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带孩子跟谁亲?错过这些与孩子的亲密阶段再亲也没用

 优家教育 2021-06-15
 文丨 优宝

不少双职工家庭都会把带孩子的问题抛给一方的父母,老人家愿意、父母也省心。
 
但这也让不少妈妈生出了这样的担忧——宝宝从小就跟老人亲近,和父母却日渐疏远,这可怎么办?
                           


这种担忧也在一些家庭中逐渐升级为现实,孩子一和自己在一起就闹腾,甚至就连想抱抱他,也会哭着喊着要姥姥/奶奶抱,婆媳关系也逐渐滋生出裂缝。
 
难道孩子真的是谁带就会和谁亲吗?
 

所以,爱会消失的对吗?
 
很多人认为,等孩子长大了,跟自己自然就亲密了,但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19世纪,精神分析学家勒内·施皮茨,跟踪拍摄过一群没有妈妈照顾的婴儿:由妈妈照顾三个月后,一群婴儿改为育婴园的护士照顾。
 
实验结果显示:这些孩子普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反应迟钝,有的情绪低落,施皮茨认为,护士照顾婴儿只是在履行工作职责,因此并未和婴儿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这种“缺爱”的情况下,依恋关系就会消失。


他又做了另一组实验,这次将婴儿该由家庭的其他养育者,比如爷爷奶奶照顾,为期一年。
 
这些照顾者,同样对孩子充满爱,并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实验结果一目了然——这些孩子会把对妈妈的依恋关系转移到养育者身上。
 
施皮茨也由此得出了结论:婴儿对妈妈的依恋关系是会消失或转移的,同时,错过的依恋关系是不可逆转的。
 


科学界普遍认为,2岁以前是婴儿与成人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
0-2个月是无意识依赖期:谁抱都行
 
新生儿阶段的宝宝对于抚养人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这个阶段的宝宝对人不挑,谁抱都行,只要能满足他们的基础需求,就万事大吉。
 
3-6个月是初步依赖期:能够认出抚养人
 
这个阶段开始,宝宝有了初步的心理要求,虽然不能够明确的表达需求,但是会用哭来与人沟通。
 
这时候,对于经常照顾自己的人有了初步的认识,开始认定自己的抚养人。比如妈妈通过身体接触,情感交流,对孩子的及时回应来建立依恋关系。

但当妈妈的角色被其他养育者代替,孩子的情感依恋自然全盘转移到其他养育者身上。


7个月-2岁是建立依赖的关键期:对抚养人会特别依赖
 
这个阶段的宝宝从初步关系过渡到建立依赖关系时期,并认定了自己最依赖的人。不一定是付出最多的那一个,但是一定是给他陪伴最久的那一个。
 
之后也有心理学家对2岁后宝宝的依恋发展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他们发现宝宝会在2岁后,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进入一个重新建立依恋关系的阶段,
 
而这一时期的宝宝生活圈子也在逐渐扩大,朋友、玩伴都在他们心中并悄然占据了一席之地,但通常情况下父母仍是宝宝最依赖的人。
 
但对于那些和宝宝不太亲密的父母,伤害的可也并不仅仅是依恋关系。
 

缺乏安全感的人生
 
演员章龄之,曾参加一场心理游戏。
 
心理老师让她在“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好友”中依次划掉一个人,最后人生只能留下一人,她毫不犹豫地先划掉了爸爸妈妈,然后划掉好友,最后万般不舍划掉外公。
 
她很认真地说:“如果只能留下一个人,我要我外婆,我很爱她。”


章龄之的父母,在她一出生就去了日本,她是跟着外公外婆长大的。
 
成人后她和父母的关系非常寡淡,就连结婚也没经过父母同意。
 
章龄之向心理老师坦诚:
 
“我心里有很多缺失,每次有什么事,我一定要去外婆家,和她一起午睡,躺在她边上睡一场,就像自己充电了一样。”
 
这就是很典型的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而这也让章龄之心里始终有股无处安放的怒气,老公陈龙说章龄之像个刺猬,和他沟通时,总用吵架这样的别扭方式。


这似乎也应验了美国作家约翰·布雷萧曾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写道的那样:
 
如果在3岁之前,妈妈和孩子分离超过两周,那么孩子的被抛弃创伤将是不可逆的,孩子越小,心理就越脆弱,受到的伤害就越难以弥补。
 
我们总爱说爱孩子,愿意为孩子付出生命,但其实,爱没那么沉重。
 
就比如陪睡,谁全心全意给他讲个故事,睡前给他一个甜甜的吻,一个暖暖的拥抱,孩子能踏实感受到的,就是爱。
 
长辈再细致,也终究比不上爸妈给予子女的爱。


但这或许也是很多职场妈妈的无奈,事业与家庭,丈夫与孩子,终究是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对此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给出过一些建议:
 
职场妈妈如何让孩子和自己更亲密?
 
1、不用担心因为陪伴孩子时间少,孩子和我们不亲,孩子天然喜欢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人,因此建议妈妈们学几个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的亲子游戏,以此来建立亲密感;
 
2、在有限的亲子时间里,做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妈妈,用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而不是用夸张的言行去讨好孩子;
 
3、处理好上班前的分离焦虑,要明确告诉孩子妈妈去上班了,而不是不告而别,给孩子造成被抛弃的恐惧。


当然,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压力,请长辈协助养育也很锦上添花,但一定要尽力做到,孩子和长辈亲,也和父母亲。
 
“爸爸”和“妈妈”,是世界上最有爱的称呼,也是最应该承担责任的称谓。
 
当孩子深情呼唤你时,至少把入睡时光留给孩子。
 
尤其在孩子1岁前,尽可能多的陪孩子睡,温柔的把他入怀,为他哼唱歌谣,陪着他咿咿呀呀,在他夜醒时及时给予回应。
 
如果实在做不到,那么至少,赶在孩子睡前回家,给孩子一个甜甜的吻,一个暖暖的拥抱,一个充满爱意的抚摸......


对孩子多说一点甜言蜜语,就比如在睡前和孩子说一声:“你是我最独一无二的宝贝,晚安......”
 
对孩子来说,兴奋或疲惫的一天结束,在睡前带着父母深沉的爱意进入梦乡,月光下,妈妈温暖的怀抱,会是孩子一生甜蜜的记忆。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