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章软骨和骨【B】

 邻村阿牛 2021-06-16

一、软骨

(一)概述:

1、软骨的基本特性

◆ 无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 间充质分化而成,凝胶状;

◆ 软骨和骨共同构成机体的支架;

◆ 胚胎发育的早期:此支架主要由软骨构成。如外耳、呼吸道、躯干和四肢等,随着胚胎的发育软骨逐渐被骨所取代;

◆ 出生后,尤其成年后:机体主要支架是骨。永久性软骨主要分布在骨架内如关节软骨、关节盘、椎间盘和肋软骨等,以及外耳和呼吸道

2、软骨的构成

软骨组织 软骨细胞

软骨基质

软骨膜 外层:胶原纤维多

内层:骨祖细胞

(二)软骨类型

透明软骨:纤维成分主要是II型胶原蛋白交织排列的胶原原纤维。含水分多。

弹性软骨:新鲜时呈不透明的黄色。有大量交织分布的弹性纤维。

纤维软骨:大量平行或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束,韧性强大,呈不透明的乳白色。

(三)透明软骨

分布胚胎骨骼、肋软骨、关节软骨、呼吸道内的软骨等。新鲜时半透明状,乳白色。有较强的抗压性,具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1、软骨基质

◆ 纤维(胶原原纤维)+基质,HE染色嗜碱性;

◆ 凝胶状,化学成分和立体构型与L.C.T相似,纤维以Ⅱ型胶原蛋白为主,基质则聚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和硫酸角质素丰富,软骨粘连蛋白和锚蛋白anchorin CⅡ多。

◆ 作用:利于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渗透;保证软骨具有一定的弹性。

软骨陷窝cartilage lacunae 软骨囊cartilage capsule 同源细胞群isogenous group

2、软骨细胞

LM:周边小、扁平、游离散在;中央大、圆、成群。

EM:丰富的RER和发达的Golgi复合体,Mt较少。

功能:合成与分泌软骨组织的基质和纤维。

3、软骨膜

◆ 薄层致密结缔组织;

◆ 外层:胶原纤维丰富

内层:富含神经及一些小血管、成软骨细胞。

◆ 功能:保护、营养、生长和修复。

(四)弹性软骨

分布:耳廓、外耳道、咽鼓管及会厌等处。新鲜时呈不透明黄色。弹性明显。

特点:基质中含大量交织成网的弹性纤维,胶原原纤维少。

(五)纤维软骨—无软骨膜

分布:椎间盘纤维环、膝关节半月板、耻骨联合、肌腱韧带附着处等。不透明乳白色,韧性强大。

特点:基质中含大量胶原纤维束,胶原原纤维少

(六)软骨的发生、生长和再生

外加生长(软骨膜下生长):软骨膜内的骨祖细胞→软骨细胞,添加在原有软骨的表面,并形成纤维和基质,使软骨增厚。

间质生长(软骨内生长):软骨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增殖,进而不断地产生新的软骨基质,使软骨从内部向周围扩大。

软骨的发生:间充质细胞→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

软骨的再生:弱

二、骨

(一)骨的构成

骨膜 细胞: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组织 基质:钙化,即骨盐沉淀。未钙化则称类骨质。

骨髓

(二)骨组织:基质+细胞(骨基质,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

1、骨基质(骨质)

1) 化学组成 钙化的细胞外基质

有机成分35%

无机成分 65%,即骨盐。

没有骨盐沉淀的新生骨基质称类骨质

2)排列方式

即骨板。

同一骨板内的纤维相互平行,相邻骨板的纤维则相互垂直,如多层木质胶合板。能增加骨强度。

密质骨:排列紧密的骨板。

松质骨:骨板成骨小梁,海绵状。

2、骨组织的细胞

包括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骨被覆细胞,破骨细胞

1) 骨祖细胞:骨组织的干细胞,于骨膜内。

2)成骨细胞:骨组织表面,呈立方或矮柱状,常单层排列。核圆形,位于远离骨表面的细胞一端;胞质嗜碱 性。电镜下可见大量的RER和GC。相邻成骨细胞突起之间以及与骨细胞突起之间有缝隙连接能合成和分泌骨基质的有机成分,形成类骨,后自身被包埋于其内,并产生基质小泡,钙盐沉淀后转变为骨细胞。

