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天祥为何首肯亲弟降敌2

 钟家台 2021-06-15

“兄尽忠,弟尽孝,有何不可?”

历朝历代,文人们对于文家兄弟一死一生、一殉一降的选择,褒贬不一。

褒兄贬弟,是主流看法。元初就有人赋诗讽刺文璧:

江南见说好溪山,兄也难时弟也难;

可惜梅花如心事,南枝向暖北枝寒。

文天祥号文山,文璧号文溪,“溪山”指兄弟二人。诗中的“南枝”、“北枝”,也指兄弟二人,因为文天祥曾写过“江上梅花都自好,莫分枝北与枝南”。至于一“暖”一“寒”,自然是说兄弟二人一死一生、一殉一降的结局了。

就连乾隆皇帝都站出来指责说:“子不知终弟受职,应难地下见其兄”。近代以来论及此事者,更是“叛徒”“汉奸”之声不绝于耳。

但即使是在当时,就有肯定文璧的声音。与文璧同时代的刘岳申,在给文璧写的墓志铭中说:“皇元混一区宇,得忠臣孝子于一门,公与丞相兄弟二人而已”。友人赵彬也说:“文山公死其难,比之比干;文溪公全其宗,亦文氏之微子矣。……故文溪之举,于事得宜,于道得忠,于心无愧。”

是的,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兄尽忠,弟尽孝,有何不可?

(图)文天祥书法

事实上,文璧降元之后,于国于家,真的做到了无愧于心。

于国:他历任临江路总管、广东宣慰使司事、宣慰使广西分司邕管等职,为改变战后重建的经济困难局面,救助南宋遗民,尽心尽力:“念广民兵后疮残,凡可以救民于水火与衣冠于涂炭者,尽心焉”。

于家:他设法买回文家祖屋,建立家庙,祭祀祖先;他为文天祥建祠纪念,千方百计找回了流落北方的文天祥妻子欧阳夫人,让她终老家乡;他多方收集、出版文天祥遗著;他代为经理弃官隐居的弟弟文璋的家事;他把母亲的灵柩从广东迁葬家乡;他把流落大都的大妹文懿孙一家接回老家,同时终身供养夫亡家破的二妹文淑孙。“家无宿舂,囊无留帛,亲疏远迩,毕用其情。四方来者,各得其所,愿欲而去。”

只是他在做这一切时,还要背着“叛徒”“汉奸”的骂名。

死易生难。

文天祥的死,虽然当时痛苦,但是一了百了,相对容易,而且青史留名,成为楷模;文璧的生,则一生痛苦,既要身背骂名还要埋头干事,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

千百年之后,我理解了文璧,也更加理解了文天祥对于亲弟弟降敌的首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