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干部话当年7】刘金廷:建人民公社 办公共食堂

 开心明智 2021-06-13

建人民公社

办公共食堂

刘金廷

宁丕成同志被扫回老家劳动改造以后,一九五八年四月,县委派李德发同志任堡面前乡党委书记,曾再生同志任副书记。李书记到任,我没有驻点的任务,专门为党委当参谋。

一九五八年三月底,中共邵东县委召开第二届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了《一九五八年生产大跃进规划》和《组织一九五八年生产大跃进》的决议。李书记认真贯彻执行县委的决议,采取有力措施,一手抓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一手抓各项生产。为了把县委的决议直接贯彻到广大党员、干部和社员群众,鼓足干劲,掀起生产大跃进的热潮,决定召开全乡群众大会。农历三月一个月光通明的夜晚,来自全乡各地的两千多人,在堡面前街拱桥下面的沙滩(四九年洪水冲毁的一片稻田尚未恢复,约十来亩)上集合开会,李书记站在临时搭设的主席台上,宣讲县委的决议精神,本乡的大跃进计划、措施和行动安排。他气势磅礴,精神抖擞,洪亮的嗓音,铿锵的声调,在堡面前垅町里回荡,震动与会人员的心胸!会议从夜晚九点开始,到十点多钟结束,最远的大羊、新元、八一、双联、永桂等地有十多里路程,大家不愁辛苦,情绪饱满,士气高涨,兴奋而归。

由于领导得法,措施有力,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加上天公相助,风调雨润,一九五八年获得了史无前列的农业大丰收!

一九五八年八月初,毛主席视察了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接着党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在全国普遍建立政社合一,工农商学兵合一的人民公社。八月底,邵东县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两市塘人民公社,县委决定十月份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随之,五十六个乡镇改体为十七个人民公社。

毛荷殿人民公社由毛荷殿、堡面前、荷公殿三个乡、五十六个高级社组成,公社机关设在毛荷殿街上原区公所机关。九月开始建社筹备工作,我随之从堡面前调到毛荷殿。公社设党委办公室,主任蒋志成、副主任吕夏云、秘书刘金廷、统计姚作荣。办公室一班人负责公社成立大会的筹备工作。在白鹿学校中山堂前面的大操坪搭建一个主席台,横标“毛荷殿人民公社成立大会”,对联:“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两句标语口号。台上悬挂着毛主席像,摆着一个八仙桌,十几条双人凳。会场南北两大出入口扎拱门,同主席台一样,用柏树枝、纸花、纸绣球装点,可谓隆重!

十月一日上午十时许,开会的人群高举红旗,耍龙灯,舞狮子,锣鼓齐鸣,铳炮喧天,每个高级社用抬箱抬着各家各户的《土地管业证》(管业证交公社,表示土地变为公社所有)涌进会场。一万多人挤满了操坪,场内秩序井然。大会由公社党委副书记李德发主持,党委书记金积福作报告。他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描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宣讲人民公社的性质、体制、经营管理方式等内容,最后他说:“从今天起,所有田、土、山、水,耕牛、农具,社办企业,粮食、资金等一切资产全部归人民公社所有,物资由公社统一使用,收益由公社统一分配,劳力由公社统一调度。马上办起公共食堂,粮食由公社供给,全民呷大锅饭,发挥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

公社机构庞大,人员众多。公社党委七个正副书记,书记金积福,一副书记李德发,二副书记刘明远,三副书记曾再生,四副书记周伯魁,五副书记刘阳生,副书记刘蔚起。党委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武装部。公社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德发,一副主任刘阳生、二副主任孙龙生。下设办公室、农业、财经、商业、工业、民政、公安、文教、卫生等部。群众团体有共青团、妇联。国家干部三十多人,集体干部二十多人。二级机构有农、林、水、文化、畜牧等站和企业办、多种经办等单位,供销社独家经营商业,营业所和信用社统管金融,粮食站统管粮食,食品站经营肉、蛋、鱼、禽。初办的公社机关兴旺繁忙。

公社下设十七个大队和一个农科站。大队设党总支委员会,总支书和大队长都由国家干部担任,副职和一般干部从高级社的主要干部中择优选用。大队下设九十二个中队,中队下设五百五十个小队。

公社党委办公室分工我负责收集工作情况,每周向公社党委和县委办公室综合汇报一次,向各大队通报好坏典型经验教训。情况来源:各大队秘书每周电话汇报一次,参加公社各种会议听取汇报,自己下去调查。白天收集情况,晚上综合整理,编写工作简报,印发社队干部;好的典型写成新闻稿纸投向报社。每天超负荷工作,半夜过后才能休息,三分之一的夜晚写作通宵达旦,浑身是劲。

各方面情况反映,社队各级机构设置、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都比较顺利。建立公共食堂十分艰难。开始宣传,办公共食堂,消灭贫富差距,大家共同富裕;实行公社供给制,出工不计酬,呷饭不要钱,呷到头发白牙齿缺。这种宣传大多数社员反感。他们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家大要分,不分必败;过去一根血脉的人尚且不能长期大合龙,现在五门杂姓几十户伙为一家,只有害处,没有好处。思想抵触,这是第一大难题。社员家里的粮食、菜蔬、家畜家禽收归食堂,除了极少数贫困户外,各家都坚决反对,以往的交易,斤两计较,分文必争,如今食堂收集物资各家各户的数量质量差距几倍甚至几十倍,自己用血汗换来的劳动成果,不愿让给别人,这是第二大难题。农民居住分散,尤其是小山冲里,户与户相距几里路程,一日三餐往返食堂呷饭,好不方便;特别是老弱病残更为艰难,有些人要寻短见,免受其苦,这是第三大难题。建立公共食堂,不准各户开火,鼎罐锅子全部收集。食堂没有热水供应,没有公共澡堂,社员洗澡成了大问题,这是第四大难题。此外还有不少困难。面对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公社党委下定决心,采取强硬措施加以解决。公社、大队干部分头包干,下去组织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带头加入食堂,率先交出应交食堂的物资,自家停止开火。组织专业队伍到各户做思想工作,做通一户,收集一户的物资,争取多数户解决问题。对少数顽固户实行强制手段。到十月底,全社建起了五百五十个公共食堂,实现了每个小队一个食堂。食堂规模,一般二十户左右,最大的三十户左右,最小的十户左右。

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公共食堂化。农民除了穿的衣服,盖的被铺、住的房屋和日用家具归个人所有之外,一切都归公社所有。农民家庭没有副业、养殖业、小商小贩等活动。人人端着食堂的碗,个个都归队长管,劳动力没有自由可言。有人说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迈出了步伐。

点我

一个充满能量与智慧的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