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山作证——记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

 閔氏家族文化 2021-06-17

温馨提示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閔氏家族文化”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闵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闵氏宗亲交流。共同传播閔氏文化!

在襄阳,说起谷城县堰河村的闵洪艳,几乎无人不识、无人不知。在他任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组织书记的二十多年里,山变绿了、村子变美了、百姓变富了,他却变黑了,乡亲们因此亲切地叫他“闵黑子”。

  他几十年如一日,以一颗赤子之心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咬定青山、艰苦创业,奋战在扶贫攻坚主战场上。他把偏僻落后的穷山变成了“金山”,把村子建设成为“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绿色小康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最美宜居村庄”“国家AAA景区”。

探索脱贫突破之路,绿色发展先人一步:

管好山,护好水,修好路,育好人,建好村

堰河村过去是什么样子?

  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父老乡亲日夜辛勤劳作,却难于维持基本的温饱生活,富起来是堰河人从未改变的期盼。

  1992年,闵洪艳担任堰河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的父亲、新中国成立后堰河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闵代珍告诫他:“当了这个头儿,就要守好这群山、护好这片水、带好这帮人。”

  那时,堰河村没有产业,老百姓靠山吃山,挖树去卖。几年下来,山秃了,水没了,钱包还是一样空。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穷山恶水之间,出路在何方?

  思前想后,闵洪艳悟出一个道理:“穷在于山水,出路也在于山水。堰河村要想富,就要做好山水文章。保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老百姓就有致富的希望。”

  上世纪90年代初,堰河村喊出“不让一寸地方无树”的口号,在荒山上大规模植树造林,种茶发展经济。

  从开发基地入手,堰河村的荒山坡上建起了“绿色银行”,先后发展茶园1200亩、杜仲1000亩、经济林3000多亩。没过几年,村集体年收入从不足3000元增加到近10万元,上缴税收超8万元。

  因为能干,闵洪艳于1998年被调去镇里办茶叶公司。他的茶叶当年俏销,自己一年收入20多万元。与此同时,堰河村的村干部却因工作难度太大,集体辞职了。

  乡亲们强烈呼吁:“叫'闵黑子’回来!”一番纠结后,他放弃高薪回去了,把种茶的路子也带回了村。

  五山镇是全省十大茶叶名乡名镇之一,堰河村发展茶叶产业有先天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堰河村加大茶园改造力度,全面普及推广生物技术和无性繁殖技术,建成700亩有机茶园。这里的茶园严禁使用化肥,取而代之的是有机肥料。目前,堰河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仍有50%来自茶叶产业。

  村民虽然实现了温饱,但村庄缺少规划,村民还存在不少陋习。社会主义新农村究竟该如何建?闵洪艳决定:从村里的垃圾分类着手。

  十几年前,垃圾分类在城市里都算个新鲜事,更别说在农村了。不少人直言:“这是作秀。”村民也质疑:“这能当饭吃?这能挣钱?”但闵洪艳顶住压力,让垃圾分类在一家一户落实。一个星期时间,堰河村把所有陈年垃圾全部清走了。一个月后,村貌大变样。

  为了让村庄发展可持续,闵洪艳请来华中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实地考察。很快,村里投资20多万元的污水处理站建起来了,大部分的污水统一进入处理系统,日处理污水20吨。

  垃圾不准乱倒乱甩,污水不直接排到河里,大树、名贵树不准砍、不准卖,堰河村的“三不”远近闻名。

  目前,堰河村组组户户、各个景点、产业基地都通了水泥道路,全村100%的农户饮用的是干净卫生的水,90%的农户住的是宽敞漂亮的小洋楼,80%的农户用上沼气、太阳能等环保能源……

  总体布局显山露水,交通道路依山顺水,产业结构保山护水,生态资源养山润水。这为后来堰河村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提升脱贫扩张之路,追求富裕高人一招:

山水变风景,资源变资本,产品变商品,农民变股民

  21世纪初,堰河村村民在闵洪艳的带领下,依靠种茶完成了第一次资本积累。但是,光依靠茶叶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毕竟有限。怎样才能让村民在致富的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闵洪艳发现,堰河村翠绿的茶山、清清的河水、漂亮的民居、优美的风光让城里人惊叹不已,这触发了他的灵感。“城里人喜欢堰河,这就是致富奔小康的最大资本,乡景乡情也能变成钱!”

