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8周珺珏/张思莹:大学城共建共享的对策建议

 高教课堂研讨 2021-06-17

一、共建共享需要体制机制的系统支持

共建共享是实现大学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正确选择,《对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的思考》一文将大学城描述为对办学体制、结构、模式和培养方式都进行改革的教育资源重组聚集地,实现区域高等教育跨越发展,破解优质资源不均衡问题,需要高校敞开胸怀、抱团发展,实现“1+1>2”的发展愿景。本文所想要探究的是目前大学城针对共同体建设问题实施何种举措,在这一过程中又有哪些经验教训是值得我们参考学习的。

二、资源共建教学共享的多种实例指明了方向

目前我国大学城推进教学共享,主要通过互聘互换、联合培养、学分互认、学位互授,以及图书资料、实验实训平台、大型仪器设备等资源共享,实现联合育人、协同育人。

2005年浙江下沙高教园区14所高校的教师互聘制便是一次胆大的试水。无独有偶,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沿阵地,广州大学城在大学城资源共享领域颇有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在2007年3月起推出互选课政策,学生可修读其他高校开设的选修课程,各高校学分互认。截止到2020年11月份,据广州大学城高校互选管理课程系统显示,目前该系统用户为63151人,已有28685人次选课,近一年新增用户人数2796人,已授予学分18570分。除此之外,广州大学城还曾在一卡通、图书互借等服务措施,致力于推进体育运动设施、实验室以及网络电子学习资源等常规性的硬件资源校际共享作出努力。2015年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签订联合培养数学科学学院新生协议,南京师范大学每年在高考录取的新生中遴选出10名优秀学生到南京大学数学系进行培养,时间为入学后的前一年半。而2018年坚持“自愿平等、互信互利”的原则所成立的“长青联盟”既是长清实践,也是山东探索,更为全国高校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从以上种种实例我们可以看出,推动国内高校之间的合作多赢,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共建共享的缩水和停滞显示出隐藏障碍

虽然各大学城的共同体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我们不能忽视在繁荣的发展背后,仍有难以逾越的鸿沟阻碍着高校的互相靠近:广州大学城互选课政策一经推出便遭遇了困难。据新快报当年报道,互选课推出的第一学期,原计划的77门课程只有7门开成,而学期结束时,部分学校并不承认学生在外校修读的学分;南大与南师大的联合培养政策在签约仪式后便难见水花,网络上相关的消息少之甚少;随着正如中大广州校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所说,各高校内部资源紧张,且不同学校差异较大,各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学校资源的分配也面临难题,如果大量外校同学集中到某一所高校听课或用餐,将会给本校师生造成较大的压力。但这位老师同样表示:“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情况,经过发展,以后会不会再陆续放开,可能有这样一个过程。

四、政府作为指导人资助人需要搭建更好的桥梁和平台

大学城对于共同体的建设应该是促进高校教育发展的一大重要举措,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好指导作用,做大学城建设的引路人和指导人。但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好其作用。首先,在政策上,政府在指定高校发展政策指导文件时,应注意侧重对高校如何做好联系和资源共享的文件下发,提出可实践的指导性意见。其次,在经济支持上,政府应当尽量做到对大学城经济扶持计划的落实和经济补助。对于部分存在困难的高校,应该给予大力支持。但这样的经济支持也要考虑到高校本身的情况,依据实际需要拨款,而不是盲目促进,忽视实际情况,最后造成投资的失败和大学城发展陷入困境。最后,政府更应该承担起桥梁的作用,给高校之间相互沟通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平台。高校之间无法做到基本的沟通交流,更无需提到然后资源的共享问题了。

五、大学要从观望敷衍转向行动创新以拓展发展空间

总结文中提到的一些经验,学校最需要做好的就是各个高校间的沟通。大学城的建立并不仅仅是将几个大学合并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将大学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各个高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处在大学城之中的学校要建立起高效的沟通机制,促进信息的传递。在此基础上,学校方面还要做到资源开放。秉持着互帮互助,资源共享的原则,各个高校都应该尽力做到学校内部资源的开放,否则政府提供的平台和建立的机制都只是框架,没有实际的填充内容。例如,大学城中的高校可以向其他学校开放部分的选课名额,开放图书馆使用权等等。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通过共建共享释放内动力,高校要主动投身新旧动能转换大潮中来,在服务中拓展办学资源,赢得发展空间。

六、多主体协同创新的高难度呼吁持久作战

大学城问题的解决需要慢慢来,现在的图书馆资源,课程共享建设已初现雏形,我们需要加强政策的支持,高校的交流意识等,不能急于求成。高校的发展需要各个方面共同的努力,目前存在的问题绝不是高校自己就能解决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