,遗像,石灰,以备不时之需!只要这几样东西置办好了,基本上心也定了!所以遗像也算是刚需吧!

但是我看到纪录片里有的老人家却不想照,拒绝,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理由!付不起这五十元钱的可能性是有的,但这种可能性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早几十年前死了人没有遗像是有的,特别是比较年轻就去世了的!

像我父亲1987年因车祸去世时就没有遗像,只能用神位代替!那时家里穷,父亲一辈子也没有照过什么像,只有在他刚结婚那年,过年伯父回老家时,全家人陪着奶奶到县城工农坪的照相馆拍了一张名为跟“妈妈在一起”的合影!

这张合影伯父一直保存着,后来又把父亲的头像单独翻拍了送给我们,我们这才有了很年轻的父亲的遗像!

后来大概是95年放暑假时,我有感于这些照片的重要性,把家里的所有照片都搜罗出来,到蔡和森广场角上的照相馆全都过塑了,又把伯父拿回来的那张父亲的头像放大,配了个镀金相框,做成了正真的遗像!

全部大概花了约二百元钱,结账时照相馆的老板不解,指着遗像问我,这个是你吗?我的相貌是很像父亲的,所以老板才有此一问!我花了些口舌跟老板做了解释,他才释然!

后来这个父亲的遗像却并没有放上过我老家的神台,而是挂在堂屋的墙上!妈妈说这个遗像太年轻了,不适宜放在神台上,难得跟人解释!后来妈妈去邵阳我弟弟家里住,把这个遗像也带去了邵阳,也没有挂在墙上,而是放在柜子里,父亲阴生时才拿出来祭祀,祭祀完了再放回柜子里!

图片
片中邓先生问一个老人家,当地人去世一般安葬在什么地方,老人家回答说只能葬自己家的地里,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地,当然是不能葬别人家的地里的!农村老人除了关心上述的四大件之外,其实更注重的一个问题是安葬在何处,每个人都希望埋到一处风水宝地!

按照传统习俗,阳宅的风水一般只管住在里面的人的好坏,而阴宅的风水管的却是子孙后代的好坏!湖南人普遍都比较迷信,对阴宅的风水相当的重视!湖南山水多,风水好的地方多了去了!我认为湖南近代出那么多人才,跟重视阴宅风水是不无关系的!

图片
综合来说,农村的老人家,对自己的身后事,只有两个愿望,一是有一个体面的,热闹的丧礼!再就是能葬一处风水宝地,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兴旺发达!

去年因疫情的关系,我没有回老家过年,今年清明节时才回去一趟!回上海前去邵阳看望了母亲!因时间的关系,跟母亲在一起只有几个小时,吃了一顿饭,吃完饭后我举起手机,打开摄像头,对着母亲的头!母亲一下就反应过来了,说等一下,随即换了件衣服,梳了梳头。拍了几张,看了觉得不满意!又拍了几张,勉强觉得可以了!

我随手就发了一张照片给姐姐,马上就收到了她的回复,说不好看,一定要去专业的照相馆拍才可以!我当然知道照相馆拍得好看,但是先拍几张备着总比没有好吧!

拍完后跟母亲聊天,聊着聊着话题就又聊到了身后事上面了!这个是永恒的主题,每次见面的必聊话题!老人家的思想很传统,都希望能落叶归根,都希望土葬,入土为安!可是在大城市里生活,要实现这个愿望有着现实的难度!从方便性来说当然是火化比较方便!为此母亲想了很多种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我只能安慰她,办法总比困难多。聊到后面母亲总是哈哈一笑,自嘲想多了,随它去!

图片
现代社会,像我母亲这样的农村老人,随子女到城市里住的,这个群体其实还蛮大的!他们的养老及后事问题,其实也需要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服务老人!他们这一代人,不容易!用片中那位老人的话说,我们这一代人,苦了一世!

感谢向哥和邓先生,让我们享受到这场视觉盛宴!让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入到农村老人身上!

另,邓先生长年在农村跑,会接触到很多的人物及故事,这些都是很好的乡土文学素材,建议好好整理写出来,用文字把这个时代记录下来,更有意义!

不过瘾,又看了一遍!
2021-07-18
作者:彭意华,男,1975年生,双峰梓门桥镇茶亭村人。湖南大学毕业,目前旅居上海,传统文化爱好者,业余时间喜欢写写文章,练练书法

主编 龚向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