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反常理、反套路、剧情反转”的“复仇”故事:开场画面如何构思?

 编导名校私教课 2021-06-17

《三块广告牌》开场简析

一个导演创作一部影片, 要在影片中传达出他的思想, 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一个个段落镜头中, 对于一部影片的整体把握, 在于如何运用好每个镜头, 并把它们完美地组接在一起, 这是每部成功影片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使用不同的景别可以帮助导演实现创作意图。同样, 将各类景别按照某种规律组接排列在一起, 则能更好地传达出导演的真实想法, 并形成导演的视觉风格(关注影向编导视频号,查阅更多镜头案例)。机位的设定决定了摄影机将以某种景别和角度去拍摄画面,而景别与角度构成了画面造型的基础。就景别而言,它绝不仅仅是影像范围,不同的景别具有不同的表意功能。

景别是导演在影片创作过程中, 对画面的整体空间构图进行创作的手段, 同样也是吸引观众视觉眼球的有效手段。不同等级的景别往往可以传达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如空间范围、视觉风格及影片整体节奏。在一系列不同画面的组合中, 景别意味着选择, 不同的景别具有不同的功效, 景别的恰当使用可以帮助导演传达思想, 为叙事服务。因此, 只有把握好景别的使用, 才能从视觉上吸引观众, 才能更好地传达导演的创作意图。

在影片《三块广告牌》的序幕段落中导演用8个空镜头呈现矗立在荒芜郊区外的三块残破不堪的广告牌,空镜头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导演的设计意图。

第一个镜头是 全景镜头, 通过前中后景的设置交代出“三块广告牌”关系,中间残破不堪的广告牌中清晰可见的婴儿及其张望的眼睛,同时景深处杂乱的篱笆交代了广告牌的空间位置——距离城市较远的郊区;

 

第二个镜头透过一块广告牌残破的支架形成的天然画框拍摄另外两个广告牌,画框的使用凸显了画框内的景物,同时也建立起前景与后景的特殊关系(需要对全片叙事设置有所理解后再来分析这个镜头的意义);

第三个镜头是 最为破落的一块几乎被淹没在荒草之中,这个正面的低机位全景镜头加上音乐(唱腔)的点染,营造出荒凉,甚至悲凉感【注意“ebb”这个单词】

第四个镜头广告牌的背面全景, 角度的选择突出牌子与路“互动关系”。在这一个镜头中第一次出现“公路”(有着特殊的价值),使得前面镜头信息关系有了质的改变。

第五个镜头同样是全景,但广告牌更大并附带细处(chancel),画面中对照联系处理:破旧但很清晰的广告画面与背景中灰雾迷茫环境形成对照;广告内容(孩子、chancel)与左下角的野草的联系;前景清晰的野草、中景的大面积草地、背景中的稀疏树木。

同样出现路,第五个镜头与第四个不同:  角度不同,这使得这两个镜头中的广告牌形象关系更为具体化;还有一个就是广告牌与路的距离有所区别。

第六个镜头是强调两块广告牌的关系,并展示细节(your life) 路的意义在显现(两个广告牌关系变化(对比第一个镜头))。

第七个镜头是对广告牌上“婴儿”的大特写,“婴儿形象”作为整个段落的视觉信息重复出现与逐次放大,主要目的是对未来叙事重心及主旨的暗示;(整部影片是关于成年人的“逆成长”,也就是成人的劣性暴力 粗俗  人的致命弱点等负面去除回归到婴儿纯粹 纯洁的过程。冤冤相报 ---彼此善解)  女主坚持为女儿找回清白,是救赎自己,是对女儿的恶语暴力的忏悔。吊诡的是,为女儿讨回公道,给更多的人带来不公,同时也暴露出更多人“自己身上的一面”。

影片的真正价值就是, 叙事中的叠加身份设定的角色明白了人性的复杂诡异之处-----关于成长的主旨。

A

B

第八个镜头是最后一镜(A ),也可以理解为导演反常规用三块广告牌的大远景建立起的定场镜头(位置关系、整体气氛展示),伴随着哀婉的音乐,三块残破的广告牌立在晨雾笼罩的郊外,这个大远景表现了荒凉衰败的环境气氛,也渲染了孤独凄凉的情绪(与结尾处展示广告牌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B)。虽然都是对三块广告牌的呈现,但导演用了不同的景别,形成视觉和心理上的一种变奏,传达了无法言说的丰富表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