  2002年前后,闵洪艳提出要在村里大力发展农家乐。这个主意让很多村民难以接受:全村一年接待客人的花费还不到2000元,办农家乐,谁来吃住?

  为了取经,闵洪艳带着党员、村民代表到神农架考察。可考察完回家一个月后,还是没人愿意办。“别人不办,我先办。”闵洪艳说服妻子李桂茹第一个承包村集体房屋开办农家乐。他还把村里闲置的几间房腾出来,免费供村里几个党员经营和使用,让他们也带头办。

  一年后,第一批办农家乐的党员方洪军赚了2万多元,李桂茹的农家乐也生意红火。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办农家乐的行列。

  闵洪艳借堰河村农家乐火爆发展之势,又集中投资800多万元,新建了一座集观光、会务、休闲、游乐、品茗、食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接待中心及配套设施;投资4900多万元,改扩建乡村旅游公路;投资5000多万元,新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园,现已开张营业……目前,全村具备同时供300人入住、5000人餐饮的接待能力,成为全省唯一一家整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和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并拥有3家国家金牌农家乐和湖北省首家4星级农家乐,村集体资产上亿元。

  农家乐的红火,使闵洪艳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逐渐清晰:“把山水变成风景,把资源变成资本,把产品变成商品,把农民变成股民。”

  他以领头雁的责任和担当,成立了堰河村生态旅游经济合作社,把村民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融资开发,初步形成了道乡寻踪游、茶色生香游、田园风光游三大特色旅游品牌和腊蹄子、风干鸡等“堰河香”系列旅游商品。全村现有32家农户从事旅游接待服务,并有3家茶场、5家香菇木耳基地、8个农特产品超市门店。

  该合作社实行“四个统一”:统一价格、统一服装、统一接待设施、统一服务标准,诚信经营,周到热情,受到游客好评。2017年,全村共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8000余万元,旅游业经营户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共享脱贫攻坚成果,奔向小康再筑新梦:

村里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

  2015年,堰河村实现了“村里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的基本目标。闵洪艳的下一个目标是在2020年前带领全村人率先向着每个家庭一个稳定的产业项目、一栋小洋楼、一部小轿车、人均10万元存款的“四个一”小康目标迈进。他的梦想就是: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闵洪艳还有另一个身份:堰河生态旅游经济合作社理事长。这个合作社是闵洪艳私人成立的。如今,该合作社无偿转化为村里的集体经济组织,成为村里扶持、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

  闵洪艳提出,对村里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特别是享受国家政策性兜底的低保户、五保老人,无偿给予配股,参与合作社分红。对易地搬迁户,同样无偿配股,实现“搬来就入社、当年就分红”。

  对于这种做法,有人质疑:“有些人没有参与劳动,怎么也给他分钱?”闵洪艳知道了,找上门去解释:“老一辈人曾经为堰河村发展出汗出力,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恩。”

  依托乡村旅游产业,村里采取三个三分之一帮助贫困户脱贫:帮助三分之一贫困户发展旅游项目,提供信息、资金帮助;三分之一贫困户用项目带动,吸纳到旅游服务队伍中去;三分之一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脱贫。

  目前,该合作社已带动100多名贫困人员就业,18户易地搬迁户依托民俗园乡村旅游项目,实现了“出穷窝、住新楼,会创业、能就业,走富路、拔穷根”,每年分红率达到50%。

  在抓好扶贫攻坚工作的同时,闵洪艳还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配套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村内卫生室、小超市、文化大舞台、旅游服务站、居家养老中心等一应俱全,实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如今,堰河“1加7”(以堰河村为核心带动周边7个村发展绿色产业、开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格局已经形成,富裕之花正遍地开放。

青山作证,绿水代言。

堰河村,大山深处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

闵洪艳,百姓心中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闵氏所有基层官员的楷模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正在举行!闵洪艳宗亲赴京接受表彰!

团结世界闵氏宗亲    凝聚中华闵氏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