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牛:【吾心深远处·系列之十九】湖南邵阳新河西 山水温柔好人家

 开心明智 2021-06-13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作者简介】司马牛:湖南邵东牛马司人,祖籍江西丰城。现供职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

湖南邵阳新河西

山水温柔好人家

司马牛

 【点睛】他慢条斯理地说:“这雾好,干净,每天在这里吸一吸就等于洗肺,一天神清气爽。”他接着神秘地告诉我:“这叫平流雾,延年益寿,也只有我们这儿才有。”

到湖南邵阳游玩过的人,准会记得当地一句话:“宝庆无景致,逆流八十里”。它描述的是中国地理个案:大凡“一江春水向东流”,而邵阳的母亲河邵水自出源头后却逶逶迤迤向西逆流八十里后汇入资江直下洞庭,沿河留下美景无数。

邵水河,千百年来是邵东人进出“宝庆府”的黄金水道。虽然现代交通取代了她当年的航运功能,但诸多故事与传奇,仍被粼粼波光与沿岸风信流传到了四面八方……

飞驰的水轮会唱歌

河西新村,顾名思义,就是位于这一河美景西岸的一个新农村。该村由原邵东县魏家桥镇平和、包留、抬头三村合一,现有35个村民小组1060户3768人。

从河西新村村部步行两公里就到该村包留片灰仓坝,两岸青山夹一河碧水,呼吸之间满是江南水乡的芬芳。远望邵水河,波平浪静,已不见当年帆樯云集,百舸争流。这其间于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灰仓坝水电站3台年发电量约150万度的水轮发电机组,给河西新村村级集体经济“强基固本”演绎了一首温馨的歌谣。

“除去一切正常开支,现在这个水电站每年可为我村村级集体经济创收20万元左右。”河西新村党总支书记谷利贤告诉记者。而这20万元的背后,却蕴藏着河西新村村支两委力排众议、着力保护和科学经营水电站的一段难忘故事。

灰仓坝水电站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由于年代久远,机械严重老化,几乎不能正常发电。至2011年,该发电站还处于亏损之中。包留片群众认为该电站既然如此不景气,倒不如将它“租”出去或者“包”出去,甩掉“包袱”搞两个现钱,免得拖累整个新村的经济形势。在这种境况下,村支两委只得召开党员大会征求意见,部分党员、干部也认为“租”出去或“包”出去为好。但村支两委认为,这是一个老村办企业,对地方是有感情的,只要将经营模式加以规范完善,将设备和厂房加以维修和更换,水电站还是有赚头的。重重压力和众多异议之下,该村毅然成立了“邵东县包留发电站股份有限公司”,由村主任李祠学担任董事长,改变以往经营模式,与电网公司签订了并网收购合同,并招聘了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技术熟练、工作责任心强的、身体健康的员工,将他们的工资待遇按发电量提成发放。由于管理得当、经营有方,一年下来,该电站不仅还清了所有欠账,转而开始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增效。尝到了甜头也看见了前景,2016年,该村村支两委极力向上级争取到近300万资金更新了三台机组,并于2017年年初改建了厂房。如今,这个水电站每年总收入可达50余万元,加上光伏发电近4万元和土地流转近1万元的收入,河西新村每年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将近55万余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有了“活水”,水轮机才得以日夜飞驰;因为有了水电站等扎实的集体经济收入的“活水”,河西新村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

“现在,我村包留片每户用电均由村里补助3毛钱每度,村民的医保除了国家补助外,其余全部由村里买单。”包留片30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现代家用电器,其中50%以上人家都安装了空调。“明年我们还想组织包留片60岁以上老人到韶山和花明楼旅游一次,大革命时代他们出工出力建电站很是辛苦。这些开支全由村里负责,如果80岁以上老人不想去,我们将补发1千元每人。”河西新村村主任李祠学表示。

活络的能人会引路

“今年的收入还可以子。”细数着刚从邵东县鑫龙农机专业合作社领到的3000元钱,村民李国平喜形于色。他是邵东县鑫龙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聘请的一名员工,负责该合作社日常田间管理。

邵东县鑫龙农机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张上忠是邵东县赫赫有名的种粮大户,近年来投资近200余万元购置了专业农机设备并流转了河西新村450余亩良田耕作,可年产优质稻500吨左右。去年,他又流转了该村280余亩山地新建了一个高质油茶基地。

“农忙时节,每天要请50到60个人来帮忙做事,农闲时节每天至少也要请15个人左右帮忙做田间日常管理。”张上忠说。

张上忠所说的帮忙做事的人基本上是本地50岁以上的农事“老把式”,没有更多手艺,也不再适合外出打工。但他们在鑫龙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帮忙做事”的日工资在100元到150元左右。李国平每年在合作社可领到近2万元的劳务费,其他人员最少也可以得到5千元左右的薪酬。

“在河西新村,像鑫龙这样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有6家,如陈多民的多幸种植专业合作社、何志新的邵东县新中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我们村的专业合作社已有15家,还有李永红、何田生、姚需要等养殖专业合作社6家;侯星明等苗圃蔬菜专业合作社3家。”谷利贤如数家珍。

