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12个月感统训练

 秉能咨询 2021-06-15

第10个月

(1)身体分辨能力训练。

在这个时期,孩子模仿力很强,不仅会模仿学习身边人的动作,还会模仿电视中人物的动作,父母应利用这个时期开始训练孩子,加强孩子的分辨能力。在孩子模仿的同时教他认识身体部分,指出该部分再说给孩子听器官的名称,可以让孩子很快学习认识自己。

例如,在孩子面前放一面镜子,父母和孩子一起看着镜中的自己,然后妈妈分别指出自己的五官、四肢等部位。反复几次,然后对孩子说:“和妈妈(爸爸)一起指好吗?”这样,在父母指自己鼻子的时候,孩子也会跟着指鼻子,并试着发出“鼻子”的音,如此反复操作。

除了有意识的训练外,在平日生活中也可以随时帮助孩子进行身体分辨。例如洗澡的时候,妈妈可以说:“我要给你洗屁股”“我要给你洗脚趾”,在叙述身体部位时一定要用准确的名词而不是将其昵称化,如“我要给你洗小屁屁”“我要给你洗小丫丫”等。

训练孩子的身体分辨能力不仅能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还能够增强防护意识,并且在不舒服的时候准确说出具体的位置,让父母及时知道孩子究竟哪里不舒服,以便及早采取措施。

(2)表情、语言训练。

面部有很多肌肉,有效控制这些肌肉对于五官的发育以及语言功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孩子在与更多人接触后进行交流的一种手段,因此,父母在平日教孩子学说话时一定要结合不同的面部表情,下面就介绍几种锻炼面部表情肌的运动训练方法,在训练的时候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先示范,并解释给孩子听不同表情的意思,然后让他学着做。

①抬眉训练:父母做出非常惊奇的表情,睁大眼睛,使两条眉毛向上抬起,然后对孩子说:“这是吃惊的表情。”

②闭眼训练:父母将眼睛闭上,然后睁开,如此重复闭合、睁开的动作5~10次,然后告诉孩子:“这是闭眼和睁眼的动作。”

③耸鼻训练:父母将鼻子反复向上抽动数次,然后告诉孩子:“这是耸鼻子,可以用来扮鬼脸。”

④示齿训练:父母将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露出上下牙齿,然后告诉孩子:“这是开口的动作,表示开心地大笑。”

⑤努嘴训练:父母用力收缩嘴唇并向前努嘴,然后告诉孩子:“这是努嘴的动作,表示生气、不高兴了。”

⑥鼓腮训练:父母闭嘴,将腮帮子鼓起后恢复原状,然后告诉孩子:“这是鼓腮帮子,表示气鼓鼓的。”

虽然孩子对各种面部动作的意思并不完全清楚,但并不耽误父母对他的训练,在平日父母可以随时随地“抽查”孩子练习的结果,如突然问他:“生气的表情。”通过反复的练习,孩子在听到这句话后就会立刻做出努嘴的动作。

或者,父母做出各种表情,然后向孩子提问,10个月的孩子并不能准确地说出表情的名称,但可以用简单的音节来代替,如“气气”“笑”,这时父母要反复说出正确发音,让孩子不断重复。

(3)站立、行蹲等训练。

虽然孩子在10个月的时候仍然以爬行为主,但是他已经有独立站立的意念了,不愿意再求助妈妈或者爸爸,只要周围有可以扶手的东西就会站起来,有的孩子甚至还会将手稍稍松开。

此时,父母不必担心孩子会有危险,更不能立刻扶住孩子剥夺他独立站立的权利,而是应当在一旁鼓劲,并为他提供安全的“学站环境”。如果孩子独立站立的能力不是很强,父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训练,方法如下:

①父母与孩子面对面坐在地上,然后发号施令:“一、二、三,蹲下”,同时做出蹲下的动作。然后,再由蹲下动作做起立动作。如果孩子站不起来,父母在刚开始可以拉起他的一只手,使他借助外力站起来。

