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下属“打成一片”之不完全手册

 卢山说精进 2021-06-13

左手职场.右手采购

有故事.有方法.有工具

2020年6月14日

这是2020年第069篇原创文章

总第339篇原创文章

全文1550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01】

法国老板

在GE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团队是一个法国老板A。这个法国老板平时就是一板一眼,虽然很绅士,但是不苟言笑,只谈工作,从不八卦。由于他总爱蹙着眉,又有抬头纹,“乍一看像一副棋盘似的”,他团队里的一个同事这么形容他。久而久之,他的下属对他大多是敬而远之。对此他自己也比较苦恼。

后来他找我支招。我说:听说你是做法式甜品的一把好手。我建议你周五的时候,给大家带来一些你亲自做的甜品。一方面体现了你体恤下属,另一方面大家都是吃货。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于是某一个周五,他就如法炮制了,不仅带来了亲自做的法式甜品,而且还带来了法式咖啡。下午茶的时光,他的办公室里一片欢歌笑语。再后来每到周五,他和他的团队成员轮换着展现自己的手艺,甜品,咖啡,香槟,红酒轮番上阵,不亦乐乎!大家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他也非常享受这样的惬意时光。而且通过聊八卦,他还知道了很多公司不为人知的小“秘密”。连中文也说的更溜了。感谢我的时候,还得意洋洋地用了一句成语来“炫耀”他的成绩:一箭双雕。

“也叫一石二鸟”,我补充到。

“一石二鸟是什么意思?”

到底还是老外啊!我心里不禁嘀咕了几句。“就是一箭双雕的意思。这句成语的英文是A stone kills two birds,直译成中文就是一石二鸟。”

“那为什么中国人叫一箭双雕呢?”学中文的老外一头扎进去,还真是不好办。哈哈!


以上这一段是我在“领英”上回答的一个问题:不苟言笑的领导要怎么跟下属打成一片?

“前浪”领导们可能会表达不满:领导要和下属打成一片?搞反了吧?应该是下属要和领导搞好关系吧?领导和下属不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吗?

根据我的经验和观察,职场中这两个都很重要。尤其是当“后浪”们的比例越来越高时。一言不合,甩下一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就走人了。这着实让领导们很头疼。

什么才是和下属打成一片的正确姿势呢?

我下面再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02】

空降兵

老板B是空降到新公司的。对公司的上上下下不是很了解。好在有C位领导的支持,他一方面做组织转型的顶层设计,一方面频繁地和团队里的骨干成员沟通交流,并且不惜掏自己的腰包,多次请大家吃饭。拉关系,唠家常,侃大山。看似无意之间却句句都能点中要害。同时,他也和有工作关系的同僚“打得火热”,借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支持,消除跨部门之间存在的隔阂。他还要求直属汇报团队每周给他写周报,并且在前3个月把所有的邮件都抄送给他,以便他迅速了解一线的“战报”。

开始的时候,团队很不适应,觉得新老板搞人际关系很有一套,似乎精通职场厚黑学。但是不知道业务能力行不行,能活多久。后来他们慢慢发现,老板B是个实干派,解决各种“疑难杂症”绝对不在话下。而且因为和各部门的关系搞得如军民鱼水,所以很多原先很难解决的跨部门问题现在解决起来容易多了。

【03】

潜水艇

老板C是从基层自己一步一步干起来,然后逐步被提拔起来的领导(我们暂且叫他“潜水艇”)。因此,他对于业务了如指掌,人脉关系广泛且深入。很多时候有些问题看似毫无头绪,他一出马就迎刃而解了。当然,他也逃不过“手里有把锤子,看啥都是钉子”这个“墨菲定律”,所以个人风格比较固执,笃信经验主义,学习能力不强。

工作上,他一方面给团队一定的授权,独立承担项目,解决问题且有一定的容错率。另一方面,他死死抓住几个重点的业务线和项目不放。不仅要亲自过问,还时不时事必躬亲,亲自上阵。搞得正管的项目经理有时候无所适从,一脸懵逼。

对待下属,他采取若即若离的一种策略。需要的时候,他随时找你没商量。不需要的时候,一周两周都不过问一句。同时,他有自己的核心小圈子,分配工作和项目的时候也会有“侧重。”

现在问题来了:三个老板各具风格,各显神通,而且都能解决问题。大家觉得哪个老板更受下属的青睐:老板A(法国老板),老板B(空降兵),老板C(潜水艇)?欢迎大家留言点评。



延展阅读


版权声明:“KEEP精进”个人公众号的文章均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及复制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引用或者有其它意向,请事先通过本公众号后台等方式申请并获得授权。原创文章中的部分文字、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本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