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甯建新:清明时节思绪乱

 开心明智 2021-06-13

清明时节思绪乱

甯建新

又是一年清明时,毫无头绪写下如下文字,又散又乱,像精神病人的痴语幻言满嘴跑火车,更像坟地里星星点点五色杂呈的花,显得杂乱无章,无所谓艳、无所谓香,在阳光下,霏雨里、微风中悄悄地开,慢慢地谢。

清明时节,人们去先人的坟头上插纸花塑料花,其实坟山里这里那里早已开出了一丛一丛的花,有粉红的映山红,金黄的老虫花,(映山红和老虫花形状一样,性质不同,映山红可以生吃,味道酸爽,而老虫花有毒)。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花。这些都是躺在山里的先辈们摆设出来装饰他们家园的,后辈们去扫莫时,他们还会组织各种鸟儿合唱。所以家族组成大部队扫墓时,一定要带上些孩子,让先辈们感受孩子们带给的蓬勃生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家扫各家的墓,裁几条二尺来长,寸把宽的纸辫子,顺便剁一根柴棍子,将几条纸辫子系在柴棍子尖尖,插在坟头,春风吹来,纸辩子舞动起来,像附上了先人的灵魂。然后点燃一贴钱纸,放响一挂鞭炮,虔诚地作揖祭拜。如果坟堆有些瘪了,就在周围挖些土培上去,再去祭扫另一座坟。
进入八十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宗族意识满血复合,各姓氏置办彩旗,锣鼓、甚至龙,彩旗大小有十来面,宁姓的绣着“甯”,陈姓的绣着“陳”,刘姓的绣着“劉”........清明节时,一大房的老老少少组织起来,打着彩旗,顶着龙,敲锣打鼓,浩浩荡荡热热闹闹去坟山扫墓。一时间各姓氏之间争奇斗艳,不仅如此,同姓中各大房中也暗中较劲,比哪房人多,哪房人出的好。各姓氏、各房头兴办清明会,办清明饭。由各房头中当官的、发财的优秀人士轮流出钱,各户户主赴会参加扫墓和吃饭。人多的房头办一次清明会要花费几千元钱。有些人数不多的小房头在办了几年清明会后,因为各种原因偃旗息鼓了。有的房头还在一年一年坚持。这种聚会,加强了宗亲之间的情感交流及责任感,增强了宗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先年的新坟要在“五戊”之前扫,不在团体祭扫之列。

我们齐郡莲邵甯氏于元顺帝迁邵阳,始祖道可公,住今邵东市灵光殿镇台上屋。其妻陈氏,出殡时突遇狂风暴雨,众人寸步难行,不得已半路停棺,四散躲雨。待风住雨停,众人回到停棺处,却见无数蚂蚁衔土将棺材掩埋过半,众人只得就地取穴成坟,从此齐郡莲邵甯氏兴旺发达,枝繁叶茂。甯母陈氏太婆墓成了齐郡莲邵甯氏的图腾,每年都有隆回、邵东等地的宗亲组团祭扫,盛况年复一年。台上屋的甯氏宗亲热情如火,尽其所有招待来自远方的宗亲。

身在农村,触目处一是房屋,二是坟墓,有的房屋距坟墓仅有几米。更有一些新开发的楼房就建立在坟墓之上,所谓坟山、屋场,实为一体。其实房屋是人暂时的栖身之所,坟墓才是人最终的久居之地。白天,活人活动,死人躺着。夜晚,活人躺着,死人出来和活人梦里相见。

清明节前夕,也是立碑,砌坟圈的时候。墓碑是墓中人的身份证,户籍卡。上面刻着:X公XX老大人之墓。儿:XXXX、孙XXXX立。X母X老孺人之墓。儿:XXXX孙XXXX立。从下葬到立碑,我们这里好像要等三年时间。
至于砌坟圈则是一种有占公共资源的行为。对当事人来讲,这是对先人的敬重,担心坟墓塌陷,出现若干年后“五百年后坟叠坟”的现象,为了让先人的坟墓永垂千古,就用石头水泥浇筑起来。但一个坟圈占地是一贯坟的三至四倍。要是家家都为自己的先人砌坟圈,要不了多久,没死的都将死无葬身之地。要想自己和后人今后能“入土为安”,此风不可长。
听说现在在城里有人买房子给鬼住。天津某小区六栋楼房竟住了十万个骨灰盒。这算不算一种公然侵占行为?
有钱就任性,有钱就疯狂。
(这一章会得罪好多人,毕竟砌坟圈在农村成了一种风气。但本章只针对一种现象,不针对具体某人。)

对于无主的坟(无人祭扫),最好也祭扫一下,插上一朵清明花,烧一贴纸,响一挂鞭炮。既然和你的先人作了邻居,就得照应以下,这是人之常情。
有这么一个故事:过去有一个挑夫累了,在紧靠路边的一座荒坟前放下担子休息,在放下担子的一刹那,他舒服得喊了一声:我的娘哎。然后靠着坟头进入了梦乡。梦中一个破衣烂衫的老太婆叫他儿子,并将一担黄金白银给了他。从此这个挑夫吉星高照,财源滚滚,自己都不可思议。后来一打听,这坟里草草埋了一个叫花婆,这么多年,没人扫墓,没人烧纸。是挑夫无意中喊出的一声“娘”,激活了孤寂的灵魂,保佑挑夫发了大财。挑夫于是立碑认母,年年祭扫。
当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官方数字是适婚女的比男的少三千万。还有许多适婚女性选择独身,可以想见许多家庭虽不空前却将绝后,几十年后,将有大量无人祭扫的孤坟和无人怀念的幽魂。

每年清明节期间,也是乡村、乡镇干部最心惊胆战的日子,担心山林火灾。以前家家户户烧柴,山里除了几棵树,像被篦子篦过一样干净,扫墓自然不会引起火灾,现在除了极少数人烧柴外,大部分家庭烧气,烧电。山上野地,茅草丛生,杂木葳蕤。只要一星火种,就能引起火灾。清明前夕,乡镇政府的宣传车走乡串村宣传森林防火,乡镇提倡文明扫墓,制定了清明防火公约:不准在坟山烧纸,放炮仗。村干部在清明节那几天守在各条进山的路口,查炮仗、查纸钱(但还有那么多“漏网之鱼”)。直到清明节结束才大松一口气。

今年的清明节,有成功人士张总出钱组织社会人士给分散在邵东境内的多处烈士墓扫墓。祭奠英灵,以表敬意。此为壮举,深得人心。任何年代,英雄都是值得敬重的,也是必须敬重的。
想起在快手上看过的一个视频,说是某地一个老母亲,想给自卫还击战牺牲的葬于麻栗坡烈士陵园的儿子扫墓,因为路途遥远,没有车旅费一直不能成行,直到40年后,由志愿者出资陪同,母子才得以“再见”。我在评论区留言:如果属实,该地民政官员应该跪在烈士坟前谢罪!
据张总说,官方不会出钱支持这次祭拜活动,但张总会邀请有关官方人士参加。其实每年清明节,附近学校都曾组织学生参加祭祀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精神。
据有关信息,3月20日,邵东市人民政府贺副市长带领邵阳市传承红色文化小分队一行十余人,先后到佘田桥、灵光殿、堡面前等乡镇,祭祀英烈。
希望这种祭祀活动年年举行,而且是以官方的名义组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