成骨细胞的超微结构 核圆形,位于远离骨表面的细胞一端;胞质嗜碱性;

电镜下可见大量的RER和GC。相邻成骨细胞突起之间以及与骨细胞突起之间有缝隙连接。

3)骨细胞:多突起,单个分散于骨板内或骨板间。胞体所在的腔隙称骨陷窝,突起所在的腔隙称骨小管。突

起之间有缝隙连接。骨陷窝与骨小管、骨小管之间彼此通联。

作用 (1)维持骨组织的完整性,维持骨基质的成骨作用。

(2)一定的溶骨和成骨作用。

(3)参与调节血钙浓度。当血液中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升高时,成熟骨细胞能促使骨陷窝壁的骨盐溶解,将骨钙释放入血液中,该作用称骨细胞性溶骨作用。

4)骨被覆细胞 扁平上皮样细胞,为静止的成骨细胞。

能活化,吸引破骨细胞,分隔骨细胞周液和骨髓腔周 液的作用。

5)破骨细胞 量少,散在于骨组织边缘,多核巨细胞,由骨髓粒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分化融合而成。直径30~

100 µm ,核2~100个。胞质嗜酸性,细胞器丰富,尤以溶酶体和线粒体居多。

有很强的溶骨和吸收骨基质能力

(三)长骨的结构

包括:骨密质、骨松质、骨膜、关节软骨、骨髓及血管、神经

骨外膜 外层:较厚,为致密结缔组织,纤维粗大密集,交织成网。有穿通纤维固定骨膜和韧带

骨膜 内层:薄层SCT,富含血管、神经和骨祖细胞

骨内膜:很薄,骨被覆细胞+CT,伸入穿通管及中央管。

骨膜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提供成骨细胞。

骨骺 主要为松质骨,松质骨内的小腔隙和骨干中央的腔通连,共同构成骨髓腔。

骨干 主要由密质骨构成,内侧有少量松质骨形成的骨小梁。密质骨在骨干的内外表层形成环骨板。在中层形成哈弗斯系统和间骨板

1.骨密质

1)环骨板 外环骨板:多

内环骨板:少

2)骨单位(哈弗斯系统):骨密质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柱状结构。4~20层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

3)间骨板: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形状不规则,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骨单位或环骨板未被吸收的残留部分。

(四)骨的发生、生长和再生

1、骨发生的基本过程

骨组织的形成:骨祖细胞→成骨细胞,分泌类骨质→自身被包埋→骨细胞。类骨质→钙化为骨质。

骨组织的吸收:骨组织形成的同时,原有骨组织的某些部位被侵蚀溶解,破骨细胞起主要作用。

2、发生方式

膜内成骨: 在原始的结缔组织内间充质直接成骨。额骨、顶骨、枕骨、颞骨、锁骨等扁骨和不规则骨

此种方式发生。

软骨内成骨:在间充质预先形成的软骨雏形的基础上,使软骨逐步被替换为骨。涉及人体大多数骨,如四

肢骨、躯干骨和部分颅底骨等

A. 软骨雏形形成 ;

B. 骨领形成:软骨周骨化

C. 软骨内骨化:初级骨化中心形成;骨髓腔形成 ;次级骨化中心与骨骺形成。

D. 骨干骨密质改建 :骨松质→骨单位

3、骨的再生和骨折愈合

·骨组织的再生能力较强;

·过程:炎症期、修复期和重建期;

·时程:2~3月。

4、影响骨生长发育的因素

·营养和维生素

·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

·生物活性物质: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

·应力作用

(五)关节

本文来源:https://www./k/doc/eb1b6d5ab1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b.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