②父母让孩子保持俯卧的姿势,然后教他双手撑起身体,再将双腿屈曲,用膝盖和手掌撑地。接着继续保持爬姿,让孩子一只手撑地,另一只手抓住栏杆,然后慢慢站起来。

③当孩子已经能够顺利地独立站起来时,父母不要对他要求过高,而是要由易到难进行。如当孩子站起来后,父母可用双手扶住孩子的腋下,帮助其站立。当孩子不用父母搀扶,只抓住栏杆就可以站稳时,父母可训练其一手扶站的能力。例如,将孩子比较感兴趣的玩具放到其低头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引导孩子松开一只手取玩具,只用另一只手扶着栏杆。

④当孩子扶着栏杆就能站得较稳时,父母可训练其独立站立的能力。父母示意孩子站起来后,双手扶住他的腋下并将其放到墙边,让背和臀部靠墙,双腿分开、足跟不要贴墙,然后慢慢将手松开。如果孩子出现慢慢下滑或者晃动不稳的情况,父母要在一旁拍手鼓励:“坚持!你真棒!站得这么稳!”一开始独立站的时间不要过长,1分钟即可,以后再慢慢延长站立时间。

通过站立训练,孩子的背部、颈部、下肢的肌肉与骨骼会得到良好的锻炼,这为11个月的学习走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手的控制能力训练。

在训练10个月大的孩子的手部动作时,要着重训练他的手部控制能力,特别是单个手指的分离动作,如无名指运动、食指的抓捏动作等,不过在训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先训练孩子对体积较小物品的抓握能力,再让他双手捡体积较小的物体,并能将捡到的两样东西同时放进容器中。

①准备两个较软且能够发出声响的玩具,妈妈拿一个,让孩子拿一个,然后妈妈进行示

范,先使劲握一下,玩具响了一声,然后让孩子也握一下。接着,妈妈连续握三下,让孩子也握三下。如此反复操作,在锻炼孩子手力的同时还能培养他的节奏感、听力。

②为孩子准备一个单手能够伸进去的玻璃容器或者比较光滑的容器,再准备几个小容器。首先,让孩子将容器外的黄豆、玉米粒、小弹珠等一颗颗用拇指、食指和无名指抓起后放到容器中,接着让他将容器内的小物品再捡出来,边捡边将不同的物品分别放到不同的容器中。孩子在做这些动作时,妈妈应当配合说“放进去”“拿出来”等话语。

③训练的前一天,在孩子面前反复示范打开抽屉或者箱子的动作,第二天将孩子的玩具如毛绒小熊、电动车放到一个抽屉或者有盖的箱子里,然后问孩子:“宝宝,今天我们玩电动车好不好?”在得到孩子的应和后,妈妈再说:“可是玩具在抽屉(箱子)里放着,妈妈拿不出来,宝宝可以帮妈妈把玩具拿出来吗?”如果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较好,就能够模仿妈妈的动作将抽屉或者箱子打开。对于力气较小的孩子,妈妈可以给予适当的助力,使孩子能够完成相应的训练内容。

④为孩子准备一支较粗的彩色蜡笔或者铅笔,训练其三指握笔的姿势,一开始孩子会因为手指无力握不住笔杆,妈妈可给予适当的帮助,如握住孩子的小手使笔杆固定在手心,然后带动孩子在纸上画出简单的线条,线条最好是孩子名字的笔画拆分。妈妈边画边告诉孩子笔画的名称,然后再将这些笔画组合成孩子的名字,并反复对孩子说出他的名称,边说边用手指指着孩子。

⑤为孩子准备一碗温米糊或者稀饭以及一把勺子,教他用拇指的指腹和食指的第二关节侧面夹住勺子,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搅动米糊,在训练二指的同时对手腕也是一次不错的锻炼。此外,带有螺口的瓶子、能够交错旋转的柱形或圆形玩具也具有相同的功能。

⑥多指训练之后,父母可对孩子进行单指训练,即将其他四指屈曲,只使用食指。父母在训练时可以借助一些玩具,如可以用手指调节时间的玩具闹钟、玩具钢琴、一按胸口就会开口说话的洋娃娃等;父母也可以借助家里的一些物品,如电灯开关、电视遥控器、收音机开关、电话等,只要是能够引起孩子兴趣的都可以让他去玩、去按,反复练习后孩子就能够独立完成这个动作。

