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平淡如水的爱情

 七七的时光 2021-06-15

《我的父亲母亲》是由张艺谋导演的一部电影,影片中没有太多宏大的叙述视角,都是些日常生活中平常的小事,但也恰恰是这部影片的平淡化、日常化使观众深受感动。导演有意将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爱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把这样一个不起眼的题材拍出了感动人心的效果。

每一位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都会被父母亲那种真挚的爱感动,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的父母的情感都是非常平淡的,并没有影片所呈现出来的浓烈和厚重感,但如果细细体会就会觉得影片所展现的父母之爱是那么真实,导演所做的只不过将那种爱情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观众更深刻地体会其中的神圣。那么这部影片为何能打动人心呢?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奔跑。在这部一个半小时的影片中,母亲奔跑的镜头占了两到三分钟的时间,浓墨重彩奔跑镜头展示了母亲对心上人真挚的爱。母亲穿过树林,朝着父亲离开的拖拉机一路狂奔表现了一种对心上人的追慕,也就是对爱情的追求。

母亲用碗装着饺子,奔跑的过程中把碗摔了,饺子洒了,那种大声哭泣爱而不得的心情我想只经历过爱情的人才能有所体会。奔跑的目的不是要父亲吃那一份饺子,而是母亲希望有一个关于爱情的承诺,所以即使最后没有追上,母亲也一直等着父亲回来,因为在她心底这份承诺已经存在,爱情已经生根发芽。

第二,传统的电影模式。父亲是一个下乡教书的知识分子,母亲是远近闻名的美人,这种爱情的组合延续了传统郎才女貌的叙述模式。父亲对于整个封闭的乡村来说是一个闯入者,在父亲第一天到达村里的时候,几乎所有村民都跑出来看,这些村民所表现的是落后乡村里村民们对知识的崇拜,而母亲更是在第一眼看见父亲的时候就深深爱上了他,所谓的一见钟情肯定含有知识崇拜的因素,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这种知识崇拜逐渐转化为深刻的爱,知识与爱的结合无疑也延续了诸如《芙蓉镇》、《伤逝》等传统电影的类型化叙事。

第三,将爱的神圣融入日常生活的细节。建小学时,每户村民给建房子的工人送饭,母亲为了能让父亲吃上自己做的饭菜,特意把饭菜做得丰盛,而且将自己的碗摆在最前头;父亲送了母亲一个发卡,母亲在奔跑的过程中不小心丢失了,她一直找到天黑才回家,并且每天都在那条路上找;父亲死后,母亲执意要请人将父亲的棺椁不远万里从县城抬回来,即使冒着风雪也要跟着送葬的队伍……这细节在导演的镜头下被处理得非常到位,一幕幕的生活场景看似不起眼,但将它们连贯起来就能真切体会到所要传达的爱。

第四,民俗镜头呈现。影片中贯穿了非常多的民俗,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其中一个锔碗的镜头:手艺人将打破的碗片拼拢起来,用线扎缚固定,做好记号,然后用金刚钻在瓷碗外壁接缝两侧分别钻出小孔,接着用小槌细心钉入小孔,最后在打了钯锔的地方涂上一种特制的白色灰膏,再用布擦拭,抹去多余的灰膏,一只碗就修好了。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给从没见过这种手艺的观众深深的震撼。锔碗匠锔的不仅仅是一个破碗,更是将母亲对爱情的期待补全了,通过民俗所传达的情感远比话语更能震撼人心。

第四,色彩的对比。“我”得知父亲去世回家之后的现实用黑白表现,母亲和父亲年轻恋爱时的回忆用彩色表现,现在的冰冷现实与过去的美好回忆形成对照,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反差。在回忆里所有的场景似乎被导演镀上了一层金色,成片成片的黄树林,起起伏伏的大山坡,蜿蜒曲折的小路,书声朗朗的学校……所有的一切都给人一种温暖美好的感受

简单如水的爱情也许就像《我的父亲母亲》中呈现的那样,没有海誓山盟,不够轰轰烈烈,但这才是爱情最真实的一面《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感人至深之处也正在于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