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歌古城·古镇·古村落·古民居》之朝歌古村落(三十五)淇水关——朝歌雄关

 文艺朝歌 2021-06-15


淇  水  关 

淇水关位于淇县城北高村镇高村村,美丽的淇河西岸,距县城12.5公里,为殷纣王所建。

《淇县志》(1996年版)记载,殷纣王为了加强统治,巩固江山,在朝歌修筑了三道城:第一道城,北据淇河西岸高村,南守常屯,东借淇河之隔,西凭太行之阻,为朝歌外城;第二道城北起殷墟桥,南止南关,东至神农桥,西至现老车站,为朝歌内城 ;第三道城,位于内城之内,为宫城。

高村村地理位置独特,自古为东西南北交通枢纽,宜水宜陆,据淇河之险,扼通衢之便,为战略要塞,因此,纣王将此处作为朝歌城第一道门户,筑城建关,囤重兵把守,故有“殷纣王的江山——铁桶一般”之说。

淇水关现存古城墙5处,总长度约1000米,高度3米——5米不等,分散于村北、村东、村南。据村民讲,旧时城墙建筑结构坚固,外型美观,墙体内以粘土夯筑,外下砌石基,上砌青砖,砖石缝隙以白石灰为泥浆黏合,非常牢固。墙壁向内层层收分,城墙外侧有垛墙,上有垛口,用于射箭和瞭望;内侧有矮墙,俗称女墙,无垛口,以防止兵士往来行走时坠落。城墙建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各门均有城楼,门楼为砖木结构,面阔三间,重檐歇山顶,翘角飞檐,小方格木质板门,四周为走廊。四门之上镶嵌有石门额,南门、北门、东门、西门分别题字“淇水关”、“山河镇”、“淇澳绿竹”、“行山映翠”。村民孙华国老人搜集到当年东门半块石门额,残块长0.7米,高0.45米,厚0.2米,上面残留“淇澳”二字,并有“大清同治七年岁次戊辰”字样。

黄飞虎,商朝大臣,为帝辛(纣王)的著名武将,骁勇善战,威震四方。相传,黄飞虎曾经镇守位于商都朝歌城北第一道城的淇水关,他带领的部队被称为“飞虎营”。黄飞虎有万夫不当之勇,“飞虎营”中战将如云,个个骁勇善战、勇猛异常。有“飞虎营”坚守,淇水关牢不可破,朝歌固若金汤之说。在纣王发动征讨蛮夷的战争中,黄飞虎和他的“飞虎营”大显身手,立下了汗马功劳。黄飞虎骑着一头五色神牛,能够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到了战场上,他的神牛厉声嘶吼,吓得敌人落荒而逃。后来,为洗雪殷纣王调戏并逼死其夫人的耻辱,推翻荒淫无度的暴君,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黄飞虎转投周武王,首举义旗率周军讨伐纣王,经过了五关,他亲率一千家将,偕同二弟、三子、四友姜子牙出战并直逼朝歌,后战死于渑池。黄飞虎被周封为镇国武成王。

相传黄飞虎在镇守淇水关(今高村桥)时,把淇水关西北2公里许的一块风水宝地,辟为他的私人花园,他还招慕了许多种花名匠为他种植花草。花园集各种名贵花卉于一园,经过花匠的精心培植,一年四季鲜花盛开,馨香扑鼻,舞姿斗艳。每当黄飞虎心情愉快时,便携家小来这里赏花观景,一玩就是一天,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也到这里排忧解愁,消磨时光,很快这里的花卉名扬朝歌,人们把这个花园叫做花窝,一直沿袭到现在。

淇水关现存有一座古石桥,此桥是一座带虎头的石桥,相传始建于殷商末期,为黄飞虎所造。原来这是一个普通的小桥,人过小心谨慎,马过惊慌肇事,于是黄飞虎对此桥进行巧妙改造,通道下挖,东西延伸,建成“品”字型石拱桥,桥面上复盖了很厚一层黄土,与大街高低一致。靠河一端修有桥头堡,派人站岗,人在上面可以观潮。若在大街上行走,根本看不到桥,故称“走桥不见桥”。

古码头位于南门东南淇河水湾,此处水流平缓,河水深有5至6米,为船舶停靠理想位置。码头南北长约百米,南关石板坡与之相连,为淇水关水路起点。据传,纣王三次远征东夷,一分部远征军即由此码头登船,浩浩荡荡东去。

(撰文:杜永沛   摄影:岳纲功、马瑞东、王中文  绘画:陈海燕,更多淇水关的情况,请看本丛书《高村镇》一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