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简主义,形式的尽头,后现代的伏笔

 WQ_AI_LYS_999 2021-03-22

 什么是极简主义? 

 Less is better?断舍离? 

 不!

这是极简主义生活,

但不是艺术史中的极简主义(Mininal art)。 

图片生活中的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艺术流派,具有鲜明的特点,作品仅仅是点线面的组合,突出形式和色彩。人们经常以二战结束为分界点,将西方艺术分为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这样的分界似乎一目了然,但艺术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一个逐渐转换的过程,从未仅凭借一个时间点就可以完全分期。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之间也是如此,它们之间错综交汇,极简主义正处于两者的之间。

极简主义的前世可以追溯到俄国的至上主义和美国的色域绘画。至上主义的缔造者马列维奇曾说:“如果想成为真正的画家,那么画家必须抛弃主题与物象。”他创造了几何绘画,使艺术脱离“现实”,以至上主义终结了传统绘画,为艺术打开单纯的“平面”之路。

图片

红色方块 马列维奇 1915

“色域绘画与极简主义的许多艺术家有着师承关系。极简主义画家艾格尼丝·马丁(Agnes Martin)是色域画家阿德·莱因哈特(Ad Reinhardt)的学生,而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和伊米·克诺贝尔(IMI Knoebel)均是被巴尼特·纽曼(Barnett Newman)挖掘出来的。”(唐宁,绘画性因素与极简形式的碰撞——极简主义的生长脉络,2017)

色域 
绘画:

图片

抽象绘画:蓝色 莱因哈特 1953

图片

黄与金 马克·罗斯科 1956

图片

Canto XV  巴尼特·纽曼 1964

极简
主义:

图片

无题 罗伯特·雷曼 1961

图片
酋长 约翰·麦克拉肯 1992

极简主义以最大的可能弱化创作者的存在,从不突出艺术家的作画的技巧,从古希腊时代就被吹捧的逼真技艺,在极简主义艺术家这里,全部都是不值一文的东西,他们排斥模仿现实的错觉。

图片

无题 艾格尼丝·马丁 1977

色域绘画的艺术家们许多作品还留有一些画面的隐喻,比如巴尼特·纽曼曾经使用神话人物为作品命名。极简主义舍弃了绘画作品中惯常带有的寓意,没有将任何历史和情绪附带于作品之上。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红色既不代表太阳也不是热情的载体,艺术家们仅仅以作品来探究色与形的关系。作品名称不需要任何联想和揣度,仅仅用色彩、形状来描述,或者干脆没有名字,仅称为“无题”。

图片

阿喀琉斯 纽曼 1952


极简主义的产生是艺术证明其自我独立与纯粹性的结果。由于形式语言是绘画作为艺术最基础的元素,也是区别于现实,能使艺术从“模仿”现实的意识里彻底挣脱最快速有效的武器。艺术家们竭力突出颜色和形式本身就具有的魅力,但这种目的和做法走向极致,艺术就只剩下点线面的语言。通过简化其他来强调形式的方式带来了新问题:艺术的丰富性面临局限,失去了包罗万象的复杂性。照此发展,形式将引导艺术走向尽头。不能塑造画面,绘画似乎没有了用武之地。

图片

无题 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 1966


艺术失去了原本的终极目标,它必须找到下一个出口。于是,许多艺术家们放弃了对过去艺术语言的探索,开始转向作品外部,譬如空间和观念。
图片
100 件无名磨铝作品 唐纳德·贾德 1982-1986

贾德的方块展现了极简主义在空间上的探索。采用金属材料或玻璃制作而成的方块,具有相同大小和质感,它们以整齐的排列方式,展示出规则的美感。它既是形式美的展现,又是工业产物的展现。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说:“作品的力量来源于作品的整体特征和材料特性。”

图片

唐纳德·贾德的两件无题作品

极简主义艺术仅仅以基本元素的组合,对物质材料的体现,就可以完全改变作品所在的空间感受。“少即是多”的原则在作品置于空间时便已产生,极简主义作品促使观众产生的感受,远比作品本身的元素要丰富千百倍。莫里斯说“形态的简单性并不一定等同于艺术体验的简单性。”为了防止其他作品对自己所展示的效果产生干扰,许多极简主义艺术家都会尽量避免与联展和综合展览,他们的作品会尽量在独立的空间展示。

图片
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提出了“少即是多”,这一原则又衍生出“少即是好”等概念

极简主义探索了艺术对于空间的影响,不再只限于画布上的方寸之地。它既是非绘画的,又是非雕塑的,既是平面的,又是立体的。


图片
Grace Kelly 伊米·克诺贝尔 1989

极简主义在艺术史发展中,没有像毕加索和杜尚一般掀起惊涛骇浪,但艺术家们的探索对生活美学和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简约的美感与可统一复制的组合的形式,使它成为与工业制造最匹配的艺术。理性、冷静、克制是极简主义带给世人的美学财富,抛却细枝末节所产生的和谐感迅速被人接受。极简主义与设计日渐合拍,渗透到方方面面,大到建筑、景观、雕塑,小到服装、产品外观、版面设计,甚至于生活需求都可通过极简主义的“Less, is better”进行规范。

图片
克里斯托瓦尔·巴隆夏加(Cristobal Balenciaga)1967年设计的极简风格的婚纱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