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作成:杀年猪

 开心明智 2021-06-13

杀年猪

苏作成

进了腊月门,年猪吓掉魂。

如今,故乡杀年猪的少了。在过去,杀年猪却是一件大事;记得小年前,我们那里就有好多的家庭都会杀年猪。

杀年猪意味着一个家庭在一年中的收获和期盼。把一头猪养大,喂肥,一般要一年左右。条件好的家庭,也只在“催肥”的阶段才舍得给猪喂点粮食,平时喂的都是青草或切碎的干红薯藤煮成的猪潲,拌入谷糠、麦麸一类。所以,那猪都是自然长成的,猪肉的味道就格外地香呢。

我家也喂过年猪。父亲当时在煤矿上班,每天下班回来,还要帮母亲切猪草。切好,就到杂屋烧柴火煮潲。

喂一头猪需要很多猪潲。每天的淘米、刷锅和洗碗水都掺到了猪潲里。家里有一条猪,洗涮的汤汤水水就不会浪费。但喂猪却很辛苦,一年三百多天,每天要端潲盆三次,还得给猪栏添换垫栏的稻草。那时,一家能杀一头猪,就意味着一笔很大的收入,往往会用这笔钱交孩子的学费,给家人买衣服。

杀年猪时,要请四五个壮劳力帮忙捉猪。有时出手不快,猪就会满院子跑。一次,猪跑到竹林里,好久才将它捉住。父亲还拿了一块大板子,拦着,让它无法退回。渐渐地,大家齐动手,才将它赶回庭院。

院子里,两条宽板凳已挨着摆好,地上放了接血的盆。杀猪匠准备好刀具,系上围布。壮劳力们上前,二个人负责捏耳朵往前拉,二个则按着猪屁股往前推,一旦猪被拉到木盆旁,大家齐喊“一二三”,七手八脚就把猪抬上宽板凳,侧着摁住。杀猪匠操起尖刀,喊一声“按住啊!”早一刀刺入猪的喉咙。猪的嚎叫声时起时伏,声音慢慢变弱,直至消失。

在坪里,刨猪毛的水早用大铁锅烧好。将猪抬入大木桶里,倒入开水,舀开水淋,迅速将猪毛刨净。杀猪匠在猪的后腿上割一小口,用一铁钎戳进去,上下通一通,就用嘴使劲吹,直到把猪吹得滚瓜溜圆,用线将口子扎好。然后将猪背贴着梯子用钩子钩到梯子上,大家齐用力将已钩了猪在上面的梯子,斜竖到一面墙上。再由杀猪匠开膛,将下水取出。砍成两边,放上案板。再一块一块地卸肉。母亲说要留哪些就留哪些。剩下的,就由没有杀年猪的邻里买了去。

杀年猪是故乡的传统年俗。有一民谣“小孩小孩你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这充分反映了在物质缺乏的岁月里,人们是多么地盼望着杀年猪,因为那样才能吃一顿饱肉。

年猪杀过,虽说不办酒宴,但父亲会叫上亲属、左邻右舍和帮忙杀年猪的壮劳力,热热闹闹地吃一顿,热热的米酒,喷香的猪肉,大家抡起筷子,大吃一通。现在回想起来,那种纯朴的乡情和亲情,是多么地浓烈啊。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邵东市作家协会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