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风山的那口古井/李经玉

 开心明智 2021-06-13

清风山的那口古井

李经玉

这是一口乡下普通的水井,极其简单,极其平常。

处牛形山脚下,木鱼塘池畔。肚盘大小,五尺见方,岩石作底,垒石为框。井沿挂滿水珠,晶莹透亮,阳光倒映,闪闪发亮。井后竹树掩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幽邃悄怆。涓涓细流,从井底岩层渗出,日夜不息,汇聚成泉。水静时,清澈见底,青的是苔藓,白的是石沙,摇尾的是鱼,长须的是虾。风起时,微波荡漾,井底晃动,苔丝摇曳。偶尔飘进几片落叶,如舟如筏,似摇似划。

皓月当空,井月辉映,自古嫦娥天上居,今夜缘何到井氹。妙趣横生,胜境天堂。晨曦初露,吱咯吱咯声伴随脚步由远及近。来到山脚,井旁。夕阳西下,轰隆轰隆声追随车轮由近到远,走向邵东,邵阳。朝朝暮暮,月月年年,家乡的古井,默默奉献,一如既往,与世无争,静静流淌。历千秋风雨洗礼,经百载岁月苍桑。

这是一口古老的水井。

何人开挖?起始哪年?爷爷的爷爷,尚且不知其详。只有流下的两个传说,到底属于哪样?一说青牛下凡,留下这乳汁奶水,玉液琼浆。井后之山叫牛形山,此井恰处牛腹之下,两股之间,鬼斧神工,恰到好处。虽是传说,却非想像。二说僧人开挖。有物有证,决非乱讲。从木鱼塘侧,拾级而上(50年代,一路石板上百几十级,现无存),一处平地,四亩见方。那是古建筑遗址,古刹庵堂。从五十年代我们亲眼见到的牛形山下堆积如山的残瓦碎片(那时我们叫下头山,六十年代初,我院子人开垦成一条条很窄的梯土,后收归集体,现已成沪昆高速公路路基)和庵堂园遗址大小,可以推测出当时的庵堂,规模宏大,香火兴旺。屋宇严整,庙宇轩昂。暮钟晨鼓,鸟语花香。于是僧人们,傍水依山,叩石垦壤,挖下此井,千古流芳。从木鱼山(七十年代初,我们见到三五棺不知名的僧人墓,有碑三二块,生产队修晒谷坪时挖掉了),庵堂园这古老的名字,仿佛看到当年僧人取水景象,三二个僧人,肩挑手提,拾级而上,朝沐晨风,晚映夕阳。估摸是一夜大火,满天红光,庵宇毁损,烧过精光,一片废墟,剩下残片碎瓦,留下千古惆怅。或可因牛形山对面的古油榨(榨油的地方,现下面有口大塘,叫油铺塘,至今养鱼浇地),千锤万榨,压断了龙脉,震坏了庵堂,从而香火断绝,僧众消亡。唯有这口水井,得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散发着无穷的生命气息,哺育着方围一代又一代祖辈老乡,万古长青,源远流长。

这是一口神秘的水井。

清风山水井,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先前老院子出了个太学生,族谱记载,闾邻名扬。五十年代新院子出了个飞行员,衔至大校,蓝天卫士,军中大梁(现椿萱并茂,八十多岁)。昨日里这里走出两杂细伢子,一个上海交大就读,一个新加坡国大留洋。虽不是出类拔萃,超乎寻常,但对生长在这山冲里的父母而言,也算喜事一桩,自然是眉开眼笑,欣喜非常。现如今,这里的帅哥美女,上昆明,下京杭,走湖北,闯南疆,搞房产,办工厂,做生意,经网商,个个做得风生水起,事业蒸蒸日上。大展宏图,再铸辉煌,已不是梦想。就连娶进来的嫂嫂,嫁出的姑娘,也是个个水灵,人人漂亮。请别忘记,这些都有赖于清风山井水滋养。

