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北大双硕士,孩子年年倒数:我该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吗?

 溢彩书屋 2021-06-13

有段时间,一个九岁小男孩的原创歌曲《我只是个孩子》爆红网络,因为男孩台上用力嘶吼的每句歌词,字字戳心:

“我拿着试卷不敢去签名,因为分数没到老爸的预期;我知道少壮要努力,可为什么要和别人比……我只是个孩子啊!

图片

“我只是个孩子呀,其实我也会调皮,我只是个孩子呀,给我多一些拥抱吧!”

在后台的爸爸,听着听着也情不自禁地湿了眼眶。

图片

之前看到过一个灵魂拷问:有多少家长,能够接受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

孩子1岁多跟着音乐拍手的时候,你觉得他一定很有音乐天赋;
 
孩子3岁多墙壁上画出一些形状时,你觉得他也许能成为一个画家。

可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你发现:
当你因为自己的孩子学会了拼音而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已经能够自己看书了。
 
当你觉得自己的孩子能够开口说话特别棒的时候,同龄的孩子已经开始背诵古诗。
“不想孩子输给别人”——几乎是所有父母焦虑的根源了。

图片
网络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说,人生的三个阶段是:知道父母是普通人,知道自己是普通人,知道孩子是普通人。

其实明白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还不难,但是承认孩子也终将平凡,实在是不甘心。

我们很想对抗这种似乎已经注定好的平凡,特别是很多“学霸”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更是抱有很大的期待。

但是爸妈是大学霸,孩子年级倒数,这样的组合真是有不少:

图片
图片
图片

素材来源:网易新闻

父母那么优秀,他们的孩子都可能如此平凡了,那我们普通家庭的孩子,岂不是更没机会了?


著名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在一次研究中发现,调查样本里杰出人物的儿子中,仅有36%的人仍旧是杰出的,到了孙辈大约只有9%算得上是杰出。

高尔顿由此提出了回归效应”,也就是说父母的极端特征,比如长得很高、智商很高,不会完全遗传给下一代,而且下一代的这个极端特征也会慢慢向普通人靠近。


所以,不管父母优秀与否、成就高低与否,孩子大概率都会靠近“大多数”的状态,也就是趋于平凡。

图片

如果孩子大概率会走向平凡,我们就不能对他成材、成功抱有期望了吗?

恰恰相反,我们需要的做的是降低一点期待,而不是放弃期待。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部分家长是否很难接受自家小孩的平庸?

图片

知乎有位妈妈,讲了自己和孩子的故事。

她的先生是某一年的省高考状元,一直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希望能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

但是他对儿子没有任何要求,还经常对儿子说:“第一名一点也不好玩,老怕别人超过你。”

不过,他会要求儿子做每一件事都全力以赴,可以不成功,但是一定要足够有效、足够努力。

儿子喜欢征服困难,但是女儿却天性比较散漫,喜欢轻松自在,所以她先生常常说,不要按照儿子的进度来要求女儿,要降低对女儿的期待值,才能用平常心对待。

对于女儿的教育,夫妇俩根据女儿的天性,只是遵循孩子在那个阶段最合适、最愿意配合的方式,例如更多的音乐和运动,例如照顾一只小动物……让她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思考和呼吸。

图片
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节奏,而这种节奏不一定会符合我们的逻辑和期待,可能需要我们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尝试。

适合孩子的最重要,而不是别人有什么,我们也一定要有什么。

图片
著名的演员陈道明说:“世界上没这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寂寞、甘于平凡。但是,不要打击他们的努力。”

不愿意接受孩子可能平凡的事实,我们就很容易变得很焦虑,也会失去很多发现美好的机会。

孩子达不到要求,我们就容易发脾气、或者觉得失望难过,没发现孩子其实已经比上次进步了一些。

很多次吼完孩子,跟孩子道歉的时候,却忽略了他每次都会很快地说:“没关系,妈妈。

因为期望过高所带来的的焦虑感,会裹挟着我们,使我们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优点。

图片

实际上,很多所谓要求和期望,都只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而不是必须遵守或达成的。

著名的心理学家陈玮说过:“事物本身并没有绝对的意义可言,或者说没有什么事物的本质是必须遵循什么样的法则的,但太多的错误观念都是源自于对某些目标的追逐。

所以,我们很容易觉得:

我的孩子应该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不应该遇到问题就退缩。
如果我的孩子不是人中龙凤,我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

这样的想法,在认知行为疗法中被列为不可取的“极端态度”,却有很多人奉为自己的育儿准则。

这种固执的要求,对孩子来说,未免太过严苛了。

图片

当然,有时我们会心里不平衡地觉得:为什么别的孩子可以,我家孩子就不行呢?

因为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不同,所以他们擅长的事情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有的孩子适应环境快,有的孩子适应环境慢;有的孩子非常有活力,就是坐不住,有的孩子低活力,不爱运动;有的孩子偏外向,有的孩子偏内向......

天生气质没有好坏,只有不同,所以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找出孩子的优势,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图片

我们做父母的,也不要太看重“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这件事情,因为他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然后才是我们的孩子,爷爷奶奶的孙子......以及将来会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

尊重孩子是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人,在亲子关系中尤为重要。

我们喜欢听歌,不用非得孩子去当歌星;我们向往名校,也不用孩子一定要考上名校。

他会有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己擅长的事情,如果恰好符合我们的期待,那你们算是志趣相投。

如果与我们的想法有些出入,也值得我们的支持和鼓励。能在自己的领域做的出色的人,就是了不起的人。

图片
土耳其有句谚语:“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每个孩子都会拥有适合自己的节奏和道路,然后不断地成长。

图片

北大教授薛兆丰在《奇葩说》第六季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我们做一个评分,最平凡的人得一分,最不平凡的人得十分。但是我们不要  忘记,我们还有一个基础分,我们做了一趟人,我们活过一次,这个基础分是一万。

所以我们真正要比较的不是一和十,而是一万零一和一万零十,差距其实是很小的,活过一次才重要。”

图片
 
一个天才孩子和一个平凡的孩子,都是值得我们同样地珍惜和爱护。

况且不凡和平凡的定义充满了主观色彩,如果从漫长的时间线来看,那我们更是无法定义,所以何必太早下结论哪个会更成功。

只要孩子尽力做,我们努力过,孩子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创造带来的幸福感,就已经很棒了,很多人一辈子都追求不到这样的“普通”和“平凡”。

图片

淡然一点,先掌握接受平凡的能力,才会有成就不凡的可能。

最后分享我老师的一段话,这段话一直激励着我,希望也能鼓舞到你:

第一,相信自己是个普通人。第二,专心做好一件事。第三,相信普通人能做成大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