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拍砖内科学6/过敏性紫癜

 老骗子 2021-06-16

关于拍砖内科学,我目前并没有系统的计划,如果每个病都拍一下,工程太大,恐怕精力不济,学力更不济。

前面拍了几个呼吸病,只是因为呼吸系统疾病排在书的最前面而已,并非有其他的深意。今天就来拍一个血液系统疾病吧。

过敏性紫癜”这个病在内科学列在血液病里,而在儿科学却排在免疫病里。对这个病的理解,看来内科学不如儿科学,一叹。

图片

图片

首先,“过敏性紫癜”这个病名早就过时了。

早在2012年,国际血管炎分类标准(CHCC标准)中,就已经把过敏性紫癜改名为IgA血管炎( IgA vasculitis,IgAV)”了。随后,这一名称就成为国际共识,中国也不例外。2013年第8版沿用旧称尚可理解,2018年的第9版还不改过来(就连《儿科学》都提到一句),真的有点说不过去了。

由于教科书没有改过来,至今部分中国医生甚至不知道IgA血管炎这个病名,问之则瞠目以对。

好好的名字,通俗又易懂,为什么要改呢?那是因为现代医学对这个病的本质理解得更深刻了,它并非是“过敏”。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敏”是指I型变态反应,是一种速发型变态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药疹、花粉症等。而本病是因为IgA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引起的III型变态反应,特点大大不同。

书上详列了各种“致病因素”,由于病名“过敏”,导致许多医生要病人去查“过敏原”,以为查出来后可以避免接触或予以脱敏治疗,这就走入左道了。子曰,“必也正名乎”,正确的疾病命名是很重要的,绝不是小事啊。

致病因素里还有一个“疫苗接种”,这个很打眼,极易引起误会。UpToDate论及这个问题时列举了相关文献,结论是,可能没有影响,最多是很低的风险,且可能仅限于麻风腮疫苗,故不应该因此而回避疫苗接种。这样大家心里就很有底了,不至于因为看到这个而不去打疫苗。

所以,我建议(虽然没有什么N用),教材新修时,应该对所有这些所谓“致病因素”都再核实一下,真的有证据吗?比如其中居然说“寒冷刺激”也是致病因素之一,有什么流行病学的证据吗?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不能一抄了之啊。

IgAV虽然有显著的出血征象(紫癜),但不宜视为血液病,它不是血液系统的问题。它其实是管炎这个庞大家族中的一员,CHCC把血管炎分为大血管炎、中血管炎、小血管炎、变异性血管炎、单器官性血管炎、与系统性疾病相关的血管炎和与可能的病因相关的血管炎等七大类。其中,小血管炎分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免疫复合物性小血管炎;后者又细分为四种,其中一种就叫IgA血管炎

其实,我参加过的国内许多血液和风湿免疫的会议上,大咖们早就都在谈论IgAV了;编内科学的则是大咖中的大咖,他们反而不学习最新进展么?我希望在第10版中看到的是IgAV而不再是过敏性紫癜,并且是在风湿免疫的一章里。

临床表现这一部分是最不应该出问题的,因为最没有技术含量,只需要仔细观察并记录总结就可以。但无论内科学还是儿科学,都差不多几十年不变,皮肤、胃肠、关节、肾四大典型症状之外,只提到了神经、眼、心脏、呼吸等。

图片

图片

UpToDate上却提到了我以前从来不知道的一些临床特征。

比如,儿童的阴囊/睾丸疼痛,受累比例高达2-38%。甚至举了韩国的一个120例的回顾性研究,竟然有26例(22%)有阴囊受累表现。我们的儿科和血液科医生观察到这个现象了吗?我自己是完全不知道的。这也提出另外一个问题,教科书没有提及的症状临床医生就观察不到吗?还是说中国的儿童特殊的体质?

还有一个特征,法国研究发现,大多数住院患者存在轻微的肺弥散受损和间质性改变。这也是教科书未提及的,但道理一说大家都明白。

治疗部分问题最大,以儿科学的为例(内科学也差不多),毕竟大部分是儿童病人(占90%的病例)

图片

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药物之多,但其中有证据的有多少呢?

我以前不理解儿科医生会给过敏性紫癜的病人打抗生素,看到教科书上有“控制感染”四个字就明白了。其实,本病虽然与感染因素触发有关,本身却并不是感染性疾病,也不意味着同时存在活动的感染病灶,所以,不应该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除非证明同时并存感染灶,如链球菌性咽炎。

补充维生素自然也没有任何证据,理论上也说不通,这个病难道缺乏维生素吗?临床上常见补充脂溶性或水溶性或多种维生素的,原来来自教科书啊。

抗组胺药和钙剂是基于过敏而做的理论性推论,并无临床证据证明其有益。但这个理论是错的,这个病不是过敏。

消化道出血时用西咪替丁或PPI也不恰当,这个出血与胃酸无关。

必要时输血也是一句废话,因为本病的消化道出血基本不可能严重到需要输血。

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以及肝素的抗凝治疗同样没有证据,也没有道理;人家出血呢,你抗什么凝啊?

至于补肾益气活血化瘀的许多中药,比如复方丹参,不但治心脏病、高血压、脑卒中...原来还治血管炎,这要看你信不信了。

那么,基于证据的治疗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绝大多数的IgAV都是自限性的,只需要口服补液静养就行了。如果关节痛或腹痛或阴囊痛,可以口服萘普生等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症状。

一定要知道,激素没有预防IgAV肾损害的作用,也不能预防复发。但如果存在以下情况,可以用激素:睾丸炎、脑血管炎、肺出血、其他严重的器官或致命性血管炎、严重腹痛/或直肠出血等。这些情况并不常见,可以说是例外。

而最重要的是,对肾损害的评估、监测和治疗,因为决定IgAV结局的是肾。20-54%的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其中有极少数可能会发展至终末期肾病。把这些病人识别出来,纳入监控,合理治疗,才是本病治疗的关键之关键我们从教科书上是体会不到这种重点的。

根据欧洲2019年的IgAV指南(UpToDate上的建议也差不多),对于轻度肾损害的要长期随访;重度或持续蛋白尿的,建议做肾活检,再根据肾病的病理严重程度予以激素、免疫抑制剂和ACEI的治疗(详细流程如图)。

图片

这样的治疗干净利落、证据充分、重点突出,与我们教科书的大杂烩、无原则无证据、重点不明,形成鲜明的对比。

教科书,不洗心革面彻底改革,真的误人子弟!

关键是,还误病人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