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余的精力

 新用户1827SHTG 2021-06-16



周六独自在家带孩子。孩子他妈临走时交代:上下午都要带他出去,让他在小广场上疯跑一阵。我不敢怠慢。但因为雷阵雨的缘故,我没让他跑太久。到了晚上11点多,这小家伙还不肯睡,一双小眼睛瞪得溜圆。孩子他妈怪我这次带孩子的失败:没把孩子的精力充分发泄。
法国作家纪德在他的名作《人间食粮》中说:“我担心的是,在生时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精力没有充分发泄,死后会继续来折磨我。我希望,把这尘世间心里所抱的期待统统表达了之后,就心满意足地、再无所求地死去。”看来,“精力没有充分发泄”确实是一件大事。别提什么“死后会继续来折磨”了,像我孩子那样半夜三更还不睡觉,就够让人操心的了。
丰子恺先生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这里头。这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
大部分人的精力,在一楼就发泄完了,打牌喝酒,在名利场中打滚,也是一辈子。丰子恺先生最佩服的是弘一法师,他既是杰出的艺术家,又是虔诚的佛教徒。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法官吴经熊博士,也是这样一个典范:他在38岁那年皈依天主教,他写的《唐诗四季》也真的是好看得不得了。他的精力,在艺术和宗教两个领域都得到充分的发泄,他一定可以在主的怀抱里甜美地安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