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重器:浑源牺尊历险记

 昵称73608243 2021-06-13

浑源牺尊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造型独特,纹饰精美,堪称中国青铜铸造史上的典范。1923年以前,浑源牺尊在中国的黄土地下埋藏了两千五百多年,一直平平安安与世无争,可是自从1923年被人偶然挖出以后,就历经磨难,吃尽了苦头。

国宝重器:浑源牺尊历险记

1923年的一天,中国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的村民高凤章带着几个孩子来到了自家的田地里。高凤张忙着干活,孩子们则在一旁玩起了游戏。

突然一个被暴雨冲出的大坑引起了几个孩子的注意,透过坑上盖着的杂草和碎木片,孩子们看到里面似乎有什么东西若隐若现的闪着绿光。一个胆子大的孩子干脆直接跳进了坑里。紧接着跳进坑里的孩子开始大叫,快来看哪这里面有宝藏。

孩子的呼喊声也引来了正在埋头干活的高凤章,他半信半疑的来到坑边上,看到坑里的孩子举在手里的东西后,觉得有些奇怪,便也跳进了坑里。

首先映入高凤章眼帘的是一些绿锈斑驳的铜器和箭头,高凤章将其拿在手上仔细端详了一会儿,觉得有些奇怪,便试探性的往下挖。没想到下面还密密麻麻压着不少铜器。

高凤章和孩子们一起连挖带刨,一件件青铜器被挖了出来。孩子们数了数居然有六十多件,其中有那么一件器物令高凤章爱不释手,它就是被后人叫做浑源牺尊的青铜器。

浑源牺尊如今被保存在上海博物馆中。他高三十三点七厘米,长五十八点七厘米,呈站立的水牛形。身上装饰有盘绕回旋的龙舌纹、兽面纹以及动物浮雕,牛鼻上还穿有一孔。

国宝重器:浑源牺尊历险记

除了观赏价值,浑源牺尊还有超强的实用价值。尊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酒器,在浑源牺尊的身体中间有一个能够取出的锅形器。器身前后部位还有三只小孔,彼此相通,可以注入热水,用来温酒。造型独特,设计巧妙的浑源牺尊,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春秋时期青铜器中唯一一件多功能酒器。

当时高凤章喜欢这件牛形器物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浑源牺尊本身的价值,而是因为它的造型。牛一直被人们视为勤劳、善良和财富的象征,对于一个常年与黄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来说更是对牛有着特殊的情感。

高凤章将浑源牺尊举在眼前,左瞧瞧右摸摸,总觉得这牛憨憨的又敦实又亲切。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看着刚刚挖出来的一地铜器,高凤章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便和孩子们一起叮叮当当的将其都搬回了家。

山西省浑源县西南部的李裕村,位于中国五大名山恒山的北部坡地上,所以说坡陡沟深。可高凤章一家从地里挖出铜器的消息,还是很快传遍了浑源县城。

有人对此不感兴趣,有的人却蠢蠢欲动,虎视眈眈。这些人中既有本县的士绅,也有外地的官吏,还有一位白皮肤黄头发、高鼻深目的外国人。这位外国人就是专门收集中国古代工艺品的法国古董商王涅克。

当时王涅克正在中国塞北地区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中国古代的青铜兵器。当听说山西浑源县挖出青铜器后,便兴冲冲的从内蒙古草原马不停蹄赶到了浑源县李峪村。

然而刚踏入李峪村,王涅克就意识到了哪里不对劲儿。此时的李玉村一片寂静,各家紧闭门户,谢绝迎客。大街上一片狼藉,似乎刚刚经历过一场激战。

自从高凤章从地里运回一大堆铜器后,便不断有文物贩子来李峪村打探情况,并且买走了高凤章手里的大部分铜器。村民们一看地里挖出来的锈铜烂铁居然还能卖钱,便纷纷带着一家老小到地里挖宝。村里一度混乱不堪,很快便引起了官府的注意。

当时的浑源知事谢承恩派人没收了村民手中的一大批青铜器,骚乱这才平息下来。

王涅克赶到李峪村的这会儿正好谁也不敢在公开买卖青铜器了,这个消息对于王涅克来说,就像一盆冷水泼在了他的头上,顿时热情全无。但王涅克并没有死心,而是悄悄在李裕村住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涅克一边观察着官府的动态,一边暗地里打听谁家有刚从地里挖出来的青铜器。村民们生怕这些锈铜烂铁再给自己惹祸端,便赶紧将其低价卖给了王涅克。

