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了解总体拥有成本,怎么躲过采购的坑?

 卢山说精进 2021-06-13

有故事.有方法.有工具

这是2019年第35篇原创文章

总187篇原创文章

全文1662字,阅读时间3-5分钟

转发、“在看”、留言...都是鼓励

1

被“绑架”的CEO

一位CEO跟我抱怨:

几年前上马了一批先进的设备,虽然价格高了点,但是想着效率高也没什么。

可是真正运转起来之后发现利润一直上不去,仔细研究了成本后发现设备用的耗材非常昂贵。

这些耗材都是进口,价格是国内同类耗材的3倍!因为是独家,买方议价能力很低。

而且最要命的是,设备采用了特殊的设计,只能使用原厂的耗材。

另外,设备的维修保养也只能用原厂的,价格是第三方服务公司的2倍多!

我问他这种情况下有什么办法吗?

“还能有什么办法”,他叹了口气,无奈地说。

“只能指望采购下一批设备时要关注总成本!”

发生在这位CEO身上的事情其实很普遍的也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而且工作生活中中都无处不在。比如你买的胶囊咖啡机,话费换手机,等等。


2

所见非所得

一家公司要买研发设备。有两家供应商的产品A和B可以选择。

产品A:售价50万元

产品B:售价80万元,是产品A的1.6倍。

如果只考虑售价,应该选择产品A。

但是采购在计算成本的时候,除了考虑了售价,还考虑了5年期的维护成本和5年后的剩余价值

产品A总体拥有成本:48万元

产品B总体拥有成本:46.4万元

产品B的总体拥有成本比产品A的便宜了(480,000-464,000)=1.6万元,虽然初始价格B是A的1.6倍。

如果再加上一个因为宕机而导致的成本,这里假设宕机成本是每小时5万元

产品B的总体拥有成本比产品A的便宜了(630,000-514,000)=11.6万元

如果我们再加上更多的变量,比如运营成本,生产成本等等,则这个差异可能更大


对于专业采购来说,我们会从更全面和结构化的角度看总体拥有成本。它包括交易前成本,交易中成本和交易后成本,也就是涉及到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成本:

交易前成本:成本的主要构成是人力成本,更确切地说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有两家供应商A和B都可以生产一种产品。

A供应商有与大公司合作的经验,各种资质齐全(比如ISO,CCC,UL),且可以使用英文作为工作语言,但是价格稍高;

而B供应商是个新手,相对经验较少,缺少一些非必须的资质和流程且不能以英文作为工作语言,但是价格有很大的优势。

A和B,你会选择认证哪一家?

交易中成本:成本的主要构成是产品/服务本身的成本以及相关的各种费用,比如价格、付款周期、设计/定制成本、模具摊销、运费、保险、质保、关税等等。

交易后成本:成本的主要构成是生产成本、运营成本和处置成本,比如耗材、备件、上门服务、维修成本、呆死料报废、客户违约金等等。


总体拥有成本TCO的公式:

初始成本(I)+ 运营成本(O)+ 维护成本(M)+ 宕机成本(D)+ 生产成本(P)- 剩余价值(R)


初始成本(Initial Cost):是交易前+交易中的成本部分。

初始成本以外的成本是交易后成本,也是我想展开介绍一下的部分。因为相比于初始成本,它的某些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更容易被忽略。还是以故事二中采购的研发设备为例,交易后成本包括:

运营成本(Operation Cost):比如安装、调试设备,员工培训,设备所消耗的能源成本等等。设备越复杂,培训成本越高。技术越先进,能源成本可能会越低。

维护成本(Maintenance Cost):包括常规的维护保养,以及设备宕机后的维修成本。这里的关键之一是能否使用第三方服务。

宕机成本(Downtime Cost):设备down掉了,涉及的成本不仅有生产成本的损失,还有员工的工时损失(操作工以及管理人员),客户罚款等等。

生产成本(Production Cost):两台不同设备的产出率可能不同,质量也会有差异,对耗材的使用要求会不同(比如故事一中提到的),要求的辅料和环境因素也有可能不同。这些会产生不同的生产成本。

剩余价值(Remaining Value): 一方面不同设备的生命周期会有差异,这将使剩余价值有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即使是相同的使用周期后,不同品牌的设备的剩余价值也是不同的。

关于剩余价值,问大家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哪个品牌的汽车是最保值的?


独家福利:

我这里有一个非商用(仅用于教育目的“总体拥有成本计算模板”。这个模板功能非常强大,不仅考虑的成本因素很全面,比如包括了设备可能卖掉的处置成本,而且填入数字后可以自动计算总体拥有成本。

感兴趣的朋友请转发这篇文章到朋友圈并保持24小时,转发后加我微信(sound2music)并且发给我截图。我将发给你这个模板。使用模板前请阅读指导页的注意事项。


版权声明:“KEEP精进”个人公众号的文章均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及复制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引用或者有其它意向,请事先通过本公众号后台等方式申请并获得授权。原创文章中的部分文字、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本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