清风山井水能生津解渴,是妙药神汤。

这里的人(七八十年代,开水极小有人烧,别说茶,家家清一色喝井水)不喜喝茶,茶即是水,水即是茶,既可生津止渴,又可防病治恙。七十年代,开山造田,大干快上,工地上,人声鼎沸,笑语喧嚷。挑一担清风山井水,配一个竹筒小瓢,这便是对社员们的犒赏。当歇肩哨声一响,争先者舀一瓢井水,口一张,头一仰,咕咚咕咚,沁人心脾,说不出的甘甜,道不尽的凉爽。接下来,如此这般。一阵飘声水响,桶底朝天,喝个精光。一瓢水下肚,解除了疲乏,增加了营养。稍息过后,劳动的号子再次吹响。这其中蕴藏着清风山井水无尽的力量。偶尔有人夏天中暑,唱一碗井水,歇一阵清凉。暑气顿消,神清气爽。

清风山井水还是防癌神汤。

请看事实,绝非信口雌黄。癌症,人人害怕,个个恐慌。然而清风山水井周围几个院子,总人口不下三两百,自打人们知道癌症疾病名字之日起,至今没有发现有人因癌症死亡。更有甚者,有寿享耋耄之年的老者,准备了几次后事,打扫了几次坪场,居然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多活了三五个春秋,平添了四五年时光。还有位检测报告说是肺癌疑似患者,八十多岁,自己扮蛮回家。放弃治疗。不知是医生看病走眼,还是常年饮食清风山井水神汤。居然逃脱癌病魔掌,至今活在世上,尚且精神焕发,满面红光。三兴组八十余号人口,八十岁以上的竟有七八人。个个体健身康。这就是清风山井水神奇奧妙的地方。

清风山水确实好,此话不胫而走,传遍全村上下,四周八方。(洗衣拖地用自来水,烧茶做饭用此井水,是本村八成家庭用水模式,经常有外来人用小车装水,本地在外经商的,经常回家装水饮用)。近的邵东,远的邵阳,时不时开车返乡,装的是井水,怀的是希望。或朋友,或街坊,带着惊奇,怀着健康,从十里八乡,到此造访。鱼塘池边,清风山井旁,平添新的风光。朝夕之间,煕来攘往,肩挑手提,马驼车装。铁皮桶,塑料桶,七上八下,叮叮咚咚,泼泼洒洒。头顶蓝天如洗,看朗朗晴空,眼观绿树满山,品淡淡花香。高高兴兴匆匆来,愉愉快快姗姗而往。

这是一口传承中华文明美德的古井。

记得小时候,新院子五爷,白发苍苍,常年在井边扫除树叶,清理泥浆,每逢初一十五,东边刚刚发亮,便来到井边焚纸烧香,还时不时地捉来雄鸡,祭拜井神,祷告上苍,愿此邦丁财兴旺。五爷走了,三爷继续,三爷走了,大爷跟上,一代一代传承,一代一代跟上。一代代这样的人,默默无闻,造福一方。井边草长了,要割。路塌了,要砌,叶落了,要捞。井淤了,要洗。在这里,只是小事一桩。古井曾历二次修缮,耗资上千,不用宣传,不用劝讲,有力者出力,无力者解囊,振臂一呼,古井变样。播仁种德,乐善好施,这是对青风山古井精神的诠释和褒奖。上善若水,谱写着清风山古井今天新的篇章。

2019年季春

【作者简介】李经玉,邵东县牛马司镇光荣村人,退休教师,喜好文学,曾获《江南传媒》首届乡村诗歌赛佳作奖,其诗词多见于《江南传媒》,在《绿汀文萃》上也曾发表过文章。

顾   问:钟石山

主   编:何俊良  13517392853

邮   箱:203666763@qq.com

副主编朱亮辉 13973596834

邮  箱:917704141@qq.com

副主编:刘海辉 13337295073

邮   箱:895236831@qq.com

编辑部:湖南省邵东县红土岭

              派出所文体路侧对面

              后侧门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