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需要怎样的“仪式感”

 嘉嘉妈妈 2021-06-17

满月酒、生日宴、成人礼、婚宴、葬礼......我们的生命长河由各种各样的仪式联结。不同的内心情感,交由这些仪式被直接而又富有人类特有礼节地被抒发、分享。

不可否认,我们需要仪式、需要“仪式感”。在人类文明还蹒跚于刀耕火种的年代时,我们便以盛大的仪式乞求风调雨顺。华贵的青铜礼器,象征日月天地的祭坛,无不传达着人们对于仪式的敬畏。

千百年过去,仪式被细微化,不再如此庄严盛大,但蕴含于其中的敬畏之心尚存。成人礼意味着我们需承担成年人的责任,婚礼背后是一份爱的重任,节日庆典在欢庆的同时提醒着我们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值得珍惜。每一次仪式都是我们对生命旅途的回顾,是对前路的展望,我们万万不可丢失源自千百年来人们对仪式的敬重,换言之,我们不可失了“仪式感”。

那些过分追求排场的宴会,铺张浪费的庆典,扑面而来的不是仪式感,而是浓浓的愚昧的炫耀,炫耀着对仪式真正内涵的缺失。

仪式虽不可失,我们生命中许许多多东西又不应止于仪式。那些标榜“一年一度”,“继承传统”的民俗文化节,虽有对传统的敬重,但其将本应传承于生活细微之处的传统民俗,限于一年一次的仪式之中,则显得本末倒置。现代人似乎越来越习惯于将原来就应该流淌在我们血液之中的追求,本应是生活常态的东西化为一种仪式。

野性与蓬勃的生命力本应流淌在我们的血液,而我们却以前往可可西里这样“勾魂摄魄”的仪式去追寻它,心灵的净化本该完成于日常对美的发掘以及对生命的感悟之中,我们却用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行为,仪式化的站在布达拉宫之前来洗涤内心。

这些种种都不应止于仪式,仪式应作为唤醒我们对这些即将遗失的精神的尊重而存在,不能仅仅作为它们留给我们的全部。当有一天这些宝贵的文化、优秀的品质已在我们的生活中稀松平常,我们已不再新鲜于与它们相关的仪式时,仪式的使命才真正地完成了。

仪式的背后蕴藏着深深的信仰和传承,如果只停留在繁复的形式表象上,那么将流于空虚和迷茫。在那些充满生活众多的仪式中,只有在我们认识到它所带来的内涵时,这份“仪式感”才真正有其鲜活的生命力。

传承,需要仪式,而又不止于仪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