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琳:前主流媒体财经记者,后转型金融,现为国内某基金CEO,2019年取得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MBA通知书。 前言 从需求层次来说,人,永远有向上跃升的追求和动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跃升成功。 读完万卷书,要行万里路, 行过万里路,迷茫在当处,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阿甘一样,无心插插柳,柳树就成荫。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左转?右转?还是向前?这是个问题。 怎样跳出目前的框架,实现: 思想的跃升, 阶层的跃升, 认知的跃升, 财富的跃升。 这是每个阶层都在考虑的问题,无论贵贱,不分高低。 不管是谁,在独处时难免都会问自己:
以我的经历为蓝本,我认为读MBA是个不错的选择,事实上,我身边也确实有很多人选择这个方法改变现有的生活。 MBA分三种: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MBA培养的是未来的高级管理人才,EMBA是培训已经成为高级管理人的人才。 如果工作地点常在国外,那么可以考虑国外院校的MBA,反之,如果工作地点大多在国内,那么国内的很多院校都可以选择,而且可以同时拿国外院校的学历,从麻烦程度来说,国内胜出! 以我个人经历来讲,受机会成本和客观条件限制,加上国内的各行业发展态势,锚定我的日后发展主要在国内,所以就选择了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因为自己完整经历了这个过程,加上这两年认识了二百多位国内一些较知名院校MBA的申请及在读同学,这里结合个人和朋友们的经验,分享。 当然,师父的力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师父常说,有物书斋这个公众号不是必须只有他一个人写文章,弟子和学生都可以写一些文章,发给师父上传,暂时没有稿费,不过,仅仅是暂时而已。 同时,特别需要感谢师父在我申请中,尤其是面试准备过程中的细心引导,尤其是心态上的指导。 正常人面对一个非常想要达成的目标,和达成目标所需要克服的挑战,要说保持平常心是非常难。难免会患得患失,会焦虑和担忧,如果万一结果不如人意怎么办? 师父说,恐惧都是妄念。充分了解自己,认同自己,而不要被外界干扰因素带偏,事情在做之前优劣都想好了,意外情况的预案也准备好了,事情开始以后,全力以赴即可,不需要多想。 在这样的信念下,我比较平稳的通过了面试,以及后来的全国联考,拿到录取通知书,也认识了很多同龄的优秀同学。毫不夸张的说,给人生开启了新的可能性。 八个方面 好,我现在把我学习和考试的一些心得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这纯属个人体验,如有不雷同,纯属个体差异: 1. 确定目标/选校。确定想读MBA之后就要先框算下目标学校。 国内范围的MBA主要分在职和脱产两种,长江和中欧这类商学院主打MBA项目为脱产2年,也有在职金融MBA; 此外还有清华北大人大等一流高校的商学院\管理学院的MBA项目,脱产+在职均有,少部分有海外商学院交换或者国内外双学位。 这就需要自己通过官网看项目介绍、找往届校友、招生老师咨询,初步锁定适合自己或者自己想去的学校及项目,主要关注信息包括:
2. 找好自己的定位。除了少数创业者,大部分人都依托于所在的组织,身上都有***公司***职务。但除了这个职业化标签以外,别忘了你是你自己的品牌。 五个维度出发:
从这五个维度找到交集,就是你最核心的价值和定位,也是你能够带给同学、学校的价值。 这个过程中,差异化非常重要。从爱好、社会活动、职业背景等不同角度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这是你独特的地方。 3. 申请材料致胜关键: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Essay)。 国内校方通常会将PS中所需要了解的内容,分解到10个以内的问题,让申请人以回答问题的形式讲述自己的故事。 每个问题答案一般不超过500字(部分项目是国际性的,需要英文作答),要在500字内抽样一段人生和未来,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 太细节、太宏观,都不合适——如果你想从申请材料上出彩,获取面试机会,这个是最磨人但又必须要克服的一关。 从周围的样本抽样统计,平均每个人在申请问题及个人陈述上花了时间在2周左右。初稿,自己修改,请MBA前辈修改,一般都需要几轮。 你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还算清晰的认知,印象深刻的故事都刻在心里。如果没有,那就得反复挖掘,去找那些过往存在但是未经提炼和打磨,抽取出个人能力的经历。 4. 推荐信:推荐信不是唯一决定因素,但好的推荐人和推荐信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能否进入面试。
找一位跟你交集太少的牛人写看起来浮于表面的推荐信,可能还不如找了解你的人,写突出你特点和独特性的信。 尽量请推荐人亲自写推荐信,若实在很忙,那么你从推荐人的角度写一份草稿,请推荐人做个确认。 5. 面试准备:通常会问的问题,比如:
面试心态:面试官一般会由校方老师+校友组成5人左右的小组面试,请把这个当成是一次沟通的机会。对面坐的都是各领域有所成就的老师、学长学姐,与其说是考试不如当成一次人生的交流。 虽然你是候选人,但能进面试说明你是所有申请人之中比较优秀的,你与他们是平等的,以诚实的原则,去思想和观点的交流,你就赢了一半。
6. 联考复习策略:根据你的不同背景,如果你没有太多的时间全天复习而是工作之余见缝插针,那备考就必须要有策略了。 考虑到近几年管理类联考的数学题难度增加,文科背景的同学建议在综合科目中主攻逻辑和写作,毕竟掌握了套路好提分,同时数学兼顾。 这里推荐周围朋友们广泛好评以及本人亲测有效的的MBA大师创始人薛睿老师的逻辑课程。以及海绵MBA的数学课程。 7. 统考策略:综合考试上午3小时,英语考试下午3小时,政治加试另一天。这里重点提示下,综合考试题量大,3小时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都非常紧张。 如果你是文科生,如果是数学底子没那么扎实,那么跟复习阶段一以贯之,建议你先做逻辑和写作,再做数学题。毕竟数学题花太多时间也可能解答不了,那每一题的几分至少还有刷答题卡的25%赢面。可是写作题,如果没时间写,就是错过了至少20分。 8. 终极锦囊:心态!心态!心态!如果你的目标是国内几所顶级学校的MBA,那么竞争激烈性不言而喻。 材料打磨,面试准备,统考,会有各种焦虑、忐忑、不安、自我怀疑。做好整体规划安排,然后聚焦在眼前这一步,一步步去做好,调度周边的资源来帮助你,办法永远都比困难多,累积出来就是好结果! 三分靠运气,7分靠实力。 祝每一位打定主意要攻下MBA的小伙伴心想事成! ---本文完--- 我知道有物书斋的读者都是喜欢深度思考的。 培训资讯系列
与人生哲学相关的文章 宗成读《春秋内传》系列 宗成谈奇门九星系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