不久后,王涅克将从李玉村购买的二十多件青铜器秘密运回了法国巴黎,并在巴黎赛努齐博物馆公开展出,这一举动迅速在欧洲引起了轰动。

展览结束后,王涅克又以极高的价钱将其中的五件青铜器分别转售到了其他几个国家。而剩下的十多件青铜器,则在王涅克去世后全部交给了法国集美博物馆收藏。

二十多件浑源青铜器刚一出土就惨遭流散异国他乡的命运,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惋惜。不过庆幸的是当时浑源牺尊幸运的躲过了外国来的古董商,但不幸的是他很快又落入了国内的文物贩子手中。

1936年6月,中国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商承祚先生编著,出版了《浑源彝器图》一书。

国宝重器:浑源牺尊历险记

书中记录了当年官府没收的大部分浑圆青铜器,被一个叫卢丰年的人买走了。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文物保护工作者开始寝食难安,心急如焚。

大家都知道卢丰年就是卢芹斋,卢芹斋从事文物贩卖多年,经他手被倒卖出国的文物至少有一千多件。著名的唐太宗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就是经他的手被盗卖到国外,至今仍然没能回国。如今,浑源牺尊又不幸落到了卢芹斋的手中,恐怕也是凶多吉少啊。

国宝重器:浑源牺尊历险记

然而,此时的卢芹斋却在公众的视线中消失了,浑源牺尊也是杳无音讯。直到1947年,浑源牺尊终于在上海神秘现身。原来包括浑源牺尊的一批青铜器在被卢丰年买走以后被偷偷的运到了北平,被藏到了大德通银号内。就这样,这一批36件青铜器在北平躲过了15年的时光。

1947年年初,一个晴朗的上午,上海江西中路二百六十号的雪耕斋文玩店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接应一批新货。这批新货就是被卢芹斋隐藏已久的浑源牺尊以及其他文物珍品。店主张雪耕则是卢芹斋共同倒卖文物的同伙。

此时的卢芹斋正在遥远的国外,两人早已密谋好如何将这批国宝偷运出国,高价卖给外国文物贩子。为了掩人耳目,卢芹斋在中国的内应张雪耕精心策划了一个自认为天衣无缝的计划。将所有文物分装成十几箱,并在上报海关的单据上填上仿制品的字样。

1948年七月,上海的北外滩海关码头人头攒动,一艘大型油轮轰鸣着,即将从黄浦江边启航。码头上有几位海关人员正在吆喝着码头工人小心的将一排大木箱抬到游轮上。不远处在车里的张雪庚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他派人给大洋彼岸的卢芹斋发了一份电报,让他随时准备迎接这批无价之宝。

原来这一排大木箱中装着的,正是准备偷运出国的浑源牺尊等文物。

然而张雪耕高兴的太早了,就在这艘游轮启航前一分钟,有几个人突然赶到码头正式向海关人员宣布奉内务部之命,这批仿制品需要重新开箱检查。

不远处的张雪耕惊呆了,他并不知道这个自认为万无一失的计划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脑子顿时一片空白。原来这些人是当时上海市立博物馆工作人员,他们已经获得线报浑源牺尊等文物珍品将于近期从上海口岸以仿制品名义偷运出国,张雪耕的倒卖文物形为也已经被政府监视了很长时间。

相关专家在对一箱箱仿制品逐个检查后发现,十七箱共三百四十五件文物中,只有三件是仿制品。其他包括浑源牺尊在内的三百多件文物都是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文物珍品。随后海关将这批国宝全部封存了起来。就这样,浑源牺尊再次躲过一劫,避免了流失海外的漂泊命运。

虽然躲过了这一劫,但是浑源牺尊的磨难并没有结束。卢芹斋不甘心这次的失败,他通过种种手段买通国民政府内务部门,要求将没收的青铜器以仿古品准许出口。正在这个千钧一发之际,1949年5月上海市解放,文物被扣留。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政府决定将浑源牺尊等文物移送给新成立的上海博物馆。从此,浑源牺尊成为了上海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竟被观众评为最受喜爱的上海博物馆十大藏品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