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成读《春秋左氏传》第13集

 有物书斋 2021-06-15

转载请说明出处

每周坚持原创

用不同的经度突破思想的维度

春秋时代的一个预言闪亮登场!

1/4

原文

《传》隐公六年,五月,庚申,郑伯侵陈,大获,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卫实难,郑何能为,遂不许。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商书曰,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传》:隐公七年,陈及郑平,十二月,陈五父如郑莅盟,壬申,及郑伯盟,歃如忘,泄伯曰,五父必不免,不赖盟矣,郑良佐如陈莅盟,辛巳,及陈侯盟,亦知陈之将乱也。

1/4

陈国的朋友圈

“君子曰”后面的话,按惯例大致浏览而过。我们主要是从史实里挖掘出一些有用的信息,以求尽量窥得历史的原貌。

鲁隐公六年,郑庄公入侵陈国,大胜。郑庄公希望以战止争,就此与陈桓公签订和平条约。但陈桓公不同意。陈五父劝谏说:“郑国和陈国是邻国,一个是后世的河南新郑市,一个是后世的河南淮阳县,从新郑机场拐机西高速,开车两个小时就到。这么近的近邻,我们应该跟他们搞好关系。”

但陈桓公不同意,他说:“宋国和卫国才是郑国现在最头疼的,他能奈我何?”

陈国在春秋列国的爵位也不低,因为陈国是舜帝的后代,妫(gui)姓,所以周初分封的时候,为公爵国。但在《春秋》中,称呼陈国君主大多都是用“陈侯”,把爵位降了一等,这是因为陈国国君大多不太靠谱,做的事情不受人尊重之故。

陈国和郑国怎么结下了仇呢?
原来隐公四年时,卫国的州吁弑君后(此事在宗成读《春秋左氏传》第7集有讲),州吁说动宋殇公领头,带领四国联军围住郑国东门,史称“东门之役”(此事在宗成读《春秋左氏传》第12集有讲)。

四国联军里,卫国和郑国开战的理由是因公子段爆发的边境冲突,宋国则以“郑国包庇宋国政治犯公子冯”为理由开战,陈国和蔡国则纯粹是无理由开战的,其出兵的目的纯粹是看到邻国郑国被欺负,看能不能蹭点好处,就像家里失火,邻居不跑来救火,反而趁机拿点东西走一样,叔可忍婶不可忍。

现在郑庄公拳打脚踢,四五年间,打败周边各国,成了中原小霸王,腾出手以后,就反过来教训陈国了。陈国被入侵,没有一个国家救援,可见陈国在春秋时代的朋友圈的档次。

郑庄公是位很有追求的国君,他求的是称霸,而不是灭国,后来郑国打败了许国,但是不灭国,而是让许国贵族推选了一个国君出来继续执政许国,就看得出来郑庄公的政治手腕,所以这次陈国只要服软,郑庄公就会罢手。

但是陈国不服!

1/4

陈国的朋友圈

史书没有记载陈国不服,郑庄公做了什么。但是第二年,陈国主动找郑国要求缔结和平条约了,“及”就是一方主动的意思,陈及郑,就是陈国主动找了郑国。这一年,陈国的政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谁也不知道。

“平”了以后就要“盟”,否则不能算和平,只能算停战。所以,陈国就派陈五父来郑国缔结盟约。陈五父在历史上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争议不在他的性格,而在他的身份,因古人记载的疏漏,陈国的陈五父、陈佗和陈厉公三人经常混到一起,傻傻分不清楚。我们采用一种最常见的观点,即陈五父就是陈佗。陈五父去年劝过陈桓公与郑国签订和平协议,因此今年派他来郑国也算正常。

这里我要说一下古代订立盟约的过程,大致是:
找一头牛把耳朵割下来,放在一种叫“朱槃(pán)”的容器里,
把牛血盛在叫“玉敦”的容器里;
由主持人(司盟)面向北把双方所订立的合同对着牛耳朵当众读一遍;
牛耳朵“代表”担保人、日、月、山、川之神的耳朵;
然后,另一名工作人员(戎右)拿着“玉敦”按照地位的高低依次歃血,也就是用手指点蘸涂在嘴唇;
歃血完毕,挖一个大坑把牛掩埋,牛身上面放上盟约,谁拿盛牛耳朵的盘子有一定讲究,那预示谁主盟。谁的代表拿那个“朱槃”,也就是所谓的“执牛耳”。

陈五父在这个过程中突然“如忘”了,好像忘记自己来做什么的,直到主持人提醒他,他才慌忙把牛血涂到自己的嘴唇上。

这个事情很奇怪,联想到陈五父是主张与郑国盟好,那就不仅仅是奇怪,而是诡异了。出现这种情况应该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

1、陈五父看到了台下令他失神的人或者事;
2、陈五父在台上突然想起来什么事,导致失神;

总之,出现意外了。

到底是什么意外,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我们可以推测: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或许就是郑庄公故意安排的,如此重要的典礼不可能阿猫阿狗随随便便就能混进来;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也许只有“恍惚觉得自己的是君王”的错觉,才会让陈五父突然失神;

不管怎么说,陈五父将来的命运或许在这一刻就埋下了伏笔,当时在盟誓台下有个人也做出了同样的判断,他就是郑国的大夫泄伯,他通过观察陈五父的行为,做出了如下预言:

陈五父心不在焉,恐怕将来要不得善终了。

事实是,九年以后的鲁桓公五年,陈桓公死,陈五父杀太子篡位,几个月后,陈五父被陈国反对派袭杀于小路,不得善终!

听其言,而观其行,而推其未来,预测,并不仅仅只靠术数!

-本文完-

我知道有物书斋的读者都是喜欢深度思考的。


宗成读《春秋左氏传》系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