(5)认知和语言训练。

第10个月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转折点,它是孩子从婴儿期向幼儿期过渡的一个中转站,10个月的孩子不仅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心理和智力的发育也会有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上。例如,对感兴趣的事物会长时间地观察,知道一些常见物品的名称并会指认或者说出简单的单词等,对此父母不应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而应当立刻进行训练,使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①用食指表示数字1,父母可用语言加深孩子的印象。例如,父母说“我想吃1个苹果”的同时,帮助孩子竖起食指表示1个,然后当着孩子的面拿一个苹果。如此反复几次后,孩子就会用竖起食指的方式表示1。接着,父母问孩子:“你想要几个苹果?”他就会竖起食指,表示要1个,然后父母就给他1个苹果,以加深孩子对数字1的印象。当孩子对1熟悉后,父母可逐渐将数字增加到2、3、4。

②给孩子准备一些图片或者玩具,从中挑出几个让孩子熟悉,并告诉他图片上的东西或者玩具叫什么名字,它们能够发出什么声音。然后将这些图片或者玩具与其他混在一起,让孩子从中找出刚才那几样,孩子每找到一样父母就要大声鼓励。

当孩子全部找齐后,父母拿起一个物品问孩子:“这是几个?”在得到正确回答后,再拿起第二个,问孩子手中的物品是几个,以此类推,直到孩子全部答对为止。如果孩子精力仍很充沛,没有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发出每个物品如火车开动的声音、小狗的叫声、树叶被风吹的声音等,并可用这种方法教孩子说出更多的词语,如阿姨、再见、谢谢等。

③在孩子面前摆两个盘子,盘子里分别放着大小两个水果,父母拿起大的水果告诉他“这是大的”,再拿起小的水果告诉他“这是小的”,必要时可多重复几次。接下来,父母指着盘中的水果问孩子:“你要吃吗?”如果孩子回答:“要。”父母就可以发出“那么拿一个大的水果”或者“拿一个小的水果”的指令,看孩子是否拿对,如果拿对了就要给予鼓励与表扬。

如果孩子回答:“不要。”那么父母就要问:“你想吃什么?”引导孩子主动提出自己的要求。除了训练区分大小外,父母还可以进行上下、左右的区分训练,道具可以是玩具、生活用品,只要孩子感兴趣就可以。

第11~12个月

(1)自己动手的生活能力训练。

11~12个月的孩子生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不再依靠奶瓶喝水,而是喜欢自己用小勺舀着喝。此外,这个阶段孩子的食谱多以米糊、菜泥、蛋黄等流质或者半固体为主,想要从碗中准确地舀出食物放进嘴里,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父母在这个阶段应当重视孩子自己进餐的训练,这是孩子能否养成生活独立自主习惯的重要前提,同时对于手部的精细动作也可起到辅助推动作用。

①父母不要急于让孩子掌握用勺方法,毕竟这个时期只是孩子用勺吃饭的过渡期,比起单纯用勺子搅拌碗中的米糊,用勺子舀起饭再放到嘴里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在训练时,父母可以在孩子吃饱饭之后,在他专用的小碗里放一些大块且比较软的食物,如豆腐、鸡蛋、煮南瓜块、煮红薯块等,给孩子一把勺子让他戳着食物玩耍,父母则坐在对面往碗中放相同食物,用勺子慢慢将食物舀起、放到嘴里。

舀食物、放到嘴里的动作一定要慢,要让孩子看清全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潜移默化,孩子就会明白,自己手中和碗里的东西和妈妈的一样,既然妈妈能够用勺子吃东西,自己也一定能,从而产生“勺子是一种餐具,可以用来吃东西”的念头,为以后用勺子打下基础。

②锻炼孩子用勺子舀食物,父母在孩子面前摆两个小碗,其中一个碗里装着煮熟的南瓜块、鸡蛋等食物,然后鼓励孩子用勺子舀食物,并将食物从一个碗中移到另一个碗中。刚开始给食物“搬家”并不一定顺利,所以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一点帮助,如将食物拨到他的勺子上,用双手为勺子“护航”等,从而让孩子树立信心,激起他使用勺子的欲望。

③当孩子能够将食物顺利地从一个碗中移到另一个碗中后,父母可以让孩子用勺子将碗中的食物压成泥,然后舀起放到嘴里。即使每次只能舀一点点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将勺子送到嘴里的过程。

