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子恺论人生

 我的图书馆1m7r 2021-10-19

人物


丰子恺论人生

文/墨吟

图1: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是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和艺术教育家,尤其是他的漫画,不仅画风、画技在中国独一无二,而且全部画作都浸透着温情,就连讽刺,也是温情的讽刺。

丰子恺出生的时候,在他上面已经有了六个姐姐。父母老来得子,视其为烟火得继的希望,因而备加珍惜。他自小就被包围在脉脉温情之中,这种温情伴随他一生,也流泻在他的作品中。

图2:丰子恺处女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1926)


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李叔同和夏丐尊。1914年丰子恺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两位指导老师就是李叔同和夏丐尊。李叔同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夏丐尊所提倡的白话文,始终被他奉为圭皋。从此他在三个领域——绘画、文学和音乐方面一再进取,获得了著作等身的成就。

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也因此与佛教结缘,1927年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皈依佛门(但未出家),取法名婴行。李叔同皈依佛教,慈悲为怀,丰子恺也皈依佛教,悲天悯人。因此,丰子恺对于人生的论述也就带有佛教色彩,见解独到。

他是这样说的:“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还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

由此可见,丰子恺是将宗教看作人生之最高境界的。

图3:丰子恺在上海日月楼(1961)


天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是小鸟已经飞过。“人生有生即有情”,丰子恺的一生就像天上一道微风那样平淡而朴实。他在文革期间受到迫害,但仍然期望中国“天意和平,人意和平”,“时节清明,政治清明”。在他去世后三年,他获得平反。

让我们同丰子恺一起,在淡淡的茗香中,领悟生活的真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