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口减少55万?!甘肃能否放手一搏?|兰州|甘肃省|宁夏|庆阳

 百炼成钢 2021-06-15

  七普人口数据公布,从公布的数据看,甘肃的七普人口的确比六普减少了55万人,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中,居倒数第六位,成为西北地区唯一人口减少的省份,这充分说明了甘肃的人口数量呈现出下降趋势,这是勿庸讳言的!


  西北五省仅甘肃人口减少,其他四省区人口继续保持增加。从过去10年间人口增量来看,西北人口总体保持了增长,其中新疆增加了402万人,陕西增加了220万,宁夏增加了90万,青海增加了近30万人。陕西继续保持西北第一人口大省的地位,总人口超过3900万,未来五年可能超过4000万,甘肃总人口第一次被新疆超越,排名第三,宁夏和青海继续排在四五位。

  一直以来,很多人觉得甘肃人恋家,不爱外出,这是自古以来的事情。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打了脸,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待遇,甘肃的儿郎们选择了用脚投票,背井离乡。

  01

  甘肃人口为什么流失?

  那么人口减少对甘肃发展影响有多大?我们都知道,不管是一个省还是一个城市,发展最终都是靠人口支撑,人口才是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人口,发展也就是无根之草,无源之水,不可能持久。

  其实对老百姓来说,人口增加就意味着这个城市发展有潜力。因此,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媒体讲一百句这个城市发展的如何好,不如市长说一句:我们城市去年常住人口增加了10万人。由此可见人口对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性。

  但其实甘肃人口减少远不止55万,甘肃14岁以下人口表明其自然增长率情况,十年间自然增加人口达200多万。两项数据对比,过去十年,甘肃其实减少了一个庆阳市的人口。

  甘肃每年高考人数约28万人,每年流出约25万人,考出去就是走出去。其它省是创造GDP,甘肃在创造大学生,甘肃会宁就是实例,读书上大学,然后走出去是脱贫最好的路。甘肃省会兰州同样以创造大学生闻名,无论在校大学生数量,每万名城市人口在校大学生数量,大学生留存率均显示甘肃向外培养、输送青年大学生。


  其次,通过笔者这几年的观察,甘肃的经济发展有东北化倾向,这种倾向表现为产业结构低端化、重工业化以及国有化占据主导,并不是说重工业本身是产业结构的弊端,但恰恰在贸易经济为主的时代、消费品工业为王的时代,甘肃的工业主要产品仍然局限于石油、原煤、钢铁和炼化等原材料以及化工材料。

  在日用消费品方面,甘肃生产供给能力非常弱,过去省会兰州拥有西部最全的工业体系,现在也一去不复返了。消费品制造能力弱,这也就导致甘肃以低利润、高成本、高污染的原材料,与高技术含量、低成本、高利润的消费品行业之间的价格剪刀差越拉越大。由此导致甘肃工业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和价格竞争力的逐渐减弱,因此说产业基础是甘肃人口数量减少的根本因素。

  因为在传统重化工业的生产过程中,用工需求随着机械化程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劳动人口的吸纳能力在逐渐进减弱,而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和新型业态等产业发展薄弱。产业结构的变化便导致了就业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的变化,最终便导致了甘肃人口结构的变化,这便是我今天分析的主要观点!

  02

  到底减少了多少人?

  甘肃常住人口减少了相当于一个庆阳市或者两个张掖市的总人口。跟2019年户籍人口2752万相比,甘肃省2020年人口减少了近250万,跟2019年常住人口2647万相比,甘肃省2020年人口减少了近100万。不少甘肃网友形象地说,过去一年,甘肃省相当于少了一个庆阳市或者两个张掖市的人口。

  这样看来,根据2019年的人口抽样调查显示,甘肃省人口在过去10年间,三分之二的时间是不断增长的,而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迅速地减少。


  大概就是2010年到2016年甘肃常住人口是增加的状态,而2017年到2020年这4年间不仅把增加的人口给流失没了,还额外又流失了不少,导致六普和七普数据,最终减少了55万。

  而甘肃人口流失加速的时间正好是几条高铁通车的时间,尤其是宝兰高铁、兰新高铁、成渝铁路开通以后,这种流出趋势在加快。直观地来看,甘肃省常住人口流失较为严重,全国排名倒数第六,也就比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和内蒙古五省好一点儿,已经落入了妥妥的人口流出大省的行列。

  03

  甘肃是局部还是全部人口流出?