除了用勺训练,父母还可以培养孩子其他生活能力,如刷牙、用梳子等比较简单且重复性较强的动作。在训练时,父母可先示范几次,然后和孩子一同练习。

(2)语言交流训练。

表情或者手势固然是孩子与外界交流的主要手段,但是语言毕竟才是人与人沟通的第一工具,如果孩子看到自己只用表情或者手势就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偷懒”,不愿意开口说话了。所以,在孩子模仿能力较强的第11个月,父母一定要注意用语言与孩子交流。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说话的条件,如果孩子在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如玩玩具或者喝水使用表情或者手势、动作,父母可不予理睬,被拒绝几次后孩子就会逼不得已发出声音吸引父母的注意。

不过,此时孩子发出的多为单音节,且口齿不清楚,父母不能笑话他,而应当及时纠正发音。例如,孩子说“水”,父母就反问他“你要喝水吗”,孩子如果回答“要”,父母再问“你要什么”,孩子就会顺着话语说“水”,父母再给予肯定“好的,你要喝水”。

经过反复的练习,虽然孩子只能说出单音节的词语,但在他的头脑里已经有了完整词语的雏形,对于日后语言发育有很大帮助。

(3)大动作训练。

11~12个月的孩子除了站得比较稳,有的孩子甚至还可以独立地行走几步,并且喜欢推椅子。不要以为推椅子就是孩子对搬东西感兴趣,他是想借助椅子的力量让自己多走几步。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剥夺孩子的这个爱好,而是要求充分提供一切条件满足他的愿望。

①当孩子具有独立站的能力后,父母可培养其扶着走的能力。例如,将孩子放到长沙发一端,自己站在沙发的另一端,手里拿一个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同时不停地重复:“宝宝到这里来,你真勇敢。”让孩子扶着沙发慢慢地向前走,一直走到父母的面前。

②与孩子面对面站着,将孩子抱起后双脚分别放在自己的脚背上,父母握着孩子的双手,然后向后行走,同时嘴里发出“左右、左右”的声音,让孩子感受独立行走带来的乐趣。

③为孩子准备小推车或者可以拉动并且能使孩子保持平衡的玩具,让孩子借助这些外力掌握身体平衡。

④为孩子准备一个小皮球,示意他轻轻地踢一下球,并让他跟在球的后面,当球停止滚动后,孩子可再做踢球的动作,这样他的下肢肌肉能力、平衡能力以及视觉协调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⑤爸爸躺在地上或者床上,将孩子肚皮朝下放到自己的腿上,妈妈坐在一旁将孩子的双臂伸展开,同时嘴里念叨着“飞啦、飞啦”,爸爸此时要配合将腿抬高,使孩子真的好像在天上飞一般。这个练习对于肢体肌肉配合、平衡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4)小动作训练。

除了大动作外,小动作的训练仍然不能忽视,父母可将手部动作训练和认知训练结合进行。

①将孩子最喜欢的小玩具当着他的面用一层又一层的纸包好,然后藏到一个地方,问孩子“玩具哪里去了”,逗引孩子去找。当孩子找到后,鼓励他将纸包一层一层地打开,同时父母一遍又一遍地问他“纸里有什么东西”,让孩子在拆纸包的过程中回忆里面是什么东西,从而使手指与大脑同时得到锻炼。

②给孩子准备几块饼干,父母先拿起一块说:“这是一块饼干”,然后将饼干掰成两半,向孩子说明:“这是两块。”以此类推,直到饼干被掰成小块为止。接着,父母将另一块完整的饼干交到孩子手里,鼓励其学着自己的样子将饼干掰开。

不过掰开之前,父母要发出指令,首先伸出两根手指说:“我要两块”,并示意孩子将饼干掰成两半递给自己;接着发出“三块”“四块”“五块”的指令,让孩子将饼干掰成小块,然后依照手指和指令递给自己。通过这个训练,可以锻炼孩子的手指力量以及对数字的认知能力。

③为孩子准备一个大开本且比较薄的彩图书,将书放到他的面前,父母可以指着图画给孩子做讲解,但是并不翻动书页。当讲完一页后,父母示意孩子将书页翻过去,一开始孩子的手指比较笨拙,通常会翻好几页,妈妈不要急着纠正,而是示意孩子将书页翻回去,并告诉他这一页的顺序不对。这种训练在锻练手指灵活性的同时,对于孩子的空间知觉的发展也非常有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