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冲突的发生往往使教学秩序、教学进度、课堂环境遭受负面影响,导致教学计划无法正常完成,且不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发展,乃至阻碍和谐校园的构建。因此,我们需要对师生冲突进行合理的审视,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避免师生冲突的发生及其不良影响。 一、基于平等来构建包容互尊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是教育领域里最重要的两类人群,促进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点。教与学是需要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获得双赢的基础,所以构建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 (一)教师包容并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放下固有的职业威严,倾听学生的意愿,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教师可以定期让学生为其做出评价,找出其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发挥民主平等的作用,那么在放下教师威严的同时,也得到了良好的课堂反馈,维护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学生体谅并尊重老师学生要理解教师的苦心,充分尊重教师的职业身份,并积极配合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有效改善不良的师生关系,重建平等、民主的教学课堂。教师身份赋予老师对学生一定的管教、惩戒权力,学生要尊重老师的职业神圣性,将教师作为自己学习的引路人。 二、勤于沟通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一)教师创造更多沟通机会教师在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问题,以诚恳亲切的态度来获得学生的信任,与他们有效沟通与交流。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要给予学生关心与鼓励,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成为真正无话不谈的朋友。如此,矛盾与冲突自然烟消云散了。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热情参与和教师的互动交流,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还需要时常进行面对面交谈,增加与学生观点碰撞的机会。 (二)学生乐于表达自身想法学生不仅要满足于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同时也要积极争取自我表达的机会。在与教师观点碰撞的同时,让教师理解自己的想法,双方顺畅沟通。而不是克制自己的表达欲,让自己的观点无法得到疏解,教师也无从进行交流与解决。 三、善于妥协以调和各类矛盾冲突教师与学生产生观点与立场方面的分歧,往往是引发冲突的根源所在。解决这样的分歧,通常需要双方为彼此做一定让步,化解矛盾。 (一)师生加强换位思考并尽量满足对方需求面对学生,教师在思考问题、表达言辞时不能完全按照自身角色特点行事,要按学生的身份转化自身心理角色。众所周知,学生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外,更主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以及价值观上有所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掌握,每位教师都需自觉努力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语言来表达,用学生的思维来思考。教学中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渴望、需求,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作学生不断获得满足的生命活动过程。 作为学生,应该体谅老师在平衡教学活动与生活中的困难之处。在教师向学生请求帮助或体谅时,学生能够为教师分担力所能及的小事,减轻教师的压力。在教师完成学校教学任务时积极配合,而不是抱怨老师、妨碍教学任务进展。 (二)师生加强观点交流并力争求同存异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者,在处理与学生之间的观念矛盾时,必须要冷静理智地控制好情绪,包容学生不同的想法,从而有效避免矛盾冲突的恶化,使师生关系得到缓解与改善。在观念冲突时,教师要客观、冷静地分析事态,公平与学生理论。随着学生年龄增长与学业深入,他们的想法也更有价值、需要教师认真对待。教师可以争取与学生在整体思路上的统一,包容环节中的分歧,达成大方向上的一致与观点的和谐共存。 学生也要尊重教师多年的学习教学经验,将教师的观点纳入自己的思维参考中去,而不是一味坚持自己的想法,拒绝他人的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