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 人们对于罗布泊的研究探索 从未停止过。 成书于先秦时期的 《山海经》对罗布泊地区 已有许多记载。 其中《西山经》写道: “临彼岳崇之山, 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 其原浑浑泡泡。” 意指站在昆仑山, 向东可见罗布泊(泑泽), 其水潜行地下, 成黄河之源。 山海经(图源@baike.sogou.com) 司马迁则在 《史记·大宛列传》中写到: “于阗之西, 则水皆西流,注西海; 其东,水东流, 注盐泽(罗布泊)。 东汉班固《汉书·西域传》中称 罗布泊为“蒲昌海”。 汉书(图源@image.baidu.com) 根据流传至今的 一些史料典籍记载, 古代罗布泊水文情况 与现代相比十分不同。 整体罗布泊演化大致可分为 扩展、收缩和干涸时期 三个阶段。 史前时期, 塔里木盆地东部 许多大小不等的内陆河 由于受到地形约束, 只能以向心状共同汇入 位于较低处的罗布泊湖盆。 (图源@Commaful) 因此当时的罗布泊 水源十分丰沛, 湖面回旋激荡, 甚至发生湖水太盛 而漫溢上涨, 乃至泛滥成灾, 淹没大片湖岸的现象。 (图源@Imgur) 到了汉代, 罗布泊湖水时常泛滥。 湖西北的楼兰城人 特意设立“守堤兵' 来保卫城市安全。 1900年,斯文·赫定 在楼兰废墟的残文内发现了 “水大波深必汛” 的重要防水经验。 楼兰遗迹(图源@accesschinatravel.com) 西晋初年, 罗布泊湖水依旧广大, 仍威胁着西岸楼兰城。 一文牍提到, 由于罗布泊又发大水, 一位名曰史顺的人到楼兰后 只得暂停其行进计划, 等待大水退去。 楼兰遗迹(图源@accesschinatravel.com) 古代的罗布泊 自进入南北朝以来, 衰落之象逐渐出现。 郦道元在 《水经注》卷二中介绍道, 此时罗布泊的积水已不似过去 能把整个湖盆倾注得全满; 水经注(图源@sohu.com) 同时,各条河流汇入 罗布泊的水量也相对减少, 只有中心部分的湖水 还像过去那样 异常激烈地流动着。 (图源@Primo GI) 唐代时期, 根据在敦煌 千佛洞内所发现的 《沙州都督府图经》描述, 此时的罗布泊全湖较为安定, 周围河流注入的水流比 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减少; 沙州都督府图经(图源@dhyj.net.cn) 湖水出现 “清明澈底”的现象, 意味着湖内泥沙沉淀加速, 势必会引起湖周围 古湖滨堤的逐渐增加, 促使湖泊进一步走向衰老。 (图源@gifer.com) 清代的《大清一统舆图》 标明当时塔里木河下游 注入孔雀河, 然后再经此河东行注入 纺锤状的罗布泊。 此时的罗布泊, 周围分布着众多小湖泊。 大清一统舆图(图源@image.baidu.com) 这意味着, 在19世纪下半叶, 罗布泊湖盆不仅日益缩小, 还处于分裂状态。 这样的分裂会使 小而浅的湖泊先行干涸, 较大的湖泊也会逐渐消减。 (图源@brokenness Blog) 罗布泊干涸时间是 颇有争议的一个焦点。 1980年5月,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所 组织的专家和学者们 克服各种极端困难, 深入到了湖区。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原副院长彭加木(图源@baike.baidu.com) 他们由北向南 贯穿罗布泊湖盆底部, 发现此湖湖面的积水已经消失, 说明当时的罗布泊 已经全部干涸, 其作为水域的概念 已然成为了历史的回忆。 罗布泊“大耳朵”(古湖滨)(图源@NASA) 经过亿万年地质变迁和 大自然的雕磨, 如今的罗布泊地区分布着 一种极负盛名的特殊地貌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图源@topchinatravel.com) 在罗布荒原的 北部、东部和西部, 分布着面积广达 3000平方公里的雅丹, 是中国雅丹地貌 第二大分布区。 