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嘉庚先生写精神

 我的天堂111 2021-06-15

我为嘉庚先生写精神


  2001年6月的某天,我突然接到校党委宣传部打来的电话,要我立即到部里,说是有要事相商。到部里才知道,校党委原副书记、时任校关工委主任的卞守耆老师相中了我的文笔,将提炼、撰写“厦门大学四种精神”的任务交付给我。那时我不过三十出头,毕业留校还不到一年光景,自忖资历尚浅,承担这样一项分量不轻的任务,只能用“诚惶诚恐”几个字来形容。然而,卞老的信任、嘱托和殷殷期望,打消了我的顾虑,我当即一口应允下来。我想,这是一项非常光荣的任务,再难也要迎难而上。况且,几位退休的老教授已做了前期的整理工作,我有“本”可依,无须一切从零开始。

  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位居“厦门大学四种精神”之首。虽然手头已有一份老教授撰写的初稿,但我看了之后,觉得有关校主的爱国精神还值得进一步挖掘,我不能局限于这份二手材料。为了更加全面了解校主的生平,我以厦大图书馆为依托,着手搜集并析读有关资料,包括厦大校史、陈嘉庚的不同传记版本以及他自己撰写的《南侨回忆录》等。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慢慢走入陈嘉庚的世界。经过一番酝酿思索,我分“心系中华,教育救国”、“倾资办学,独步古今”、“团结华侨,支援祖国”、“恪守古训,国事为重”四个部分,概写了嘉庚先生光辉的一生。“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华侨史上空前杰出的伟大人物,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和国家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把一生献给开启民智、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事业,献给民族空前危难、奋起图存的救亡大业,成为华侨的一代领袖和楷模。”这是我不揣卑陋,以万分崇敬之情,在结尾处写下的一段评价文字。

  翌年春,我将整理提炼好的“厦门大学四种精神”文稿提交给校党委宣传部,约两万六千字。此后,这份文稿就作为厦大秋季新生入学教育周的宣传材料,由老教授在各学院宣讲。2014年,这份文稿会同其他老教授撰写的文章,由厦大出版社正式出版,书题为《老教授谈厦大“四种精神”》,时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的杨振斌为本书作序。书出版后,厦大还专门举行了隆重的首发仪式。而我有幸作为“厦门大学四种精神”宣讲团的核心成员之一,每年受邀作巡回宣讲,当然,包括但不限于新生。其中最盛大的一场,是厦大95周年校庆之际,在科艺中心报告厅为2000多名本、硕、博志愿者宣讲。



 

  受嘉庚精神的感召,我本人也非常注意立身立德立业,在教学科研岗位上戮力进取,争当为人师表的好老师,点滴言行不忘立德树人。今年8月10日,我在厦大芙蓉湖勇救落水儿童一事,被媒体广泛报道。9月20日,《厦门大学报》以《立德乃教育之本,经世为致用之学》为题,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出我的教师节专访。而最值得我自豪的是,今年9月荣幸当选为厦门大学“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之一。

  最后,我想以近期用辞赋体所撰《陈公赞》一文作结,以彰嘉庚先生之德业,之精神:


  公生季世,国失其常。少焉,耳濡往圣之训,目染正气之章。去国怀乡,挽家业于颓敝;竭诚尽智,成翘楚于南洋。

  辛亥起,九州从。天降大任,公为先锋。乃于浔江之畔,鹭岛之滨,宏图展而擘划,巨资倾而亲躬。巍巍乎校舍,恢恢乎钜功。凤凰木之花雨,惟留弦诵;演武场之楼月,独语苍穹。

  况乎心系国殇,梦萦倭戮。基业损而道阻,置之罔顾。赈资续而脉存,筹之无数。此义何义,履春秋而卓然;此人何人,亘古今而独步。

  赞曰: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开一代兴学之风气,树千秋寿国之丰碑。贤哉陈公,伟哉陈公,至善至德其所归!

(经济学院 张兴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