  甘肃是所有地市普通常住人口流失,还是个别几个市?甘肃省东西狭长,以省会兰州为中心,西边的武威、张掖、酒泉三市的人愿意去新疆打工赚钱,金昌和嘉峪关是工业城市,经济发展较好,人口流失情况不明显。

  陇东南的四个地级市天水、庆阳、平凉和陇南,作为甘肃的四个人口大市,受制于自然条件和思想牢笼,发展缓慢,只能选择出去打工,但是他们更愿意去关中和成渝等地发展。

  陇中的白银、定西、临夏和甘南,离省会兰州比较近,选择到兰州工作的居多,只能说被省会虹吸,常住人口流失到省外的要少,与陇东南的四个地市相比,只是略好一点儿罢了。


  唯一能够一直保持人口正增长的,是甘肃省会兰州,因为兰州市对定西、白银、临夏和甘南四个相邻地级市,尤其是其相邻县区的人才和人口虹吸效应,确实比较强。但比较遗憾的是,兰州市的总人口并没有突破500万,目前常住人口仅仅是413 万。

  要看看兰州市的虹吸效应,究竟强不强,还要进一步看甘肃省各市七普人口数据的进一步公布,兰州常住人口能不能超过500万,我们拭目以待。

  04

  甘肃人到底去哪儿了?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甘肃常住人口的流失至少过去几年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这种人口净流失,中短期内,也不太好改变。但搞清楚了甘肃人口主要流失的方向,甘肃或许能够有的放矢,将更多的常住人口留在甘肃省内,甚至是吸引外省的人口。

  第一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流失。大学生的流失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内。客观地来说,这方面不要说其他十三个市州了,就是省会兰州市,集中了全省绝大部分高校,每年54万在校大学生,自2017年以来,每年毕业生人数近20万人。


  而每年毕业的这20万人,甘肃本省能够留下来的不超过三分之一,而还是笔者最乐观的估计。剩下的全部流失到外省去了。可以说甘肃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流失,每年流失走相当一部分人,而流失的这部分人就是甘肃最优秀的年轻人。

  第二是外出务工和移民新疆的人员。先来说说外出务工人员,现在外出务工人员与很早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外出打工赚钱,逢年过节还是会回来,甚至农忙时也会回来。但是现在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彻底不种地了,这两年再加上疫情,也就不回来了。

  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这部分人有相当一部分直接定居在打工地了。对于青壮年,在某种意义上说,现在”家“,那是随着自己的工作而走的,有工作的地方才有家,没工作的地方就没有家,因为毕竟还要考虑小孩的上学问题。


  其次就是去新疆的移民,兵团的优惠政策加上老家的困难,这部分人选择了彻底远走他乡,落户新疆。外出务工和移民流失的人员,比大学应届毕业生少,但绝对不能小视,少不了多少,而这部分流失的就是甘肃最主要的劳动力资源。

  第三是因为结婚成家,定居外省的。这个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甘肃的女子嫁出去,另一方面就是甘肃的青年在打工的或工作的地娶了当地的女子。而这种嫁娶,相当于一家人都出去了,就不是甘肃的常住人口了。


  而且还有很大的可能是,几年后把祖辈两口人也给带出去了,因为老人要养老,要给子女过去带孩子。于是通过婚嫁离开甘肃的人口就带走了少则两三口口,多则四五口的一家人。除这三种情况外,还有其他人口流失的情况,但跟这三类相比,所占比例就非常小了。

  05

  甘肃如何破解困局?

  那么,我们甘肃省如何破解人口不断流失呢?甘肃要破解人口流失,就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培育适合甘肃的产业,增强民营经济活力,重树甘肃发展的自信,重树甘肃人的自信。

  甘肃是一个落后省份,走大城市带大农村之路是基本省情。因此,甘肃破解人口流失之困,必须集中财力和物力,搞城市和产业的重点突破。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已进入都市圈时代,越来越多省份集中做强中心城市,以带动周边和腹地,即所谓“一省一城”时代。

  甘肃要应对区域竞争、获得优势资源,必须做强中心城市,向中心城市投资,向重点项目投资,向有发展的区域投资。因此,笔者认为,甘肃要破解发展之困,最重要的重中之重当是借助碳中和的机遇,抢抓新能源产业的赛道,加快兰州都市圈建设、区划调整加快全省城市化进程和加快培植产业与增强民营经济活力。