雅丹地貌(图源@topchinatravel.com) 雅丹地貌形态各异, 形成过程却大致相似。 罗布洼地内曾经留下的, 紧密坚实的湖相沉积, 一般不易遭受风水侵蚀, 但却抵御不住 巨大温差的作用。 (图源@science) 在热胀冷缩效应 使这些沉积物 逐渐崩坏脱落后, 风、水即有了肆虐的对象。 经过吹蚀和冲刷, 平坦地表逐渐变得起伏不平, 雅丹地貌的雏形就此形成。 (图源@Patricio Mena Vásconez) 雏形的雅丹更有利于 风化剥蚀作用的进行。 在长期的外力作用下, 低洼部分进一步 加深和扩大; (图源@The Media Express) 突出地表的部分, 因泥岩层保护相对稳固, 仅外露的疏松沙层受到侵蚀, 从而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形态, 雅丹地貌就这样逐渐形成。 (图源@image.baidu.com) 三垄沙雅丹位于 罗布泊地区的三垄沙东部, 分布区东西和 南北各宽约10公里, 面积为100平方公里上下。 三垄沙雅丹(图源@image.baidu.com) 丘体一般在10米以上, 长200~300米不等, 多为浅棕色泥岩和沙岩互层, 成行列式整齐排列, 远观如海湾中停泊待航的 巨大舰队,十分壮观。 三垄沙雅丹(图源@image.baidu.com) 位于三垄雅丹群 一行行丘体之间的, 是堆积流沙的凹地。 凹地中的流沙滚滚不断, 沙面波纹起伏, 如同奔腾的河流, 宛若传说中的 “八百里流沙河”。 流沙(图源@image.baidu.com) 同样,白龙堆和龙城, 也是罗布泊雅丹地貌的 重要分布区。 白龙堆位于罗布泊东北, 其雅丹区东西长约20公里, 南北宽约80公里, 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 白龙堆雅丹(图源@Mapio.net) 白龙堆雅丹地貌 主要发育在灰白色 沙泥岩夹石膏层的基础上, 丘体高度可达10~20米, 长度在200米以上。 远远望去,如同一群群 在沙海中游弋的白龙。 白龙堆雅丹(图源@Mapio.net) 龙城雅丹位于罗布泊北岸, 丘体群主要为南北走向。 其上下部地层有明显差别, 下部为富含石膏的 灰绿色砂质泥岩, 上部则覆盖水平状的泥岩层。 龙城雅丹(图源@image.baidu.com) 罗布泊地区有着 震惊世界的“海” ——盐海与沙海。 《史记》中就曾将 罗布泊称为“盐泽”。 可见自古以来, 罗布泊的名称就与盐 紧密相关。 ![]() ![]() [1] 王炳华, 胡文康. 罗布泊:一个正在解开的谜[M].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2] 上海市中国旅行社. 神奇的罗布泊[M]. 上海三联书店, 1999. [3] 斯文·赫定, 王安洪, 崔延虎. 罗布泊探秘[M].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3. [4] 夏训诚. 罗布泊科学考察与研究[J]. 科学出版社, 1987. [5] 罗超, 彭子成, 杨东,等. 新疆罗布泊地区的环境演化[J]. 自然杂志, 2006. [6] 董瑞杰, 董治宝, 吴晋峰,等. 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J]. 中国沙漠, 2013, 33(4):1235-1243. YouTube、CCTV、NASA、维基百科、搜狐、百度百科等 2021矿物日历火热销售中 满100元送矿物明信片 (共12张) ![]() ![]() 矿物日历1套 + 水晶 折扣价:99元 原价:218元 如有疑问请咨询客服或小桔 < 请注明:姓名+单位+职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