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主教师分享】北京市 朝阳区 劲松第四小学

 自主发展 2021-06-16

儿童教育——吴正宪

我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课堂上我使尽浑身解数,不遗余力地把课本上的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对每一个例题、每一道习题都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在满堂灌的课堂里,学生似乎成了容纳知识的容器,好像老师讲的越多,学生接受的也越多,学到的知识就越多。当我在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中乐此不疲时,终于有一天,蓦然发现课堂上学生变得越来越麻木,目光有些呆滞,语言有些贫乏,思维有些固化。我开始抱怨学生脑子太笨,学习不用功。滔滔不绝的演讲之外又多了几分埋怨与责备,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这样的课堂教学现状让我痛苦不安,原有的冲动与热情几乎降到了冰点。我开始不止一次的自问:这是孩子需要的课堂生活吗?这样的学习对孩子的未来有帮助吗?怎样才能创设孩子喜欢的课堂?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我心头凝聚起来,冲击开去。“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良知与责任。 

孙艳鹏——读《吴正宪谈儿童数学教育》有感

读了吴正宪老师谈儿童数学教育,深刻感受到吴老师对儿童的关注,对数学教育的关注。吴老师从教初期,升学率是教育的重心,吴老师却能够从儿童的心理层面入手,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提出“自学”、“讨论”、“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吴老师倡导“有营养又好吃”的数学课,也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听过吴老师课的人都知道,吴老师的课生动、有趣,与孩子的交流不像上课,更像聊天,可就是这样轻松随意的聊一聊,却如层层剥笋深入人心。吴正宪老师是很多数学老师的偶像,吴正宪老师团队带动着一批数学老师钻研数学教育,不断创新和引领数学教育。

王桐——读《吴正宪谈儿童数学教育》有感

读了吴老师的文章,确实感同身受。做教师伊始,就是满怀热情,干劲儿十足,每天基本上都加班,和其他科老师抢时间,学生虽然也会主动完成作业,但是每每拿到试卷的那一刻,总与自己的设想相差甚远。自己和学生都是身心俱疲,整天就是累、忙,但是付出后的收获并不是很大,说明我可能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我反思,自己判作业、改作业占用了我们工作大部分的时间,从而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备课,导致第二天上课时只是照本宣科,这样做会制造作业中更多的错误,我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批改作业,形成了恶性循环。而我自己也从一个“脑力工作者”向“体力工作者”转型成功。痛定思痛,需要改变自己。我现在也正在经历吴老师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改变就会有不适应,适应了之后我们就会变得更好。从这篇文章我也能够切实感受到为什么吴老师能够具有这么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成为小学数学界的传奇,可能就是像文章中所写到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

张新雨——读《吴正宪谈儿童数学教育》有感

通过阅读吴老师的这篇文章,深切感受到,吴老师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从一开始“教师讲,学生听”到“自学,讨论,操作,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方式,这样的转变,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是真正为了学生而考虑。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会知识,更受到尊重,完善人格。吴老师提倡的“好吃又有营养的课堂”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构建学生喜爱的课堂。反观我们自己的课堂,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真正的落实,老师作为引领者,要帮助学生,使学生学会思考,发现,交流,表达,在民主,有趣的课堂环境中找到数学中的乐趣,爱上数学。

张勋——读《吴正宪谈儿童数学教育》有感

通过阅读吴老师的文章,我感触颇深。首先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做再多的题也只能解决燃眉之急,而没有捕鱼的技能就没有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适应和生存的能力。学到了什么往往没有是怎样学到的重要。作为投身课程改革浪潮的我们,其实一直在完成教学任务和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空间以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之间纠结,去寻找那个临界点。但要知道,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思想方法的沉淀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拿出更大的耐心。

马博文——读《吴正宪谈儿童数学教育》有感

通过阅读吴老师的这篇文章,深切感受到,吴老师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别关注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需要的,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感兴趣的。从最初的我要学生学,再到后来的学生自发的我要学,这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是真正为了学生而考虑。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成学生喜欢、学生需要的课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作为引领者,在学生需要时提供帮助和引导。吴老师提倡的“好吃又有营养的课堂”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构建学生喜爱的课堂。反观我们自己的课堂,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真正的落实,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如何发现学生的需要这也是我需要继续学习和摸索的。

李翠——读《吴正宪谈儿童数学教育》有感

通过学习吴老师的文章,感受到在吴老师的课堂上体现了“思”与“活”。吴老师通过好问题,不断引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出好问题,怎样引领学生不断自主探索发现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老师课下花时间细琢磨、不断在教学实中总结经验,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李玥——读《吴正宪谈儿童数学教育》有感

读了吴正宪老师的文章,也又一次提醒自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努力创设学生喜爱的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课堂上只是在灌输知识,久而久之会磨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对学习没有新鲜感,也没有期待,甚至会把学习当成负担。因此,老师也许可以从学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帮助入手,把课堂逐渐还给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课,喜欢学习。

赵东方——读《吴正宪谈儿童数学教育》有感

在读吴正宪老师的文章时,感觉到自己也有相同的感受。在自己的课堂中,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老师在前面滔滔不绝的讲,想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给学生,但从学生的反馈中却和自己所期待的不同,从他们眼中看不到学习的兴趣,有些孩子的眼神是麻木的,只能说老师提问什么学生就回答什么。这样的课堂既让学生感受不到快乐,同时也不是老师所期待的。而在吴老师的课堂中,老师的话并不多,更多的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知识内化于心,这也让在场的老师和学生都觉得是一种享受。我想这离不开吴老师在课堂背后的思考与实践。而课后的反思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从而没有了新的思考,没有了学习的方向,课堂教学也就不会有改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