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一日夫妻百日恩”,日字代表什么意思?老祖宗的话很有深度

 brice2017 2021-06-17

现今我们能读到许多的有关夫妻情深的诗句,皆是古代文人墨客一片痴情的体现,他们通过诗化的言词,寄情于意象,通过独特的意境向世人展现出了夫妻之间互相敬爱的情感。

但除此以外,民间的一些俗语,相较于诗歌的隐晦含蓄,其更直接地表达出了对夫妻之爱的所感所想,是民间智慧的结晶。

譬如我们都耳熟能详的一句“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虽然只是简短的一句,但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对后世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而“一日夫妻百日恩”中的“一日”和“百日”都并非只如字面上所表达的意思,“一日”为短暂之意,“百日”乃是长久之实;“恩”表示恩爱,情感深切;

这一整句所表达的意思是,即使只有短暂的夫妻之实,双方对待彼此时都应怀有感情和恩情,而这份恩情深似海。

古时候人们因为受传统礼教的影响和熏陶,思想上大都比较的内敛保守,夫妻间的相处模式也如此,他们互相敬重,关怀至深。

古代人认为两人结为夫妇是缘分所致,是上天的安排,有着别样的意义,正所谓“百年修得同船渡”,因而他们对待两人间情感都十分的用心。

“一日夫妻百日恩”这一俗语短句中也蕴含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独特的含义。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日夫妻百日恩”这句俗语的出处和典故。此话出自《聊斋志异张鸿渐》,其中意为结为夫妻的二人,彼此间恩情至深。

书中故事的主人公张鸿渐因其才气在区域内颇有名声,所谓“济南名士多”,他是永平府中的一位名士,但与仕宦相去甚远。

而所在当地的知府大人贪财暴虐的相性为人熟知,曾在一次行刑提讯过程中,将一位姓范的秀才活生生地打死了,这件事情流传到民间后,听闻后的秀才群体对此表示十分愤慨,遂找到了名士张鸿渐,以他为首联名共书状词向上级巡抚大人告状。

但未曾料想的是,当地知府早已托关系花重金贿赂巡抚大人,受到一众秀才名士的状书后,并没有执法办案,也没有为知府定罪,而是直接把所有告状的人都抓了起来关进了牢狱。

所幸的是张鸿渐及时收到了消息,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虽是百般无奈,但他还是即刻启程连夜出逃了,行至凤翔府之时,身上盘缠所剩无几,对当地又不甚熟悉,一度迷路停滞不前,情形窘迫,但偶然间他遇到了一位名为施舜华的女子,也因此女子的出手相助而得救了。

而施舜华是一位狐仙,她见到张鸿渐后为之动情欲以身相许,而张鸿渐被其美貌所吸引,也因其有所恩情,自是十分愿意。

二人相当的恩爱,在一起的三年里,互相敬重,关怀至微,过着愉快的小日子,但张鸿渐离家已久,念及家中妻子为其仍在苦苦相守等待,于是他请求施舜华能带他回家中看望一下,作为一位狐仙,这自是不难。

但施舜华心中还是难免有所芥蒂,和张鸿渐说道:“我待你如此的用心,而你却始终挂念着家中的妻子,你我之间的都是虚情假意吗?”张鸿渐神色平静,缓缓地说道:“你我一日夫妻百日恩,我会时常想念你,也会回来找你的。”

待张鸿渐回到家后,在家门口与妻子相拥而泣,殊不知此时家中妻子已被门外窥视的恶霸所相中,因贪恋其美色,想占为己有,于是恶霸威胁其妻子,张鸿渐是被朝廷通缉的逃犯,如若不想被官府抓住,便以身相许。

张鸿渐听闻后倍感震怒,与恶霸拔刀相向,三下两下便将其斩杀,而这次张鸿渐也不想再逃了,次日去到了官府门前自首,两罪加身,很快就被押送往京城等候发落,而在队伍行进途中,张鸿渐被一位骑马的女子救了下来。

该女子便是施舜华,待张鸿渐处境安全后,两人道话就此永别,于是施舜华骑马离去,再也没有出现过,而张鸿渐也就此在外躲避了十年,听闻儿子进士中举遂敢归家,多年过去,那些事情也再无人过问。

谁能想到“一日夫妻百日恩”这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的背后竟蕴含着这样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施舜华二救张鸿渐,不论是出于好心,还是夫妻间的百日恩情,但最终都没能留爱人的心。

一日之长,由白天至黑夜,相交短暂,张鸿渐与施舜华的三年感情,如若以百日恩情来计算,已有几十万天之久,人的一生并无如此寿命,而“百日”自然不是简单代表准确时间的数字,而是寓意着夫妻之间的相处,即便只是一天,也要以百日般感情去相待相敬。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该俗语的寓意放于当今运用并不一定合适,但这也并不妨碍这句话语向我们展示出了古代人们对于夫妻情感意向的表达,这是古时候人们对于感情的独特显现方式。

就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当中,让我们了解到了古代文化和言语的博大精深,使我们对古时候人们处理感情的态度有了更深的认识,两人结为夫妻属实不易,缘分难得,希望当下人们对待感情的态度也能如古人一般的真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