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喧腾过后冷颓清

 青诗白话 2021-06-14

杨柳青年画闻名遐迩,杨柳青宝地仰慕已久。2021年6月11日,借开车送夫人到河北工业大学开会之际,顺道驱车窜访了一趟杨柳青古镇。
杨柳青镇地处天津市西青区,距市中心约16千米,离滨海国际机场30千米,到天津港50千米左右,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3条河流在此交汇,环镇而过,经津入海,可谓水陆空交通便利,是天津市与环渤海经济区最大的一个乡镇。
杨柳青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初名“流口”,后更名“柳口”,元末明初定名杨柳青,并于明代始建杨柳青镇。明清时期,这里是运河漕运重要枢纽,成为中国北方商贸流通和文化交流集散地,有北国小江南、沽上小扬州之美誉。
戏楼、牌坊、文昌阁,被称为杨柳青三宗宝,清代这里有津门著名的崇文书院及古寺院40余座,现尚存普亮宝塔、报恩寺、白檀寺遗址等,明万历四年(1576年)所建的文昌阁号称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明代楼阁式建筑,参观石家大院、安家大院等豪华民宅,足可见当时居住在这里富商巨贾财产之丰茂。
和全国各地近十几年来修复兴建的名城古镇类似,杨柳青紧靠古老南运河也兴建了古镇风情一条街。风情街占地12亩多,为一组青砖灰瓦、磨砖对缝的仿清代商贸建筑群,采用长街贯通、葫芦罐式串接相结合的建筑模式,多为两层建筑,下层做商铺,上层供居住,家家相靠,铺铺紧连。
杨柳青镇以木版年画驰名,其年画民间艺术源于宋代、兴于明代、盛于清代,乾隆年间曾出现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兴旺景象,被推崇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首,剪纸、风筝、砖雕、石刻和民间花会也都是杨柳青的民间艺术瑰宝。据说,旧时镇上几乎每家门前正上方都悬挂着一块刻砖,且各家刻砖图案均不相同,人们只要看上门前刻砖一眼,就能马上说出这家主人的姓氏,刻砖俨然成为每个家庭对外交往的名片。
我上午近十一时赶到杨柳青镇,这里正举行端午美食节,香河、大厂、三河、漷县等附近县市的食品个体商贩跑来捧场,我的中饭就是一块香河肉饼,外加一盘杨柳青炒面。风情街人烟稀少,各饭店门可罗雀,石家大院鲜见游客,杨柳青民俗文化馆冷冷清清,这些都与高大气派、连绵成片的仿古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唏嘘不已。
近十几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打造水城、古镇、美食街,但大同小异,鲜有独到特色,因而只能喧闹一时,平静之后日渐凋零,最终归于落寂,值得认真反思。有感于思,填《浣溪沙》词一首,以表情怀:流口河丰杨柳青,风筝年画绘乡情,民俗文化盛繁兴?//古镇翻新乏样式,商街重建寡鲜明。喧腾过后冷颓清。

您对章感兴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