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说过端午 | 王海斌

 紫雨轩书院2017 2021-06-15


漫说过端午
王海斌

今年我终于能过端午节了,早上我买了束了艾草,好挂在家里。中午我骑着自行车到了濮上园和班家小镇、龙湖公园观光一番,在班家小镇,还吃了一串烤面筋和一支冰淇淋,很好吃。回到家吃了糯米做的米饭,也算是粽子,晚上又买了鸭蛋和肉夹馍来犒劳自己。


为何现在能过一个像样的端午节了,关键是受益于共产党领导,得到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实惠,节日里有闲也有一点钱。小时侯过端午节的印象不深,当时家里穷,住在农村,与当时的绝大多数农民一样都物质匮乏,那时过端午节,要么是准备收麦,要么是忙于打场和夏种,没有时间过节。小时侯我记得过端午节时,也插艾草。至于吃粽子、挂香囊、喝雄黄酒、赛龙舟的民俗,我没有见到过。收麦时,因为参加体力劳动,有时能吃上咸鸡蛋。那时过端午节我有两件事印象深,在端午节时因为好下雨,老农民说是老关爷磨刀了。二是过端午节时,小麻雀要出飞了,能见到老麻雀带着小麻雀练飞行。这时地里、场里有散落的麦粒,老麻雀有充足的食物喂小麻雀。那时至于在端午节纪念屈原先生的事,只是在学校听老师说过有这个民俗,也是湖里湖涂过的,实际上也没有举行过。老农民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有的虽然识几个字,可是终日的劳累,他们是没有闲情逸志读离骚的,他们在过端午节时满脑子想的是抓紧把麦收打完,颗粒归仓,再把田里的青苗安插好,给苗儿浇上水,天热时去锄草。实际上,纪念屈原是知识分子的事,与体力劳动者好象关系不大。现在的老农民和打工者、商贩在端午节也插艾草,吃粽子,挂香囊,他们也知道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事,但是他们满脑子想的是多赚钱,比如商贩,他们更想给关公像前烧香。我今天去班家小镇时,客人不多,商家见到了我要买他们的冰淇淋和烤面筋时,很是热情,我受到上帝一样的待遇。不过,这两样价格不贵的美食味道是很好的,我很受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参加了工作,当了干部,一个月有几十元的收入,当时算是很不错了,过节也买点糯米包粽子吃。也没有什么挂香囊、喝雄黄酒、赛龙舟的民俗活动。当时县城很小,过端午时,县里干部都要去要服务农民收麦,也不搞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活动。自从国家把端午节定为法定假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端午节民俗活动也恢复起来了,现在普通的人家过端午节,都要吃粽子、挂艾草,挂香囊、吃咸鸭蛋,再做几个菜,改善生活。新冠疫情没有或是缓和时,市里有关部门这时要搞些活动,搞诗歌朗诵会、诗会以纪念屈原。去年我们市在龙湖举行了龙舟大赛,很是热闹,赛出了团结拼搏的精神。
看来要过好端午节,也需要丰富的物质做保障。

王海斌,笔名诗歌快手,1969年9月15日生,本科文化,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清丰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二级主任科员,主要作品有剧本《顿丘令曹操》、《南霁云》、《邓小平来单拐》、《陈平》、《澶渊之盟》、《子路》、《吕氏春秋》;诗集《赞歌嘹亮》、《回望硝烟》,《礼赞大美》等。中篇小说《孝子张谷丰外传》等。



作者文集链接

【王海斌 文集】

王海斌诗词集选(14):诗歌十三首

王海斌诗词集选(15):诗词十六首

王海斌诗词集选(16):学党史诗歌十四首

军民鱼水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