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客列传之豫让刺赵

 新用户12055pyQ 2021-06-15

刺客列传之豫让刺赵

豫让,姬姓,毕氏。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因其刺杀军阀赵襄子而闻名于世。欲了解豫让刺赵的前因后果,要先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分裂为韩赵魏的那段历史。

春秋末年的晋国,被韩、赵、魏、知、范、中行六大家族控制。六大家族之间自然不可能一团和气,在之后的相互攻讦、征伐、吞并之下,晋国被韩赵魏三分,知、范、中行三族灭。知家被灭前,豫让是知家客卿,深受族长知伯瑶赏识,而攻灭知家的军事行动中,赵家领袖赵襄子最为积极,是导致知伯瑶身死的直接责任人。豫让决定杀死赵襄子为知己者知伯报仇,于是,一场豫让与赵襄子之间的刺杀斗争开始了。

知伯活着的时候,处处压制打击赵襄子,赵襄子恨之入骨,觉得杀死知伯尚不能解恨,于是砍下知伯头颅加工成酒器,每日拿着人头酒杯饮酒,又解气又自豪,常常向众人炫耀。

知家被灭后,豫让侥幸逃走,每每思及知伯的知遇之恩,为自己当时未能与知家一起慷慨赴死而羞惭不已,于是决定刺杀赵襄子。

豫让当时还是韩赵魏三家通缉的对象,直接跑出来找防卫森严的赵襄子无疑就是送死。于是豫让改名换姓、乔装打扮潜伏到赵襄子的宫室,去给赵襄子扫厕所。但等赵襄子方便时,趁隙行刺。

某日赵襄子如厕,快要到厕所时,忽觉心神不宁,疑窦顿生,厕所也不上了,命令侍卫进行大搜捕,找出了形迹可疑的豫让。豫让自忖必死,自报姓名,大骂赵襄子。赵襄子欣赏其义举,认为杀了豫让既成全了其忠义之名,同时又陷自己于擅杀义士的恶名中,太不划算。更重要的,他认为有豫让这个复仇者在,能激励自己时刻处于警醒状态,只要自己足够小心,豫让是不能得逞的,于是放了豫让。

被放归的豫让不但没有打消复仇的念头,反而更坚定了其决心。总结首次刺杀失败的教训,豫让第二次复仇计划更加详细周密。他通过以生漆涂身、弃须剃眉、利器自残等手段,将自己弄成一个脏臭丑陋、生满癞疮的乞丐。为检验变身效果,他特意到自己家找自家老婆乞讨,老婆没认出其外貌,却辨出其声音。于是豫让又吞碳伤喉,使自己成了哑巴。

变身后的豫让摸清了赵襄子出行路线,藏身桥下谋刺赵襄子。结果这次运气仍没有站在他这边。可能是赵襄子的马匹嗅到异常的气味,惊嘶起来,赵襄子叫人又把豫让给搜出来了。这次赵襄子不打算放过豫让了,行刑前豫让对赵襄子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要求:脱下赵襄子的衣服,由他拿剑刺几个窟窿,算是完成了其复仇的愿望。更匪夷所思的是,赵襄子满足了豫让的临终要求,然后豫让就自裁而死了,豫让刺赵剧终。

豫让是古代四大刺客中最令人尊重和喜爱的一个,一是因为刺杀动机的纯粹性:不惜身死,报知伯的知遇之恩; 二是因为目标坚定、不屈不挠,不惜以诸般残忍手段自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三是报仇的过程中坚持义士的原则。

这里详谈所谓“义士原则”,就是说我要杀你,也不能不择手段,该讲的道理还是要讲的。

道理一:

问:为何知家消灭范家、中行家时,作为这两家的侍者,你没有为两家报仇;而赵家灭知家,你却要跳出来三番两次的为其复仇?

答:在范家、中行家时,他们视我为草芥,则我也平等视之,没有为其复仇的义务;在知家时,知伯厚待我,视我为知己,所以我要为知己者死。

道理二:

问:行刺赵襄子最好的方针是,主动投诚赵襄子,以你的才干和声名慢慢取得其信任,然后找机会杀了他,总好过你费劲自残还没有成功把握吧?

答:我投诚与赵襄子,吃人家、喝人家,取得人家信任后,又反过来杀人家。这样知伯的仇是报了,但赵襄子的恩,我又怎么报呢?干这样的事太不厚道了!

道理三:

问:赵襄子警卫森严、自己又机警异常,靠你自己成功复仇的几率太小了,你为什么要一根筋的干下去呢?

答:我之所以行刺赵襄子,就是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报答知伯的知遇之恩,是为了向众人阐明“士为知己者死”的道义,所以重要的是行动,至于结果,至少没有行动重要啊!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就是因豫让与知伯的故事而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