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大学语文教师的建议(1)读书建议

 大学语文研究 2021-06-16

大学语文教师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仅靠少数的博士点和短期的培训班很难根本解决问题,当务之急还是靠自我学习。学习的目的不仅为了提高(从上面的调查数据看,大学语文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并不算很低),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迁移”。因为大学语文学科地位不明确,没有专门的师资培养机制,师资来源绝大多数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极少数为语文教育专业,这两个专业背景的教师各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也有不足,前者容易把大学语文上成“大学文学”,后者容易把大学语文上成“高四语文”,所以必须继续学习,努力实现“正迁移”。笔者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深知这种“迁移”有多艰苦,但是再艰苦也不能放弃,大学语文学科建设不能坐等上头文件,而要靠每一个大学语文教师努力争取。下面根据笔者自己的体会,给同行们提一些建议。

(一)读书建议

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必然的趋势,大学语文教师更要通过再学习弥补知识结构的缺陷,汉语言文学专业背景的老师,要补语文教育知识的课,语文教育专业背景的老师,要补高等语文教育的课。总之,谁也没有学过如何上大学语文课,都要补母语高等教育的课。当代社会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中国首个“中文高等教育·大学语文教育方向”博士点虽然至今只招了6名博士生,但是每一个大学语文教师都可以通过自学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自学用书,假如真有《大学语文教育史》、《大学语文教育学》、《大学语文教学论》这类书当然应该是首选,然而在短期内恐怕不会见到。笔者了解过南开大学“中文高等教育·大学语文教育方向”博士点的读书内容,主要有: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周庆元《中学语文教材概论》(湖南出版社出版)、李杏保、顾黄初《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李树《中国语文教育百年史话》(山东人民出版社)、顾黄初、李杏保《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顾黄初《中国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以及《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朱自清论语文教育》等。此外,还有一些中国教育史、思想史、美学史方面的“外围性文献”,如朱永新《沟通与融合: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擅变与建构: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史》、张传隧《中国教学论史纲》、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美的历程》、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笔者感觉这是一份比较可以实施的书目。

笔者自己也在大学语文教学岗位20多年,知道大学语文教师工作压力之大,业余读书时间之少,下面选择几种最简单最必需的作一推荐。

1.中国语文教育史类的书,无论古代、现代、当代都应该看一看,不过可以告诉大家,所有的语文教育史类书,甚至所有的语文教育类书,这个“语文”的概念都是不周延的,实际上只是中小学语文,不包括大学语文,这也是大学语文学科不确立的后果。但是即使是这样,仍然值得读一读,从“大中比较”和“大中衔接”的思路出发,大学语文教师应该了解一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情况,人们经常说大学语文不是“高四语文”,不了解中学语文教学,你怎么知道自己所教的是不是“高四语文”呢?况且,只要都是语文课,就总有一些相同之处,比如近(现)代语文学科的建立,始于1904年癸卯学制的分科教育,从传统的“文史哲不分”“整个就是一个语文课”分解出具体的现代学科,知道这个历史,研究大学语文时就不会再把这些分科出来的东西,譬如文学、历史、哲学、政治、艺术,甚至读经教育等等,再拉回到语文学科,倒退回“大语文”时代去。

2. “语文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的书。他们的语文教育经验虽然都已是上个世纪的了,而且也主要是对中小学语文的研究,但是仍然很值得读。他们的书缺点是学术性不强,不像现在一些纯学术著作那样能唬人,假如写论文引用,也感觉平淡了一些。但是优点也正在这里,这些书读起来清清楚楚,丝毫不觉纠结。例如语文是“语言文字”、是“工具”、是“形式训练学科”的论述,就说得既简单又清楚。今天一些研究者批评叶圣陶,说语文不应该是“语言”,而应该是“言语”——笔者就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语言本有广狭之分,广义语言包括语言和言语,叶老说语文就是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既然连口头语言都考虑在内了,又怎么会没有“言语”?还有张志公对语文教育科学性的研究,认为百年来的语文教育改革,都是抄袭日本、欧美,从外国搬来一点东西,而自己传统的东西,却没有很好批判继承。为此,他专门撰写了《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和《汉语辞章学论集》等著作。“三老”的这些研究,不但对中小学语文,而且对大学语文的教学与研究都是很有启发性的。现在“三老”的全集都已出齐,大学语文教师时间少,可以先读几种简编本,如中央教科所编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福建教育出版社的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河南教育出版社的《吕叔湘论语文教育》。

3.李瑞山编撰的《语文素养高级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书的前言说:“本书的基本内容,是一百多篇有关中国语文现象和语文问题的精彩表述论议文字的汇集”,“本书的拟想读者,首先是在读的大学生——除中文专业学生可作参考外,尤以各类非中文专业学生为理想目标人群。同时,本书也面向为数众多的大、中、小学各级语文教员。”因此,该书也是一种大学语文教师的读本。教材选文都是些介于学术研究与普及读物之间的小文,清新可读,编者的“编读札记”文笔尤精致老到,是一种才子文笔,大学语文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读一读,也是一种愉悦。该书体现了编者对于母语高等教育的思考过程,该书出版几个月后,编者就正式提出了“母语高等教育”这一命题,从此大学语文也有了自己的“尚方宝剑”。

4. 陈洪、李瑞山等编著的《母语·文章·教育——大学语文研究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这是第一种母语高等教育研究论文集。虽然此前已有王步高主编的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大学母语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但那是先有论文后归纳书名,不同于有意识的主题策划。该书由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作序,题为“公民语言能力是国家语言资源”。所选论文,比较集中论述了母语高等教育命题,如《母语高等教育:从危机到转机》(陈洪、李瑞山)、《母语高等教育意义论要》(李瑞山)、《母语高等教育状况报告》(李瑞山、迟宝东)、《略论母语高等教育改革》(李瑞山)、《大学生母语水平评价与考核初探》(李瑞山)等。

5. 大学语文已有的8种专著,即:彭书雄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07年;伍桂蓉的《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导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杨永芳的《大学语文教学技能》,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彭书雄的《大学公共母语教育问题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李君的《大学语文教材研究》,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汪大昌和李春颖的《大学生语文问题调查与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何二元和黄蔚的《母语高等教育研究:大学语文课程教材教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杨建波的《大学语文教学论》,武汉:长江出版社,2014年。尽管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大学语文一百多年就只有这8种专著,从资料的角度也值得读一读。

录自笔者与黄蔚合著的《母语高等教育研究》

何二元,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大学语文”专职教师,中国首家“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大学语文研究网站站长,“全国大学语文教师群”(190089416)群主。网络化生存,体制外行走,这里有大学语文界的独特风景。文章公众号:大学语文终身义工。 


--------End---------

【大学语文终身义工】原创作品!转载请写来源【大学语文终身义工】,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