李永红1982年代出生,是河西新村的预备党员和后备干部,几年前流转了本村10多亩地,建造了邵阳市规模最大的“珍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目前存栏山鸡6000多羽、野鸭800多羽、大雁200多羽、孔雀100多羽,他的合作社需常年聘请多名村民进行日常照看和管理;河西新村支部委员伍建军,搞了个温馨装饰有限公司,20多名员工大多是本村人,每人年均收入约有5万元……

“这些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头脑活络的能干人,在拓宽河西新村农民增收渠道、走多元致富之路、引领村民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只有农村、农民真正富裕了,我们的乡村才能全面振兴。”魏家桥镇党委书记李水平认为。

贫困的山乡焕新颜

是的,只有农村、农民真正富裕了,我们的乡村才能全面振兴。

“平和和难平,呷水挑死人;抬头头难抬,天天换轮胎。”这是多年来一直流传在当地的两句“玩笑话”,指的是河西新村平和片、抬头片从前的窘境:一是饮水困难,全靠挑水和自家打井过日子;二是道路与相邻县、镇没有接通,交通出行极不方便。2016前,平和片通双清区邢家村主道还是一条3米宽的土路,一到下雨天,车子根本无法通行,需绕道1.7公里;平和片五组到牛马司镇封江村只有500米的距离,而这个“断头路”让简单的走亲访友至少需绕道5公里。

合村以后,河西新村村支两委多次向有关部门反应这些情况,主动争取资金,并对本村在外经商办厂的老板利用发请帖、上门、开座谈会的方式募捐赞助,于2017年冬季将两条路全部拉通。如今,该村村组公路90%已硬化,80%农户有了小车、摩托车,饮水实现了全覆盖。2017年新建了300平方的村级活动场所,2018年年中还新建了70平方的卫生室。全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是76户195人,至今未脱贫只有30户,50人,贫困发生率1.38%,2018年村整村脱贫退出。同时,村里还设置了奖学助学基金,凡考上985的学子每人奖励1万元,凡考上211的学子每人奖励5千元;在扶贫济困上,天灾人祸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特困户每年可获得3到5千元的周济,一般贫困户每年可获得1到2千元的周济;年满70岁以上老人可获得50元左右物质慰问。这一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发挥了极大作用。该村也正悄然从一个省级贫困村“蝶变”成院落园林化、农田林网化、生活现代化、邻里亲人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温润的山水好“钱”景

近年来,河西新村在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基础上,不断引进和发展壮大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助推乡村振兴。期间,同时孕育了具有光荣传统、富有时代特色、群众广泛参与的“新河西文明”。

湖南魏源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刘亚林是从河西新村走出来的知名实业家,从2008年开始,他将家乡的孤寡老人、五保户、特困群众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每年至少开支10万余元对他们进行慰问与帮扶,近年来还捐赠上百万元支持家乡架桥修路、安装太阳能路灯以及村支两委办公楼建设。火热的爱心与敦厚的孝道,2016年,他家获得“湖南省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在河西新村,像刘亚林这样致富不忘桑梓的爱心人士还有很多,伍建军、张立军、侯星明……他们不仅每年出资参与村里的公益慈善孝老爱幼活动、引领乡村文明,还着手帮扶贫困人口脱贫本康: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太柏与老婆一起被安排到座落在本村的邵东县中南锻压工具制造有限公司做工,两人月收入3000元-4000元,于2016年脱贫。近年,7个贫困户被安排在该公司做工,实现稳定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何更强在大家的帮扶下,养了8亩水面的鱼,种植蔬菜4亩,年收入约3万元,也将脱贫。

“我们公司准备规划设计搞一个田园综合体,让更多的村民入股合作,依靠邵水河独特的资源禀赋,打造河西新村沿河风光带,让游客到这里来更多的体验农事风俗,体验乡村生活,让他们到山上摘水果、挖竹笋、看牛放羊,到河里捕鱼捉泥鳅,到田里插秧掰玉米。再建一个老年康养中心,让城里人也羡慕我们河西新村的美好生活。”提及支持家乡未来文旅产业的开发,刘亚林侃侃而谈。

这是一个企业家的愿景,也将是河西新村未来某个时段的印象写意。因为每到春暖花开或秋果累累时节,交通便利的河西新村总会迎来大批邵阳、邵东市民前来游玩买“土”货,有的还会住上几天。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田园让这里的乡村旅居、康养体验模式潜力渐显。

“绿色的方块粮田、成片的蔬菜大棚、诱人的果园池塘、舒适的农家小院……我们河西新村不仅要打造乡村旅游胜地,还要打造邵东县乃至邵阳市的乡村'创业孵化基地’”。谷利贤对于河西新村未来的规划与“钱”景,溢满豪情。

清晨,薄雾在邵水河上飘浮。河西的“百亩大坵”也被薄雾笼罩着,只露出点点青峰,虎踞龙盘的轮廓,大有水墨画的神韵。伴随这清甜的景致,满眼的绿让隆冬时节的河西新村显得宁静而不萧瑟。平和片的刘继兴老人惬意的眯着眼,把随身听的音量调到最佳,跟拍哼唱着花鼓戏。温润的山水养育了河西新村人温润的性格,他慢条斯理地说:“这雾好,干净,每天在这里吸一吸就等于洗肺,一天神清气爽。”他接着神秘地告诉我:“这叫平流雾,延年益寿,也只有我们这儿才有。”

感兴趣请点——

为何家中挂字画的非富即贵?

何俊良:恭贺刘贱林武师九十大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