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生前画的一条线,如今卖到了7亿,专家释疑:这条线他画了24年

 今古言堂 2021-06-16

铁杵磨成针的道理,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坚持做好一件事,对于每个人来说,往往都是有着非凡的意义。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得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可有很多人,对于坚持这两个字,往往都是停留在口头之上。口号震天响,但是实际行动却没有。世界上众多有成就的人,在他们所成就的事业中,就是在那里不断地去刷新自己的梦想。

过往的一些画家,尤其是一些欧洲的那些有名的画家。在他们的一生中,画出的很多的作品,在他们的那个时代而言,常常不受欢迎。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后世的拍卖会当中,很多当年不被看好的作品,便会一度成为价值不菲的艺术珍品。本文要说的这个人物亦是如此。他生前画了一条线如今竟然卖到了7亿。正当外人感到疑惑的同时,专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因为也就是这条你我都会画的直线,他竟然坚持画了24年。

一、不同寻常的人生之旅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巴尼特纽曼,出生于美国纽约。在他生前不是一个知名的画家,没想到,等到他去世之后,他的一幅作品被某个神秘人以超高价格买走。巴尼特是一个犹太人移民,从小随父母从波兰移民到美国,在他所生活的家庭条件是,他从来不需要对自己的温饱吃饭问题所操心。因为他的父亲开着一个服装厂,完全能够解决家庭中的经济问题,支持家中的孩子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这就给了巴尼特一个很自由的成长空间。在巴尼特年轻的时候,他非常热爱艺术和设计,因为家境较好,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和学习,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做任何喜欢的事情。他常常逃课去看各种艺术展览,和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们一起学习绘画,讨论绘画,研究绘画。

17岁的巴尼特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艺术,师从抽象派大师马克罗斯科,随后他又在纽约城市学院学习哲学。当艺术和哲学结合到一起的时候,常常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巴尼特对于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变得更加深刻和辩证。

二、生前无名气

经历过了系统的学习之后,巴尼特对于抽象派绘画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置身于绘画世界的巴尼特,常常忘乎所以地创作。但是接下来,巴尼特父亲的服装厂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倒闭了,家中负债累累,巴尼特必须要出去为了家庭的生计去工作。他四处奔波,做过剧团经理和建筑绘图员,也考了艺术教师资格证,甚至还去参选过纽约市市长,不过都好景不长,均以失败告终。

微薄的收入,家庭变得穷困潦倒,但巴尼特从来没有放下心爱的画笔,除了工作以外,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绘画创作中,研究绘画的理论。令人更加动容的是,他的妻子一直用自己为数不多的工资来支持巴尼特,让巴尼特安心研究绘画和创作。

三、一条神奇的直线

在一次绘画中,巴尼特发现随手画出的光带有一种极致的简约之美,相当惊喜,他仿佛由此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方向,开始专注于研究绘画中的极简主义特色。他把那些在画布上画下的垂直下坠的直线称作为“zip”。从那之后,巴尼特开始了“直线"的创作之旅,之后他所有的作品都以大片颜色作为底色背景,除了各种粗细的直线或者色带,几乎看不到其他人任何元素的内容。

看似平凡无奇的画作,其背后是巴尼特对亮色和暗色无数次的尝试和调配,这常常要花了他好几个星期的时间来思考和琢磨,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可能直线就会画歪了。经过好几年的研究和创作,巴尼特对直线的绘画越来越有感触,线也画得越来越直了。

到了巴尼特的人生晚期,他便创作了许多系列作品。其中有一个系列《谁害怕红黄蓝》,画布上只有三条直线,而线条与线条之间的色块逐渐发生变化,最终变成了明亮的纯色,展现了典型的极简设计特点。

1968年,巴尼特创作了生前的最后一幅完整的作品《安娜之光》,他将大片亮眼的红色块和灰白色拼接在一起,在画布的一侧留下了灰白色的直线。两年之后,巴尼特在纽约病逝,享年65岁。为了延续丈夫的创作思想,巴尼特的妻子省吃俭用成立了巴尼特纽曼艺术基金会,为丈夫举办画展,她希望有一天,有人可以读懂丈夫的哲学绘画。

2013年,《安娜之光》以1.057亿美元的金额成功拍卖,以当时的汇率折合人民币约7.484亿。目前这幅作品的拍卖价格位列世界各名画的第17位。

结语:

巴尼特一共有三幅作品入选世界最贵的百幅名画,是抽象画派的代表人物。谁能想到呢,一幅只有直线的绘画作品竟然有如此之高的价值,甚至有的人觉得十分荒诞。然而,直线作品的背后展现着深刻的大繁至简的极简主义风格,除了欣赏画中的色彩搭配,创作者的思维与理念,可能更多感悟的是画家的坚持不懈的作画精神吧。如果你也能读懂巴尼特的画,来评论区一起分享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