  兰州都市圈得大加发力。客观讲,省会兰州市虽然是省内发展最好的城市,城市化进程较高,但是相对于全国来说,兰州的城市规模、经济总量、人口总量都太少了,以至于兰州无法对省内其他地市形成有效的虹吸和带动效应,省会发展太慢,无法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

  兰州的人口规模实在太少,市区人口刚刚破400万,如果整个兰州市人口达到800万,甚至是1000万以上规模,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但就目前的实际来说,差距还非常大。对外来说,兰州必须加快与临近的白银、定西、临夏和武威的一体化进程,甚至要加快考虑将白银、临洮和永靖合并到兰州,加快兰州中心城加卫星城的发展模式。

  因为兰州都市圈,不能再是各个地级市单打独斗的模式,而是要以兰州为核心,周边四城为功能性卫星城,共同构建兰州都市圈,形成一个千万级人口,GDP规模达到万亿级的大规模中心城市。否则甘肃真不足以留人,经济后续增长,也相对乏力。

  对兰州内部来说,要加快调整行政区划,加快主城区各区和兰州新区与榆中生态创新城的发展,将四号线和五号线按城际铁路加快建设,促进主城区与新区和榆中的互联互通。其次,全力建设各类工业园区,先建起来再说。


  其他十三个地市,城市化进程得加快。除兰州外的十三个地市,会发现一个共同的情况,就是市区真的太小,其次陇东南的几个城市没有规划和建设新区。不客气地说,一个市区仅仅相当于大城市一两个街道管辖的面积大小,城区人口甚至还不如一个东部省会大型街道管辖的人口。

  不得不说,甘肃省各地市的城市化进程实在太慢了,第二产业跟风没有思路,第三产业迟迟不能发展起来。光靠农业和资源型行业的增加值,GDP上不上,经济不发达,无法提供就业岗位,人口留不住,长此以往,就变成了人口净流城市。

  尤其是酒嘉、天水和庆阳这三个副省域中心城市,酒嘉要加快合并,天水和庆阳抓紧建设新区,未来几年得大大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要积极培育支柱性制造业。

  做强国企,做大民企,增强经济的规模和活力。客观的说,甘肃省内的国企数量够多,甚至是太多了,但是真正强大的国企却没有几个,接下来的几年,要按公航旅的做法,抓紧整合国企,每个市有四到五个国企即可,其他的全部整合。因为要靠国企解决的就业规模和经济活力,整合后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同时学习深圳和合肥的经验,投资新兴企业和行业。


  同时要做大民营经济,加快建设重点的产业园区,在兰州新区、金昌、张掖、酒泉、庆阳和白银,高标准建设化工园区,天水重点发展电子制造及其相关产业链,武威重点做大做强食品......

  各个地级市要摆脱自己的局限性,不能都说造芯片,整大数据,搞高科技,哪怕是没有产业可以做,也可以学习安康和广元,养两三百万头猪也是可以的。

  同时也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比如现在大行其道的直播带货、自媒体创业、民宿旅游、网络游戏和文创等等异军突起,成为解决经济增加、人口就业的新路子,而且这些新型产业的产值规模和解决就业人口,数量还相当可观,但是目前全省找不出一家上规模的直播电商基地,也值得我们反思。


  另外,科技创新要加强的市场化和民用化,对新型经济增加和大量解决劳动力人口就业的促进作用,也非常明显。这一点要求甘肃省在中短期内解决一流高校的问题,解决产学研的问题。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尤其是调水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兰张三四线、兰合铁路、天陇铁路纷纷上马之后,兰州-平凉-庆阳铁路也需要在十四五加快上马,彻底解决陇东地区的交通问题。

  其次平庆地区受制于水资源问题,人均水资源量一直在全省的末位,一批重大项目迟迟无法上马,是导致相关区域经济发展落后的最直接原因。甘肃需要加快白龙江引水工程,因为工程建成之后,将彻底解决平凉和庆阳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庆阳石化产能提升、煤化工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也可以加快上马。

  甘肃的破局转型发展正在路上,凤凰涅槃,期待家乡甘肃的崛起。

  来源丨大贺频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往期文章精选



  1、本公众平台致力分享有价值的内容,转载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存在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本公众平台所刊载的广告推广、产品图片、广告词文字、活动链接等均为商家提供推广,不代表本号观点。如有疑问请联系商家进行咨询,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